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塞膦酸钠治疗甲亢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2020-09-01 12:49赵松原武红陈艳峰张军辉薛彪张艳红孙婧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
关键词:甲亢酸钠骨质疏松症

赵松,原武红,陈艳峰,张军辉,薛彪,张艳红,孙婧霞

(运城同德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0 引言

早在1891年,Von Recklinghausen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着关联,严重和持久的甲亢必然会导致骨质疏松症[1]。甲亢病因复杂,以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Graves病,GD)最常见,约占所有甲亢患者的85%[2]。病情尚未控制的Graves病患者,会对骨骼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导致钙磷代谢发生负平衡,骨量丢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指标均增高,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从而引起骨质疏松,这与血中游离T3水平呈正相关[3]。骨质疏松导致患者出现腰背疼痛,增加了骨折风险,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4]。目前临床对于骨质疏松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以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常见药物有活性钙类、降钙素及双磷酸盐等[5]。利塞膦酸钠是第三代双磷酸盐药物,在体内性质稳定,可通过结合骨组织中的膦酸钙,抑制羟磷灰石结晶及其非结晶前体物质的溶解吸收、形成和生长,进而发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由于具有药物吸收快、药效稳定的优点,已被FDA许可成为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常用药[6]。研究表明,利塞膦酸钠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具有高效、便捷优点[7]。目前甲亢合并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研究工作正在不断开展,但关于利塞膦酸钠作用于甲亢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和效应,却少见研究报道。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利塞膦酸钠在治疗甲亢合并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甲亢(Graves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共80例,其中,男33人,女47人;年龄45-65岁,平均(56±6.7)岁。甲亢入选标准:GD诊断以甲状腺毒症等临床表现、甲状腺131I吸碘率,血清T3、T4、FT3、FT4、TSH、TSH受体抗体(TRAB)化学发光法为依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8],即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骨密度T值≤-2.5及/或发生脆性骨折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肾病等,有服用糖皮质激素史。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药物及器械:甲巯咪唑片(商品名:赛治;生产企业:德国默克公司;药物规格:10 mg/片;批准文号H20120405);碳酸钙D3片(商品名:钙尔奇D;生产企业:美国惠氏制药有限公司;药物规格:元素钙600 mg+维生素D3125IU/片;国药准字:H10950029);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商品名:延迪诺;生产企业:上海信宜延安药业有限公司;药物规格:0.5 μg/片;国药准字:H20010619);利塞膦酸钠片(商品名:积华固松;生产企业: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物规格:35 mg/片);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美国HOLOGIC骨密度仪);骨代谢标志物试剂盒为德国罗氏诊断公司提供。

1.2.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甲巯咪唑片,初始治疗剂量30 mg/d,根据病情递减,维持剂量10mg/d,钙尔奇D3片600 mg/次,1次/日,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5 ug/次,1次/日,连续治疗1年。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塞膦酸钠治疗,35 mg/次,每周1次,治疗1年,利塞膦酸钠服用方法:晨起空腹200 mL以上温水送服,30 min内不能进食和平躺。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其中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总Ⅰ型胶原氨端延长肽(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 P>0.05

?

表2 两组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

2 结果

2.1 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FT4、FT3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S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FT4、FT3、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1NP、β-CTX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实验组骨密度、P1NP、β-CTX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患者出现发热1例、恶心、上腹部饱胀不适各1例,轻微肝损害2例,轻微白细胞下降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6/40)。对照组出现便秘1例,腹泻1例,轻微肝损害1例,轻微白细胞下降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4/40),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0.499)。两组患者以上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均能耐受,中途无患者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退出本研究。

3 讨论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正常发育和骨代谢的基本激素,对骨代谢具有双重的作用,低浓度时可刺激骨生长和钙沉积,高浓度时可抑制骨的形成和刺激骨吸收,直接调节胰岛素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的表达[9]。控制甲亢后骨质疏松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逆转,研究表明,有效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9到12个月后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骨密度均增加[10]。利塞膦酸钠是骨吸收抑制剂,被证实可降低骨转换,从而增加骨矿含量,降低骨折发生率[11]。本研究结果显示:甲亢合并骨质疏松给予甲巯咪唑、钙剂、维生素D基础治疗后,骨密度有所提升,但加用利塞膦酸钠后骨密度明显提高,同时抑制了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且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甲亢酸钠骨质疏松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脏病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