产教融合导向的校地合作探析

2020-08-31 14:57王少青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摘 要: 浙江省政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旨在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本文梳理了校地合作的内涵、目标和空间层次,阐释了特色校镇合作、落实校园合作、深化校企合作等实施路径的要点,简述了“5+X+ICD多语种语言能力专项培训服务和主题创意毕业设计等合作示例。乘着职教二十条的改革春风,高校要适时把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确保人才培养不偏航,做好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地合作 校企合作 人才供给

[J1 3mm]《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原则,制定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十年行动目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

一、文献综述

刘志敏指出,“融入、融通、融合是产教融合演化的三个层级,“转化、创造、共享是融合机制形成的核心途径,“资源、平台、机制是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1]。周建松认为,产教融合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中有不同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在丰富和壮大产业发展上积极有为、主动作为[]。陈锋强调了在产教融合的实践中真正地扎根于中国大地举办大学[3]。万伟平基于共建产业学院的“校镇合作实践研究了职业教育助力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路径[4];郑小军论析了高职学院开展校地合作的理论、路径[5];孙健等论述了企业参与高职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经济动力[6];徐建丽研究了高职学院实施校镇互动的社会服務模式[7];邓春玉等探索了校地合作在社会服务导向下的发展途径[8];杨光祥[9]、薛玉香[10]、汤燕瑜[11]、张震[1]等从各自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基于校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二、产教融合导向的校地合作宏观思路

(一)校地合作的内涵与目标

发掘高校、企业和政府作为培养主体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一线人才支撑;校政企三方共享人才机制和共建引才用才机制,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提供语言、财会、视觉传达等各类专项培训,依托合作院校的优质资源为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校地合作的空间层次

1 校企合作。截至018年末,如表1所示,嘉兴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8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607家,具有广阔的校企合作空间。飞瑞航空、中国商飞、中车集团等输入了一大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大大加快了嘉兴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步伐,也为校企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

校园合作。嘉兴市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与长三角区域的交流合作和推进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如表所示,已在全市布局了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等0家以上产业园区,为校园合作营造了深厚的土壤。

(一)合作路径的要点总论

开启校镇合作特色模式。地方院校的办学依托于地方,积极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着眼于地方经济的未来发展走向提前布局,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储备,关键时刻才能顶得上、靠得住。特色小镇是地方政府引导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方向、重构产业格局生态并走向集聚化发展道路的产物。每个特色小镇都有其产业“特色,高校与其开展校镇合作,应当充分挖掘小镇的特色,走差异化合作之路,开启校镇合作的特色模式。校镇合作可具体落实到与小镇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或专业群层面,有目标有侧重、多管道多层次地开展合作。

落实校园合作。以构筑产业生态链、促进产业集约化协同发展为典型特征的产业园遍地开花,大有星星之火燎原之势,逐渐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高校应当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为新经济引擎的持续运行源源不断地“添柴加薪。

3 深化校企合作。众多的高新科技企业为校企合作构筑了广袤的拓展空间,高校需以自身的专业发展为着力点,选择对口的企业为合作对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人才输出。同时,高校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促进企业与自身的共同发展。

(二)校地合作的示例简述

1 推进“5+X+ICD多语种语言能力专项培训服务。据统计,截至018年11月底,嘉兴市外资企业累计审批备案8101家,合同外资累计利用599亿美元,实际外资利用306亿美元。018年1-11月,全市外商投资项目新批317个,合同外资利用58亿美元,实际外资利用6亿美元,其中31个项目来自美国,41个来自欧洲。

如表4所示,嘉兴市的外资企业来源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这是一份抽样统计数据,不能覆盖全市外资企业来源的整体面貌,但显现了嘉兴市对外商务合作与文化交流的现实需要和各类外语人才的潜在需求。

“5+X+ICD专项培训(5项能力+X种语言+国际文化差异)服务可以对地方政府引入外资产生促进作用。对涉外企业的外籍员工开展对外汉语培训,对进入外企工作的中方员工进行英、德、日、意、俄、法等外语语种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5项语言能力的专项训练以及就社交礼仪、地方特色文化等国际文化差异开展定向培训。

经费保障:《实施意见》(八)规定,鼓励企业加大职工教育培训投入,加强企业在岗职工教育培训。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企业在职工教育方面不超过薪酬总额8%的部分经费投入准予从企业所得税中扣除,超过部分也可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中抵扣;其中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经费应不低于经费总额的70%。企业落实职工培训制度的情况作为创新型企业等评价内容的指标之一。

坚持主题创意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多数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次考核,综合检验了学生几年来学习的最终成效。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和单项技能,要全面展示自身的软能力和硬实力。主题创意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对于产品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平面设计、游艇设计、模具设计等设计类专业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它促使毕业设计教学实现了主题化、应用化、实践化,既拓展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渠道,又磨炼了学生进行专业创新的能力,使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落实。依据产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引导学生完成主题创意毕业设计,必将造就出一批产教融合的生动范例。

例如,视觉传播设计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立足地方文化为基本定位开展主题创意毕业设计实践活动,对地方的人文特色、特色产品、自然生态等进行整合利用,结合企业面临的现实需求,真正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内涵丰富地进行设计和创作,向地方输送特色文创产品和城市形象规划的设计,为企业提供企業形象和产品包装的设计等。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嘉兴的发展迎来了顺应国家战略部署的历史新机遇。商用飞机、轨道交通、游艇、智能机器人、柔性电子等一大批标志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地生根,必将成为构筑嘉兴经济大厦的四梁八柱。乘着职教二十条的改革春风,地方高校应当持续提升办学水平,不断深化教育与产业的融合,进一步加强与地方的合作,适时把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向,确保人才培养不偏航,做好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

参考文献:

[1]刘志敏,产教融合:从“融入走向“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018().

[]周建松,构建完整的产教融合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018(4).

[3]陈锋,产教融合:深化与演化的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018(C).

[4]万伟平,职业教育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基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校镇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的实践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016(9).

[5]郑小军,高职院校校地合作的实践理路论析——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018(19).

[6]孙健,贺文瑾,论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经济动力及其提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018(4).

[7]徐建丽,校镇互动:高职院校新型的社会服务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008(9).

[8]邓春玉,王志刚,社会服务导向下的校地合作发展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017(3).

[9]杨光祥等,校地合作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018().

[10]薛玉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基于校地合作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018(30).

[11]汤燕瑜,校市合作推进北部湾城市外语语言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014(3).

[1]张震,王本亮,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017(1).

〔本文系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三个一百工程科研项目“产教融合导向的校地合作探析:以嘉兴为例(项目编号:pg30019ky001)研究成果〕

(王少青,袁宏伟,周建礼,周晓亚,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