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后静滴缩宫素与直接静滴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比较

2020-09-01 12:49雷林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
关键词:破膜宫素球囊

雷林红

(武汉市黄陂区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湖北 武汉 432200)

0 引言

引产是人工干预终止妊娠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妊娠周期在满41周的时候需要终止妊娠,超过41周后伴随时间的推移,胎儿宫内窘迫以及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可不断升高,足月妊娠引产常用人工干预手段包括药物以及机械方法,其中常用药物为缩宫素,常用机械方法为COOK球囊引产,COOK球囊可通过给予宫颈机械压力以促使宫颈成熟,目前临床对宫颈成熟后缩宫素滴注时机存在一定的争议[1-2]。本次研究为探究COOK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后静滴缩宫素与直接静滴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比较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57例COOK球囊引产后直接静滴缩宫素引产产妇与57例COOK球囊引产后人工破膜后静滴缩宫素引产产妇产程以及引产结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14例足月妊娠引产产妇按照双色球随机原则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产妇COOK球囊引产后行人工破膜后静滴缩宫素引产(n=57例),年龄27-35岁、平均(30.42±0.12)岁,孕周38-40周,平均(39.02±0.11)周,引产前Bishop宫颈评分(3.42±0.12)分。对照组产妇COOK球囊引产后行直接静滴缩宫素引产(n=57例),年龄25-35岁,平均(30.36±0.11)岁,孕周38-41周,平均(39.04±0.09)周,引产前Bishop宫颈评分(3.45±0.11)分。本次研究对象在平均年龄、平均孕周以及引产前宫颈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对象均单胎、头位,孕周超过38周且胎膜未破,符合引产指征,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均低于7分。②本次研究对象均神志清醒、认知以及言语交流功能正常,在获知本次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后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头盆不称、产道畸形、前置胎盘或胎膜已破产妇。②排除合并肝肾功能损伤或哮喘、心力衰竭产妇。③排除合并其他妇科炎症产妇。

1.2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产妇均借助COOK球囊以促进宫颈成熟,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以充分暴露宫颈后将COOK球囊送入宫颈口,而后经导管分别向子宫球囊以及阴道球囊内注入盐水80 mL,其中子宫球囊应紧贴宫颈内口,阴道球囊应位于宫颈外口外,而后将COOK球囊导管末端固定在产妇大腿内侧。在此期间持续性监测胎心,持续放置12 h后将COOK球囊取出。

1.2.1 实验组人工破膜后静滴缩宫素,在人工破膜后30 min观察产妇宫缩情况,持续泵注2.50 ug缩宫素+5% 500 mL 葡萄糖溶液,一般情况下给药速度为8滴/min,并根据产妇宫缩情况调整给药速度,在宫口扩张3 cm后停止使用缩宫素。

1.2.2 对照组直接静滴缩宫素:该组产妇直接泵注2.50缩宫素+5% 500 mL 葡萄糖溶液,若持续缩宫素静脉滴注给药8h未临产,则次日重复缩宫素泵注给药。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差异,引产结果,分娩后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处理。SPSS 21.0系统处理结果数据,(±s)表示的平均值应用t检验,(%)表示的百分数应用χ2检验,P值超过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实验组第一产程以及总产程耗时均比对照组较少(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程差异(±s)

表1 两组产妇产程差异(±s)

?

2.2 比较两组产妇引产结果,实验组产妇引产成功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引产成功率经比较差异[n(%)]

2.3 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产妇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如,表3。

表3 两组产妇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足月妊娠产妇引产过程中临床常用引产药物为缩宫素,直接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持续监护,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状况,此外伴随缩宫素剂量的追加,足月妊娠产妇体内缩宫素受体逐渐处于饱和状态,易造成宫缩乏力,从而增加产妇产后出血风险以及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3-4]。机械性引产方式为COOK球囊引产,COOK球囊材质为硅胶,其弹性好,通过在产妇宫颈内以及宫颈外口分别放置子宫球囊以及阴道球囊,而后通过导管向球囊内注入盐水,对宫颈造成持续的压力,宫颈受压后可刺激垂体、脑叶,继而促使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分泌,在前列腺素的作用下加速宫颈成熟,人工破膜后静脉滴注缩宫素,以推进产程[5-6]。张慧兰等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足月妊娠引产产妇COOK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后滴注缩宫素的实验组与直接滴注缩宫素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4%,明显低于对照组,本次研究实验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3.51%)比对照组低,本次研究与张慧兰等研究结果均证实,足月妊娠引产产妇COOK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后滴注缩宫素可提升产妇分娩的安全性[7-9]。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缩宫素不同给药时机对产程以及引产效果的影响,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总产程耗时均比对照组短,且实验组产妇成功引产率高,由此可见,足月妊娠引产产妇通过COOK球囊促进宫颈成熟后开展人工破膜后滴注缩宫素引产,引产率高[10-11]。

综上所述,足月妊娠引产联合人工破膜后滴注缩宫素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破膜宫素球囊
不同人工破膜时机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及催产素静脉点滴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