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补短板 破解看病“难贵远”

2020-09-01 10:31邱胜
当代贵州 2020年18期
关键词:卫生院医疗卫生贵州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邱胜

贵州举全省之力推进健康扶贫,努力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送到群众心坎上。

在沿河自治县官舟镇中心卫生院,56岁的水库村村民向国治在一站式结算窗口,仅用5分钟左右就办好了所有医疗报销补偿手续。

“你看,花了2000多块钱,自己才出200多块。”向国治拿着报账单高兴地对记者说。

不仅医疗费用报销了近90%,卫生院还对向国治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他说:“住院时我一分钱都没交,医院让我出院时结账,免除了我的后顾之忧。”

4月以来,贵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奋力冲刺90天、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歼灭战,多举措破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

补齐短板、提升内涵、人才培养,贵州举全省之力推进健康扶贫,努力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送到群众心坎上。

强基础 补齐医疗服务短板

3月20日,记者走进紫云自治县大营镇卫生院,楼道干净整洁,病房宽敞明亮。

“卫生院条件比以往好多了,我们都不用到县城里面去看病了。”大营镇居民韦堂权高兴地说。

记者看到,大营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及“五室”建设的投入使用,使地方病和常见病诊断效率得到了提高,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题。

针对卫生院人员匮乏、技术业务薄弱等主要问题,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陆续派出内科、妇产科、放射、B超、检验医技等有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团队到卫生院真蹲实驻开展帮扶工作,助力医院建立内科、产科和影像科,结束大营镇域内不能开展产科服务的历史。

大营镇卫生院医疗实施改善得益于贵州围绕“三年提升计划”、医疗卫生“五个全覆盖”、“五个全面建成”、“百院大战”等重要举措。

在“百院大战”中,改造后的威宁自治县黑土河镇海嘎村卫生室焕然一新。卫生室现在又叫“幸福乡村卫生室”。

名字的由来不难理解:卫生室从环境又脏又乱、缺医少药到如今环境干净整洁、药品齐全、服务良好,让老百姓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大提升了幸福感。

为了看病,今年70岁的海嘎村村民张先生经历过“一把草药治百病”、“赤脚医生跑断腿”的年代。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后,他再也不用为看病发愁:“现在每个村都有卫生室,医生服务好、药品又多,有时候还亲自到家里为我们看病。”

强基础,更要往深处走。

贵州坚持以“2+5”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即以重症医学、急诊急救科建设为基础,以5个当地疾病谱中发病率靠前的专科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医院学科建设,努力提升以医疗技术水平为核心的专科服务能力。通过重点专科建设,不断促进基层医疗核心技术的发展,带动医疗质量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下一步,贵州将深入实施乡村能力提升工程、妇幼服务提升工程、远程医疗提升工程、健康养老提升工程等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不断补齐医疗服务短板。

提质量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4月24日,记者走进大方县达溪镇中心卫生院,花园式的环境让人心情舒畅,设置齐全的医疗科室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让群众看病有了保障。

基础设施建起来了,诊疗服务能力跟着提升。

在医院的内科病房里,9床病床上的陈学珍正在输液,精神状态良好。

“经过一晚上的治疗,今天胃已经好多了。”陈学珍是新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说,住院前一天,胃疼得一口饭都吃不下。“现在胃不疼了,心里很高兴。”令陈学珍更开心的是,入院之后,她没向医院交过一分钱,医院的服务也让她感觉很舒心。

达溪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周开介绍,现在,达溪镇区域内群众就诊率从42%提升到85%,群众满意度稳步上升,逐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的基层综合改革目标。

这是贵州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夯实分级诊疗基石、促进优质服务下沉的生动案例。

截至目前,贵州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已启动18个城市医疗集团建设,35个县(市、区)纳入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

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贵州创新开辟了远程医疗贵州路径——率先在全国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截至2019年12月20日,全省远程医疗服务总量105.43万例,1836家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接入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是国内目前最大的远程医疗专网。

同时,大力推进医院结对帮扶、“黔医人才计划”和“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等帮扶项目的全面实施,充分借力全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速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贵州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破题,构建起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的改革框架,探索出了“余庆经验”“剑河模式”等备受关注的医改样本。

成为全国第九个消除疟疾的省份;

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逐步完善;

积极推动“平安医院”建设;

获批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

新建计生协家庭服务中心3 0 5个,免费施行唇腭裂儿童修复整形手术494例;

“失独家庭”住院护理补贴保险实现全覆盖,为25.3万名计生“两户”家庭成员购买意外伤害险……

贵州不断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持续加强。

贵州省人民医院医疗专家开展义诊。(武敏 摄)

拓内涵 政策激励人才下沉

“能到北京学习先进的诊疗技术,我很幸运!”2018年,松桃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龙光桥通过“黔医人才计划”赴北京积水潭医院学习骨科技术。

学成归来后,他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培训的方式向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带动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黔医人才计划”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为贵州量身定制的健康扶贫、人才扶贫具体举措,自2016年开始执行以来,共为贵州省培训医疗人才230名,超计划完成第一轮200名临床骨干和医院管理骨干任务,为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与此同时,贵州通过加强培养扩总量、向外引智求提升、加大吸引提质量,全力突破基层诊疗人才总量不足难题。

以麻江县开始推行乡村医生“员额制”管理改革为例。

2017年,麻江县开始推行乡村医生“员额制”管理改革,将乡村医生参照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管理,实行同工同酬,筑牢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破解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

“员额制”改革留住了百姓健康守护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向外引智,提升内涵。“十三五”以来,在引才制度上,贵州制定《贵州省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引才奖励实施办法》,实施“银龄计划”,首次发布《贵州省卫生健康人才发展白皮书》等系列引才计划,激励各级全面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不仅如此,贵州还专门成立“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聘请钟南山院士为团长,37名院士为首席专家、350名专家为核心专家,通过智力援黔、技术援黔、学科援黔、科技援黔等方式,大力提升贵州医疗卫生技术水平。

截至目前,“银龄计划”全省引才502人;临床医学订单定向医学生招生400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630人,“5+3”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招录1730人、“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招录188人,儿科转岗培训87人,培训乡村两级医务人员2.2万人次。

系列政策的出台推动了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贫困地区流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卫生院医疗卫生贵州
某综合医疗卫生中心暖通空调设计分析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