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2020-09-01 12:49张于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脑梗死

张于刚

(北京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康复科,北京 100037)

0 引言

偏瘫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见严重性并发症,并且容易诱发患者抑郁等一系列精神症状,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除此以外也将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也使得临床中脑血管类疾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多,中老年人发生脑卒中疾病的危险性较高,并且也是偏瘫的高危群体[1]。有研究指出[2]通过对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有利于缓解其偏瘫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我院84例偏瘫患者,以其治疗方案为标准分组,观察组(综合性神经康复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6-83岁,平均(62.5±1.1)岁;致偏瘫疾病:脑梗死患者21例,脑外伤患者5例,脑出血患者1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2例):性别比,男23例,女19例;年龄44-85岁,平均(61.8±1.4)岁;致偏瘫疾病:脑梗死患者20例,脑外伤患者5例,脑出血患者17例。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措施包括调脂、降糖、降压及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并配合针灸疗法,措施如下:穴取肩俞、太冲、曲池、阳陵泉、外关、足三里、合谷、委中及还跳等穴,上述穴位皮肤清洁并消毒后,取毫针进行针刺,保持垂直刺入,以得气维度,留针时间为30分钟,间隔十分钟进行行针一次,患者每日针刺治疗一次,没走针刺5-6次,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措施如下:①肢体训练:为了避免患者发生关节畸形情况,需要引导其适时的进行肢体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首先保持仰卧位,患者上肢放置在软垫上,同时上肘部保持微微弯曲,确保腕部手指能够尽量的伸展和外旋,在患者足底部放置足板来避免足下垂情况的发生;②翻身练习:叮嘱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经常性的进行仰卧和半俯卧,并且需要对以上两种体位进行交替转换,从而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翻身运动能力;③被动运动:在被动运动过程中,引导患者首先从健康一侧过渡到病变一侧,并从大关节逐步过渡到小关节,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维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粗暴的运动而损伤关节;④主动运动训练:逐步引导并鼓励患者从被动的肢体训练过渡到主动运动训练,医护人员需给予患者充分的协助,逐步进行坐位、站位以及平衡和步行训练等,每日需至少训练1次,持续时间为30-45分钟;⑤按摩:偏瘫患者通过进行正确的肢体按摩,有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帮助缓解肌体疼痛情况,也是预防肿胀和压疮的有效途径,在肢体按摩过程中应该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适当的控制按摩节奏,并保持按摩动作的轻柔,通过持续性的按摩来帮助促进肌肉放松[3]。

1.3 评估指标。①以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加以评价,分值与神经功能缺损成正比;②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其日常的进餐、清洁、穿衣、如厕、行走以及上下楼梯等,90-100分无依赖,60-89分轻度依赖,41-59分中度依赖,21-40分重度依赖,≤20分残疾。③以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HAMD)心理焦虑评估表对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状态测评,量表评分与焦虑/抑郁程度间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数据以SPSS 17.0分析,标准差以(±s)描述,行t、χ2检验,P<0.05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入组时NIHSS量表评分均较高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的NIHSS量表评分降幅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中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量表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NIHSS量表评分比较(±s)

?

2.2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入组时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中P<0.05,见表2。

表2 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

?

2.3 HAMA、HAMD评分比较。两组入组时HAMA、HAMD评分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见表3。

表3 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s)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上升,也使得脑出血和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升,同时此类疾病也是诱发患者偏瘫的重要原因[4]。近年来,临床中由于脑梗死、脑外伤以及脑出血等疾病导致的偏瘫患者数量在持续增多,此类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同时患病后由于丧失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自理能力,再加上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较高,且病程时间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也受到较大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偏瘫患者病程时间的延长,各项身体机能也呈现出下降趋势,特别是患者的日常行为活动受到了严重限制,非常容易产生自卑、绝望、担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而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也将进一步对其康复治疗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等产生较大影响,除此以外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而在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期间还需要积极地开展康复治疗,来促进其肢体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同时还需注重加强患者的心理治疗来帮助其改善负性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

偏瘫疾病也属于脑卒中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活动受限和功能不全等,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着严重危害,研究结果发现偏瘫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其依从性能够逐步得到改善,同时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可得到显著的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对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帮助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脑梗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