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难题与推进路径

2020-08-31 14:54杨丹常歌赵建吉
中州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

杨丹 常歌 赵建吉

摘 要:经济高质量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在南北经济分化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偏低且重工业化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开放发展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问题。为此,需要因地制宜,打造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驱动,打造西安—郑州—济南国家级科创走廊;开放带动,打造沿黄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示范区;核心引领,依托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产业联动,强化上中下游东中西部互动打造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网络,以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心城市;黄河流域

一、引言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资源能源丰富、人口众多,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快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夯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习近平,2019)。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经济发展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围绕黄河开发与治理(苗长虹,2009)、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覃成林,2011)开展了丰富的研究。还有学者提出了黄河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张贡生,2019),研究了黄河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黄河经济带的形成机理、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关键技术,并对黄河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开展了对比研究。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进行解读,剖析该战略提出的背景、战略意义、对黄河流域相关省份带来的发展机遇(苗长虹和艾少伟,2019;安树伟和李瑞鹏,2020);第二,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理论支撑、机理诠释、研究框架等(郭晗和任保平,2020;左其亭,2019);第三,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提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推进方略及对策建议(陈晓东和金碚,2019;张可云,2020)。总体而言,学术界关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较为丰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支撑和借鉴,但是已有研究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论述不足,特别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较少论及。基于此,本文将在分析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黄河流域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维复合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黄河长治久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生态环境问题;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等文化问题;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区域发展等经济问题。在这些问题中,生态问题、文明传承与发展问题长期存在并且在近年来逐步得到改善,如黄河水沙治理与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明显向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不断提速。在此背景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影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黄河流域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亟待通过加快推动工业化进程、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下游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为生态环境保护、黄河长治久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提供物质基础和支撑。

2.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使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保持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东西部的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特别是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始终领先于东部地区,改变了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中东部地区“唱主角”的传统格局。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正在从东部和西部的不平衡,转变为南方与北方的不平衡。2000—2008年,北方地区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从41.78%提升至43.17%,提高了1.39个百分点;南方经济占全国的比重则从58.22%降至56.83%。但這种趋势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发生逆转,特别是从2012年后,北方地区经济开始大幅度放缓,东三省、山西、甘肃、天津等不少省市,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衰退。2012年,北方经济占全国的比重为42.89%,到2017年仅为38.95%,降低了3.9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南方经济占全国的比重则由57.11%提升至61.05%。①

从表1可以看出,黄河流域占北方经济的“半壁江山”,黄河流域面积、常住人口、GDP总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占北方地区的44.21%、57.72%、55.84%和48.93%,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北方地区的比重更是达到60.99%和61.96%。②当前,东北地区经济亟待振兴,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只有黄河流域的“崛起”才能挺起北方经济的“脊梁”,为加快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黄河流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增速逐步放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黄河流域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也持续降低,由2008年的23.24%降至2018年的21.98%。2018年,黄河流域经济增速落后于长江流域1.21个百分点,在全国GDP增速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中,黄河流域仅有陕西入围,而长江流域有8个省份。作为黄河流域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山东省经济增速仅为6.4%,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无论从经济总量上还是增速上,与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的差距都在拉大。③

2.内部发展不平衡

黄河流域8个省份中,山东属于东部地区,河南属于中部地区,其他6个省份属于西部地区。受到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内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省份,山东省的GDP总量、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别是排名第二位的河南省的1.63、1.56、1.79和1.24倍,比青海、宁夏、甘肃、山西、内蒙古、陕西等6个省份的总和还要多(苗长虹和赵建吉,2020)。青海省的GDP总量、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仅相当于山东省的3.61%、3.53%、4.04%和7.04%。山东省人均GDP高达72807元,为黄河流域平均值的1.44倍。④

3.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且重工业化特征明显

第一,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层次较低。2001—2017年,黄河流域8个省份中的山东、山西、甘肃的三产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河南、陕西、内蒙古、宁夏、青海的产业结构虽然仍为“二三一”,但第三产业比重与2001年相比均呈上升趋势。总体而言,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与全国、长江流域相比,层次仍然偏低。黄河流域的三次产业比重为8.59∶45.90∶45.51,尚为“二三一”结构,全国和长江流域均已形成“三二一”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8.16∶42.79∶49.05和8.05∶42.88∶49.07。⑤黄河流域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滞后于全国和长江流域3.54、3.56个百分点。

第二,黄河流域专业化部门主要集中在资源能源和重化行业。此处通过引入区位商的方法,研究黄河流域的专业化产业部门。⑥区位商的计算结果表明,2017年黄河流域8个省份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是5个省份排名前5位的专业化部门,山西、内蒙古的区位商分别达到18.94、10.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6个省份排名前5位的专业化部门,甘肃、青海的区位商分别达到5.67、6.6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是4个省份排名前5位的专业化行业部门,甘肃、青海的区位商分别达到10.5、10.4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是5个省份排名前5位的专业化行业部门,内蒙古的区位商达到5.67;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是4个省份排名前5位的专业化行业部门,宁夏、甘肃的区位商达到5.12和3.60。在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除山东省的个别部门外,整体发育水平不高。见表2。

第三,黄河流域资源开采及加工业的比重偏高。2017年黄河流域资源开采及其加工业的比重为36.34%,而全国、长江流域的比重分别为27.17%和22.72%。从内部差异看,除山东、河南和陕西外,其他省份的资源开采及加工业比重均达到60%以上,山西甚至高达73.93%。在长江流域,除云南和贵州外,各省资源开采及加工业比重均在30%以下,最低的上海仅为18.09%。⑦

总体而言,传统动能依然是黄河流域各省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撑,传统产业、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在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和贡献率相对较高。2017年山西煤炭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近60%;河南传统工业产业增加值和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6%和34.6%;甘肃省石化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9%。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较为薄弱,新动能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不够。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9.8%;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0.8%。⑧

4.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

根据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在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中,黄河流域仅有陕西和山东2个省份入围,而长江流域有5个省份入围。黄河流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的均值为52.83%,比长江流域低9.82个百分点,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9%。总体上来看,黄河流域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发投入少。黄河流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额为2536.93亿元,仅相当于长江流域的44.3%;黄河流域各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额的均值为317.12亿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83%、长江流域的60.91%。⑨

第二,创新产出水平低。2017年,黄河流域的专利受理数量是49.17万件,而长江流域达到了175.33件,是黄河流域的3.57倍。黄河流域各省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的平均值为6.15万和2.79万件,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4.23%和50.81%;相當于长江流域的38.56%和37.72%。⑩

第三,科教水平较为落后。黄河流域的教育科技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每十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看,除陕西省外,其他省份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看,黄河流域仅有19所,仅占全国的13.6%。B11

第四,创新平台载体较少。在我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黄河流域有37个,占全国的比重为21.9%;而长江流域则拥有80个,占全国的比重高达47.3%。2009年以来国务院共批复建设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19家,涉及52家国家高新区。其中,黄河流域仅有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涉及12个高新区;而长江流域有9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涉及23个高新区。B12

5.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低

从进出口和外商实际投资看,黄河流域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但规模与长江流域相比差距很大。2017年长江流域进出口总额为17919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43.63%,而黄河流域仅有4240亿美元,仅相当于长江流域的23.7%。黄河流域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0.32%,比其GDP占全国的比重低了11.5个百分点。黄河流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6428亿美元,同期长江流域为28594亿美元,黄河流域仅相当于长江流域的22.48%。黄河流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仅为9.32%,比GDP占全国的比重低12.48个百分点。此外,黄河流域的外贸和外资依存度分别为0.075和0.003,而长江流域达到了0.642和0.033,黄河流域的表现明显不佳。B13

6.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

国家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目前,黄河流域拥有2个国家中心城市,而长江流域拥有4个。2018年中国国家中心城市GDP总量指标显示,黄河流域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和西安排名处于后两位,总体经济实力较弱。从省会城市综合实力来看,虽然近年来黄河流域的省会城市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但大多数省会城市的综合排名在全国仍处于中下游水平。郑州和济南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相对靠前,而太原、兰州、银川、西宁排名较为靠后。从省会城市首位度来看,黄河流域省会城市首位度不高,济南、呼和浩特位于全国省会城市后两位,郑州、太原位于中下游,西安、西宁、兰州、银川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其本身经济实力较弱,因而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低。

四、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因地制宜,打造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各异。应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划定“三区三线”。B14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明确现代产业发展、人口集中等方面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依托陇海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天水、兰州—西宁等城市群,积极培育打造黄河经济带,力争将黄河经济带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国家层面协调指导,加快出台《推动黄河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黄河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统筹研究解决黄河经济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黄河经济带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跨省区的协作机制。

2.强化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先进制造业方面,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水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推动钢铁、有色、食品、服装等行业的“三大改造”。现代服务业方面,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推进青岛、郑州、西安、兰州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高水平建设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方面,要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3.创新驱动,打造西安—郑州—济南国家级科创走廊

依托黄河流域的西安、郑州、济南等(国家)中心城市,西安、郑洛新、山东半岛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国家级高新区等载体,打造西安—郑州—济南国家级黄河创新走廊。围绕黄河流域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共建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创新龙头企业承担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抓住国家级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契机,主动融入国家创新布局,争取在黄河流域布局一批国家大科学中心、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

4.开放带动,打造沿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示范区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资源、农业、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强化青岛、烟台等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作用,推进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港口城市的互联互通。加快打造西安、郑州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高水平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积极推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和通关一体化,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文化展示交易等新业态。支持黄河流域各省合作编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强产业联动与分工协作体系建设,支持组建区域性行业协会、产业创新联盟、开发区联盟等社会团体。鼓励黄河流域各省份加强跨区域快速通道建设,在产业转移、要素配置、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打造鲁豫、豫陕为代表的跨省合作发展示范区。以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协调区际利益关系为重点,推动兰州—西宁、关中—天水、呼包鄂榆、中原、山东半岛等城市群内部的跨地市合作。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探索城市跨界合作发展新路径,打造中西部地区合作发展重要平台。

5.核心引领,依托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加快建设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积极打造济南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黄河上游及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及中原地区、黄河下游及山东半岛区域发展。依托黄河流域省会城市以及区域(副)中心城市,以推动基础设施一体、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分工协作、生态协同保护治理为重点,培育发展西宁—海东、兰州—白银、西安、郑州、洛阳、太原、呼和浩特、包头、济南、青岛等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

6.产业联动,强化上中下游东中西部互动打造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网络

制定黄河流域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按照集群化发展方向,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鼓励各地区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专注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營销服务等产业链的某一环节,通过上下游配套、服务外包等方式与其他地区加强产业联动与协作,构建黄河流域跨区域产业协作网络。搭建黄河流域产业转移对接平台,鼓励黄河流域下游地区与中游、上游通过飞地经济、园区共建等多种方式推进产业合作,完善税收分成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加快推动各级各类产业园区(集聚区)高质量发展,为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支撑。加快建设青岛、吴忠、郑洛新等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打造黄河流域产业园区(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注释

①北方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市)。南方地区包括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市)。

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黄河流域的空间范围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鉴于四川省已经纳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所以本研究中的黄河流域的范围为除四川之外的8省(区)。

③《201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sd.gov.cn/art/2020/2/29/art_6196_8865096.html,2020年2月29日。

④⑤⑦B13此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⑥区位商主要用来反映区域产业结构中的专业化部门。其计算公式为Rij=(eij/ej)/(Ei/E),其中,Rij表示j区域i产业的区位商;eij为j区域i产业的总产值;ej是j区域所有产业的总产值;Ei为s上级区域i产业的总产值;E为上级区域所有产业的总产值。

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陕西省统计局网站,http://tjj.shaanxi.gov.cn/126/111/20081.html,2019年9月10日。

⑨⑩《〈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发布:区域创新各具特色》,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810/29/t20181029_30653144.shtml,2018年10月29日。

B11《“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78/A22/A22_ztzl/ztzl_tjsylpt/sylpt_jsgx/201712/t20171206_320667.html,2017年12月6日。

B12《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网站,http://www.chinatorch.gov.cn/gxq/zzcx/201803/e83727ff76ea44fdaa26a4eb2b288dd5.shtml,2018年3月16日。

B14“三区”是指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三线”是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参考文献

[1]安树伟,李瑞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J].改革,2020,(1).

[2]陈晓东,金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J].改革,2019,(11).

[3]苗长虹.黄河开发与治理60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苗长虹,赵建吉.强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和城市支撑[N].河南日报,2020-01-15.

[5]覃成林.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

[7]张贡生.黄河经济带建设:意义、可行性及路徑选择[J].经济问题,2019,(7).

[8]张可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20,(1).

[9]左其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J].人民黄河,2019,(11).

责任编辑:澍 文

猜你喜欢
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征稿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