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疗效评价

2020-09-01 12:49冯婷婷于维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重症

冯婷婷,于维凯

(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0 引言

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会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病情发展快,且具有死亡率较高的特点,若不采取及时治疗手段,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处于休克状态,无法描述病情,根据患者体征以及既往病史开展治疗具有一定难度[1]。尤其面对中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和慢性疾病会加大死亡风险,不断完善救治方式,研究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疗效对提高患者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2]。本院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疗效经过一年的研究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32-60岁,平均(45±4.23)岁。本次观察研究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均存在胸痛、咳嗽、发热症状;经检查确定存在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升高现象;符合西医诊断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标准。排除其他原因导致休克入院患者;排除高血压、心血管、精神疾病患者。在告知患者及家属本次观察研究基本信息基础上,征得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本次临床治疗研究。

1.2 方法。患者入院治疗后,创建2条常规静脉通道,通过顺序静脉内输送实现患者葡萄糖和盐水平衡。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对血压低于50/4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每分钟大于120次,尿液量较少、无尿、皮肤冰冷,同时存在情绪波动较大或昏迷状况的患者,首先考虑冷性休克,对患者采取补液措施,实施血管扩张药物治疗,注意纠正患者体内酸碱平衡,改善微循环灌注,适当采用强心剂或肝素等药物,保证治疗过程中患者中心静脉压在4.4-7.4 mmHg范围内。对血压低于80/50 nnHg(1mmHg=0.133 kPa)以下,心率每分钟大于100次的患者补液治疗同时要合理采取血管收缩药物进行治疗。长时间深度昏迷、无法检测血压、心率患者要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适当采用激素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做好体温、脉搏、呼吸、尿量、血压的记录工作,采取保暖措施的同时保证患者体位为头高足低;将昏迷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患者发生呕吐等不适症状时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及时观察患者需求情况,协助患者造成排痰等操作,对于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及时提供低流量吸氧,增加患者血氧饱和度以降低患者心脏的负担;要保证患者引流管的畅通,在采集患者标本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痰液痰量、颜色,针对肺炎病菌感染较多的情况,要对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经过药敏试验后,使用对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坚持“足量、早期、联合”的原则选择2-3种长效广谱、敏感抗生素,同时要注意定期排痰、雾化,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对患者抢救成功率、死亡因素进行记录分析。包括患者救治过程中出现的器官受累情况、肺叶受累情况、器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消化道出血、营养状态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观察研究数据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患者死亡原因)行χ2检验,用(n%)表示,经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器官受累情况、肺叶受累情况、营养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炎死亡率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在治疗过程中属于较为危险的疾病,是中毒性肺炎的一种,是由于微生物、毒素引起的严重感染,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是主要的致病病菌,主要具有周围循环衰竭的特点,发病年龄跨度广,老年患者居多,由于组织器官功能衰竭、慢性疾病、免疫力低等原因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成为患者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之一,患者在休克的状态下,体内有效血量会出现急剧下降的情况,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危及患者生命[3]。

表1 临床治疗死亡原因[n(%)]

患者通常具有胸痛、咳嗽、发热、意识改变、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升高等症状,治疗过程中要注重治疗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患者体位,避免患者窒息,及时补充血容量,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率加强监控、记录,保证患者生命体征正常;休克状态下患者血管弹性下降,明显低于正常值,静脉穿刺难度增加,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出现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情况,可以展开静脉切开操作,快速完成静脉通道的创建,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进行患者血管活性改善治疗;针对出现肾小球痉挛的患者,要加强患者尿量测定,及时监测患者是否会出现急性肾衰竭症状,最大程度避免造成患者肾实质损伤[4-5];注重感染预防工作,做好口腔护理,及时帮助患者排痰,做好痰液的化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保证患者很营养摄入,加强患者饮食控制以及生活习惯的干预;同时要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工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病理知识和护理常识,向患者做好治疗安全性说明、治疗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康复信心,增强家属护理的专业程度,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移动,增加护理沟通和问题解答,加强家院协作通过患者、家属、医院的共同努力,有效的促进治疗康复工作的有效开展[6-9]。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10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研究,在对治疗对策进行分析的同同时,对造成观察对象抢救成功率、死亡因素进行记录分析可以发现器官受累情况、肺叶受累情况、营养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炎死亡率较高,与治愈成功率具有密切联系,后续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器官受累情况、肺叶受累情况、营养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根据患者病症差别做好风险因素评估,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10-12]。总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危险性高,只有充分结合患者症状采取针对性治疗,优化治疗方案,才能更加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思考心电图之177》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