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文化,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2020-08-31 14:46杨兴军
江西教育C 2020年8期
关键词:首诗课外阅读笔者

杨兴军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以此滋养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深入探讨了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策略。

一、渗透文化之魂

在传统文化中,诗词是最具表现力的文学形式。从音乐层面上讲,诗词非常注重韵律节奏;从审美层面上讲,诗词辞藻优美,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向学生积极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诗词的意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静夜思》这首古诗,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不陌生,是孩子的诗词启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诵读这首诗,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请问应该如何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思?”由于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背过这首诗,所以很快给出了答案:“这首诗的意思是,诗人站在床前遥望天空,发现月光洒在地面上就像铺了一层霜,于是想起了家乡。”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诗人睡在床上,是如何做出‘举头这个动作的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纷纷给出不同的回答。在笔者的点拨下,学生顿时豁然开朗,对这首诗也有了全新的解读。

二、立足语文教材

对语文教师来说,渗透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是课堂。只有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及文化因素,才能将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田。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着眼于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还需要输出教材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在教学《伯牙鼓琴》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营造感性的学习氛围。接着,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进行语言暗示:“如果你是子期,你能感受到伯牙琴声中的巍峨高山吗?”有的学生说:“好美的琴声啊,我好像置身在幽静的山谷间。”有的学生说:“听老师播放的古琴曲,尤其是中间的演奏,好像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不知道当年的子期是不是听到了和我一样的琴音,好奇妙的感觉呀!”接着,笔者联系学生的实际说:“子期之遇伯牙,犹如高山之遇流水。这种心灵相通与心神相会的際遇,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伯牙,将自己的志向、期望、情感通过琴声传递,那高山因此而巍峨,那流水因而更加奔腾。但他的内心依然是寂寞的,他渴望有个能读懂自己的人。直到他遇到子期,生命才更加完整。”由于此前的情感铺垫,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

三、推进课外拓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好处无须赘述,一方面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也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如果将小学语文教材比作是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窗户,那么教师的工作就是让学生不只是驻足“窗”前,更需深入“门”后。而这扇“门”,指的就是课外阅读。只有推开课外阅读这扇“门”,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广阔天地,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在教学《传统节日》一文时,如果只在课堂上教学,学生学习到的也只是有限的节日文化。因此,笔者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让学生在课下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由于文章中涉及的传统节日众多,每一个节日都是一个角度,都可以为学生延伸出不同的书目。以春节为例,笔者为学生推荐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丰子恺的《过年》等文章。这些文章,一方面符合小学生的学情,另一方面也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其中还涉及大量与春节相关的知识,因此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能进一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了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笔者立足教材,为学生延伸出更多的课外阅读书目。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教师一方面需要发掘古诗词文学中的文化因子;另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教材,牢牢把握课堂教学时间。除此以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扩展。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让学生的心田开满传统文化的花朵。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三铺小学)

猜你喜欢
首诗课外阅读笔者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老师,别走……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