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温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2020-09-01 12:49黄志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
关键词:胃脘消化性溃疡

黄志远

(南宁市中医医院 新华内科,广西 南宁 530003)

0 引言

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临床表现为胃脘痛、反酸嗳气、黑便、胀满纳呆。现阶段,临床西医治疗多采用抑酸药物,虽然疗效尚可,但是极易复发率[1]。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胃酸”、“胸痹”、等范围,中医治疗则主张健胃、温阳、和中、理气。随着临床实践深入,发现温针灸能够较好的减轻胃溃疡损伤,还能够避免止痛解痉药抑制消化道蠕动,与此同时,还能够促使溃疡面快速愈合[2]。鉴于此,本文特此以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主体,着重探讨了温针灸的应用疗效,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之中的观察主体为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纳入于2018年01月至2018年11月。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已经签署过同意书;临床资料齐全完整;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并结合病理活检、胃镜观察,确定为消化性溃疡。排除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非自愿参与、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常规组、研究组各47例。研究组包括男24例和女23例,年龄29-66岁,平均(38.5±9.6)岁;病程1-16年,平均(7.2±1.5)年;25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胃溃疡。常规组包括男26例,女21例,年龄30-69岁,平均(38.8±9.5)岁;病程1-15年,平均(7.1±1.4)年;24例十二指肠溃疡,23例胃溃疡。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性、一致性良好,可用于分组对比。

1.2 方法。常规组47例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如下: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早晨起床时口服,每次口服20 mg,每日1次,坚持治疗14 d。与此同时予以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早晚各1次,每次口服150 mg,坚持治疗6周。研究组47例则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之上进行温针灸治疗,方法如下:穴位选择:肝俞、中脘、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天枢、气海,局部消毒,用毫针(规格0.3 mm×4.0 mm)刺入,得气之后,将一寸的艾柱连接至针柄上,然后点燃艾柱,进行灸治。每日1次,一个疗程为5次,每个疗程之间需间隔2-3 d。总共进行8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评定内容如下:临床症状彻底消退,无胃脘痛,X线或胃镜提示溃疡面完全消退,视为显效;临床症状缓解,胃脘痛减轻,X线或胃镜提示溃疡范围减少50%及以上,为有效;未达显效、有效者,一律视为无效。总体疗效为显效+有效的例数占总例数的比率。②用4级评分法,对患者胃脘痛、反酸嗳气、黑便、胀满纳呆等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无症状记0分,症状轻微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分值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百分比资料以[例(%)]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行t检验。当P<0.05时,说明存在较高的检验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达到了95.74%,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s)

注:比较同组治疗前*P<0.05;比较常规组治疗后#P<0.05。

?

3 讨论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因为情绪波动幅度大、饮食不节制、嗜酒、脾胃虚弱所致[3-5]。饮食不节、脾胃失调、肝失疏泄、胃脘气滞、横逆犯胃为主要病机[6-8]。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脘痛、反酸嗳气、黑便、胀满纳呆,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消化性溃疡患者行针灸治疗,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调节肠胃运动,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保护胃黏膜[9-11]。针刺足三里、中脘,可避免胃肠过度收缩、紧张,减低胃痉挛所致的痛感;足三里针刺还可以避免胃酸大量分泌,以免溃疡面遭受严重的应激反应,进而促使溃疡范围进一步缩小。

集艾灸、穴位针刺于一体的温针灸疗法,源自于《伤寒论》,具有艾灸、针刺的双重作用,;以针刺为主,并通过艾灸的温热作用,经毫针传输,对各个穴位进行作用,进而达到温经通脉、行气活血之功效[12-14]。经现代临床研究实践,发现温针灸能够促使局部血管扩张、优化血循环以及淋巴循环,还可以促使炎症吸收、减轻充血症状,同时对组织代谢、上皮细胞生长还具有积极的刺激作用,促使肌肉松弛,以免痛觉神经过度兴奋[15-16]。

本文对照发现,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用药后临床症状评分更低,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充分证实了温针灸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

总而言之,温针灸可进一步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其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推广。

猜你喜欢
胃脘消化性溃疡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远离消化性溃疡 无忧生活
都是“溃疡”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