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衰患者使用螺内酯、呋塞米的最佳比例及效果

2020-09-01 12:49陈海燕王映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
关键词:血钾醛固酮内酯

陈海燕,王映伙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40)

0 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又被称作心衰,是各类心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的临床症候群,患者因心排血量不足而出现心功能衰退情况,导致心脏泵血量无法满足人体组织器官的需求,具有病死率高、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螺内酯、呋塞米是临床治疗心衰的常用利尿剂药物,具有经济性高、疗效确切的明显优势,但服用后容易引发血钾紊乱情况,影响治疗效果[1]。为了研究更加合理的用药方案,本文就心衰患者使用螺内酯、呋塞米的最佳比例及效果以展开了下述探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心衰患者94例。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7例。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46-82岁,平均(58.31±4.27)岁。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7-83岁,平均(58.29±4.63)岁。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纳入标准:①符合心衰的诊断标准[2];②心功能分级Ⅱ-Ⅳ级[3]。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②合并肿瘤;③药物过敏;④无法正常进食者;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⑥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窦性行动过缓;⑦血清钾>5 mmol/L;⑧甲状腺功能亢进;⑨糖尿病;⑩先天性心脏病。

1.2 方法。对症给予患者吸氧、低盐饮食、硝酸酯类药物、卧床休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按照1:1的用药比例予以螺内酯片(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077)20 mg,口服,qd;呋塞米片(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4)20 mg,口服,qd。观察组按照2:1的用药比例予以螺内酯片40 mg,口服,qd;呋塞米片20 mg,口服,qd。两组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后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①显效:患者心衰症状消失,NYHA改善2级;②有效:患者心衰症状好转,NYHA改善1级,但仍未恢复为Ⅰ级;③无效:患者症状无变化,或NYHA增加1级,总有效率=(①+②)/47×100%[4]。②治疗前后根据彩超检测结果,记录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③治疗前后患者采集患者血标本,检测血清钾水平,正常参考值3.5-5.5 mmol/L。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3.0处理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s),P<0.05,提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疗效对比[n(%)]

2.2 心功能对比。治疗前,组间LVEF、LVESD、LVEDD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心功能对比(±s)

表2 心功能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治疗前后血钾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血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钾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本组治疗前后比较,t=1.115、8.447,P=0.134、0.000。由此可知,观察组采用的用药方案对血钾水平影响更小,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血钾水平对比(±s)

表3 治疗前后血钾水平对比(±s)

?

3 讨论

心衰是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常伴有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其发生发展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紊乱有关,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会造成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等,发生心室重构问题。临床治疗中,强调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进行有效抑制。利尿剂是临床治疗心衰病例使用较为频繁的药物,而如何最佳匹配螺内酯、呋塞米的用药比例收获预期疗效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经本文研究后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χ2=5.044,P=0.024)远高于对照组,证实观察组疗效更加卓越。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效果更加更加理想。分析后发现,螺内酯作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进入人体后可辅助心肌细胞有效摄取去甲肾上腺素,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动,模拟副交感神经作用,减少心率变异性,同时,螺内酯还能够对醛固酮进行有效抑制,以免其经心肌逃逸,抑制胶原合成,改善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情况,从而促进心功能恢复。螺内酯还能够竞争性结合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细胞胞浆内分布的醛固酮受体,充分发挥保钾利尿作用。因螺内酯利尿作用弱,为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其经常与呋塞米联合应用,使患者的心衰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呋塞米作为一种优选利尿剂,可增加心衰患者尿钠排泄,清除游离水,改善液体潴留体征,缓解心衰患者症状,提高心功能,但单独使用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与螺内酯联合使用可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有效调节血钾平衡,避免影响疗效。曾有实验证实,针对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螺内酯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心功能改善明显,并且,患者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剂量,大剂量效果更为显著,副反应小。

杨体霞等[5]对298例心衰患者研究后发现,按照螺内酯、呋塞米2:1的用药比例治疗患者可在正常饮食状态下减少利尿剂对人体血钾含量的影响,有效纠正心衰症状。本文中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血钾水平波动幅度更小,证实观察组采用的用药比例可减少利尿剂对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分析后可知,螺内酯可通过与集合管细胞胞浆和肾远曲小管内的醛固酮受体竞争性结合,积极发挥利尿、保钾作用,因此适度提高螺内酯用药比例能够减少患者血钾水平波动,避免高血钾症、低血钾症等风险事件发生。由于螺内酯利尿作用有限,与呋塞米联合使用可在有效缓解心衰患者不适症的同时,减轻外周、肺水肿,防控体液潴留,进一步减轻心脏负担,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

综上所述,与螺内酯、呋塞米用药比例1:1方案比较,给予心衰患者螺内酯和呋塞米用药比例2:1治疗能够在维持血钾水平稳定的同时,有效减轻患者心衰症状,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宜按照螺内酯和呋塞米2:1的比例治疗心衰病例。

猜你喜欢
血钾醛固酮内酯
内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贡献及形成机制
高醛固酮血症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内酯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风味贡献及形成机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醛固酮可通过NLRP3炎症小体诱导小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血钾异常伤心脏
氯沙坦钾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