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检测在老年心肌缺血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9-01 12:49张瑞祺丁旵东通讯作者汪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
关键词:白蛋白心肌冠心病

张瑞祺,丁旵东通讯作者,汪慧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老年心血管内科,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在急性冠状动脉病人中,血清中的白蛋白和来源于体外的Co2+结合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一些研究者推测病人在心肌缺血后,白蛋白的一部分N2末端分子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或丢失,并且与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降低[1]。这种N2末端产生变化的白蛋白就是通常所说的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目前IMA的形成机理尚不明确,可能是处于缺血状态的白蛋白氨基末端由于被酰化或是缺少1-2个氨基酸所致[2]。基于此,本研究以自愿和随机的原则选取我院过往接收的共7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样本,探究血清修饰蛋白水平检测对于老年心肌缺血病人临床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内容归纳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以自愿和随机的原则选取70例冠心病病人和70例,均为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06月接收,所有70例冠心病病人中包括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以及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选取70例病人作健康组3,70例健康病人包括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都介于42-80岁之间,平均(63.3±4.1)岁;冠心病组70例病人中含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都介于43-79岁之间,平均(62.8±3.8)岁。两组之间相关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分别抽取5 mL健康组和冠心病组病人在缺血病发6小时内的静脉血标本,将标本置于离心管中以2500 r/min的转速离心3-5 min,然后静置分离血清样品,并立即在每个样品中测量cTn I值。另外,将血清样品分别包装并在-20℃下冷冻保存以待测IMA[3]。

IMA指标使用白蛋白-Co2+结合试验完成检测。使用生化分析仪完成检测。通过二硫苏糖醇比色法确定反应体系中自由的Co2+浓度,以此间接反映Co2+和IMA的结合能力。生化分析仪在测试中需要使用两种试剂。试剂I: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与质量分数为0.1%氯化钴溶液以1:9的比例充分混合,试剂Ⅱ:1.5 g/L DTT。IMA的测定使用两点终点法,具体参数为:主波长为505 nm,次波长为660 nm,血清标本为30 uL,生化分析应用试剂I、Ⅱ分别为150 uL、25 uL,反应时间为5分钟。吸光度数值越高表明IMA水平越低[4]。

CTn I测试[5]:通过检测器和原始的配套试剂条,用肝素抗凝全血立即测定,正常参考值<0.05 ng/ mL。

1.3 观察指标。测试并统计健康组和冠心病组病人的血清IMA和cTn I水平,并对三种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的上述指标进行分组统计,然后进行组间统计学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测验数据经整理后均在SPSS 22.0中依次录入并展开统计处理,组间计量资料IMA、Tcn I水平等采用(±s)表示,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施以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组和冠心病组的IMA测试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冠心病组病人的I M A水平经评定显示为(7 2.8±6.9)u/m L,与健康组病人的I M A水平(63.4±4.3)u/mL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数据见表1。

2.2 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的IMA和cTn I水平对比。检测结果表明,心肌缺血程度越严重,冠心病病人的血清cTn I和IMA水平越高,三种类型冠心病病人的IMA和cTn I水平都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见表2。

表1 健康组和冠心病组的IMA测试对比(±s)

表1 健康组和冠心病组的IMA测试对比(±s)

?

表2 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的IMA和ctnI水平对比(±s)

表2 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的IMA和ctnI水平对比(±s)

注:t1、t2、t3分别是指SA组与UA组、AMI组与SA组、AMI与UA组进行比较。

?

3 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在国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社会人群对健康的不断重视,由于胸痛而怀疑患有AMI疾病的人群数量显着增加。由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和早期诊断及治疗对病人的预后非常重要,因此尽早发现AMI的早期心肌缺血损伤并进行评估和干预是很有必要的。临床诊断以往大多基于心肌标志物和心电图等来判断病人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等无论是对AMI还是UA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是对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低于50%。超声心动图只能在缺血心室壁厚度≥20%时才能显示异常,然后并不是全部的异常壁运动都是由缺血引起的,因此其应用同样受到局限。核素心肌成像只能在心肌受损超过10%才能检测到。上述检查手段对老年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应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6-8]。IMA是心肌缺血的一种新型生化标志物,其在2003年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早期心肌缺血的标志物,以辅助AMI的早期诊断。心肌缺血后几分钟,局部缺血的心肌血流量不足,供氧减少,局部心肌细胞出现缺氧、酸中毒以及自由基受损等现象,细胞膜非常依赖的钠钾平衡泵受到破坏且游离的Cu2+增多,其可引起血清白蛋白氨基末端序列中的氨基酸发生酰化丢失,从而形成IMA;这些因素使得IMA与Co2+的结合能力大大降低[9-10]。

本研究中,健康组和冠心病组病人的IMA水平经评定显示分别为(63.4±4.3)u/mL、((72.8±6.9)u/mL)u/mL,冠心病组病人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病人的血清cTn I和IMA水平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心肌缺血程度越严重,则病人的上述指标水平越高,三种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的IMA和cTn I水平相互之间都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清修饰蛋白水平检测对于老年心肌缺血病人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初步反应冠心病病人心肌受损程度,可以为临床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白蛋白心肌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