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成美的角度领略周中耀工笔花鸟画的魅力

2020-09-02 06:22吴丽平
艺术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花鸟画

吴丽平

摘 要:花鸟画的构图,虽无定式,但其中都体现着画家的审美修养。从构成美的角度,研究周中耀工笔花鸟画作品,阐述作品中美的元素,以期发掘出对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走向具有探讨性意义的内容。

关键词:构成美    周中耀    花鸟画

花鸟画的构图,虽无定式,但其中都体现着画家的审美修养。看一张画,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全画的置阵布势,即物象的总体安排。物象摆放得合理,恰當的位置,适中的比例,看上去便“舒服”。怎样才令人“舒服”?从周中耀工笔花鸟画构成美的角度来领略,对工笔花鸟画的鉴赏与创作有着一定的意义。

周中耀工笔花鸟画作品,在选题取材、视觉角度等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且内涵丰富,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图式面貌。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工笔花鸟画色泽典雅,笔法细腻,形象刻画细致入微的特点,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体验及时代的审美意识,在布局和构图、题材与内容、技法与材料上体现着现代感。周中耀工笔花鸟画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功力,让人们感受到宁静而温馨的意境,并领略到画家的修养和内涵。

研究、探索构成美的要素,能够指导人们更好地创作优秀的美术作品,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高度统一。构成美的心理图式是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工笔花鸟画在构成美中涉及的内容有:

一、变化美

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美”产生于变化之中,没有变化不可能生动。假如在一幅表现众多红色月季的画面中,其花、叶颜色的明度、纯度都画成千花一面、千叶一律,何美之有?这时要懂得忌雷同,求变化,在统一(红色花,绿色叶)中求不统一,而这些变化,又必须求得统一。

《岁月》以“爪”形构图,显示出树干的动态,疏枝上的梅花看似随意却是有规律地排列,仿佛是跳动的音符。作品中墨干和淡梅、暗树与明亮的花色、老树枯丫与新长幼鸟、粗重线条与细致描绘,形成了浓淡、明暗、新老、冷暖跌宕的对比,通过笔触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皴淡染,枯干新枝的搭配,老树幼鸟的映衬,落墨与留白的处理,梅树主干线条的排列等,运用色调的变化和对比的有机组合,营造出生动雅致、连贯流畅的笔墨情趣。画面褐黄陈旧的基调色,以及凹凸斑驳、突兀峥嵘的树干造型,更烘托出“悠悠岁月”的主题。

又如《五月红绿茸茸茂》,画面主体突出,层层叠叠,虚实相生,深浅相衬,花影陪衬更显出繁茂、灿烂的茸茸五月这一主题。对于一幅画的构图,不能只注意实物处,更要看空白处。要有大空、小空,如果空白均匀,说明构图松散;画面物象安排均匀,与左下角的密处形成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对比,更衬托出左下角茂密的花叶。再如《迎曦》,将密集短参的竹从置于画面的右下角,虚心千节的两根竹枝冲破低矮新生的竹从挺立,让凌飞的鸟儿找到空中的立足点,与藏云欲出的太阳隔层相望。构图简洁,以少胜多;画面设色淡雅、意韵清远,追具宋元古风。

二、韵律美

绘画作品的韵律节奏是画家对所描绘的对象,运用绘画的各种元素进行主观有意识地排列、组合、对比、统一等艺术处理后形成的,韵律美在花鸟画的布局和构图中尤为重要。中国绘画的“计白当黑”,诗歌的“言有尽而意无穷”,音乐的“余音绕梁”,都是强调一种形式上化繁为简,以无胜有,以闻一而想三的简约美。在寻求表达仲夏、蓝天、艳阳下满池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画面时,运用西画的理念,突破传统的留白,落墨整幅画面,以实物“计白当黑”处理远、中、近,上、中、下的虚实关系,用清晰渐朦胧的线条表达荷叶由近及远的位置,用明亮深暗的色调刻画荷花由面及里的生长空间,用清晰的勾勒和虚晕的泼墨处理物象的形态,落寞处皆成妙境。

周中耀工笔花鸟画作品《退却浓妆三日隐》便运用了“计白当黑”的构图形式,熟练掌握以空当实的构图,明与暗、近与远、外与内的反差,清晰而强烈,营造蔚为壮观的融合感。满目碧翠如盖的荷叶包裹着或含苞欲放,或花大色艳而清香远溢的荷花,碟飞蜓舞婷婷落落, 使人沉醉于繁花茂绿的盛夏之美,仿佛置身于荷塘中央,徜徉于绿的海洋;尽情盛放了三日的娇荷在无数玉盘叠层上仰面,不舍于即将落瓣归隐;花下的翠荷荫郁地将水面遮盖得严严实实,荷梗、水珠简直俯首可触,触手可及。画中创意精髓所在,便是计白当黑的画面处理。有形实体来传达强烈视觉冲击,提炼概括,精微简略,而意味无穷。

又如《木绣球》,画面为了表现梦境中的绣球花,用深色底调烘托神秘的氛围;自上而下倾斜的绣球折枝,繁茂舒展而虚实有致;右下角用“白”呼应左上角的“黑”及整幅画面的实,布局饱满,实而不塞;精细刻画近前具有圆凸高光的绣球花与其他稍稍虚暗隐没的绣球花前后交织,营造纵深层次感与神秘感。

三、和谐美

和谐符合美的本质要求,和谐之声悦耳,和谐之画爽目。一幅成功的花鸟画作品,总给人以完美的构图,磅礴的气势,深厚的笔墨功夫,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和谐之美。一幅工笔花鸟画,在色彩、形式、整体效果方面要恰到好处;构图上要相互关照,笔墨上要刚柔相济。如果把事物割立开孤立地画,不统筹兼顾,只能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这是工笔花鸟画的大忌,也是极易犯的毛病。有这样一幅《采莲图》:一少女乘一叶扁舟,荡漾于莲湖中,其景其色温馨雅致,静谧平和。但见女子划桨手臂高举齐眉,仿佛龙舟比赛,顿时让人感到画面阴柔之美散失,阳刚之气立升。这是形与境的不和谐。又如表现富贵牡丹,旁边芦草丛生,立马富贵之气顿减,野逸之气立增,这是物与境的不和谐。再如表现铁骨铮铮的英雄,不用铁线描而用颤笔描,蚯蚓描,这是技与境的不和谐。表现喜庆热烈的场面,不用暖色而用冷色,这是色与境的不和谐。红花绿叶,不分主次,一律鲜纯,这是色与色的不和谐……不和谐易至,达和谐难求。研究画面的和谐是工笔花鸟画的课题。

“梧桐树上雀羽飞”成了人们满怀希望的瑞景。《偶立高枝不肯飞》正是借喻了人们对梧桐树大气、伟岸、高贵的内涵,注换新构图元素,拓展寓意空间。高大疏朗的梧桐枝干与宽大平展的梧桐叶组成十字形构图,主体突出,画面的四角留白,虚实有致。一只蓝尾鸟停立树上抬头仰望,随着它目光延伸,右上角虚化的画外,树叶茂密的枝头,另一只蓝尾鸟在与它目语交流,欢啼鸣悦。在这棵荫茏挺拔的梧桐树上,平安无忧,谁也不愿飞离。画中宽大的梧桐叶疏密均匀,勾染细致,树干拓染浓淡相间,富于变化;艳丽的色调,精细地描绘出蓝尾鸟细节动态,刻画出精巧生动的形态。用相依相存、相恋相守的寻常蓝尾鸟与高贵梧桐相契的题材,增添一份普天下有情人均白头偕老、富贵年长的祝愿。

画面的构图,不可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它和造型、用色一样,应该根据画家要表达的思想及意境进行设计。《极目千山》的构图,将鹰置于画面的顶端,上方再无任何景物,否则将压低鹰的高度;画面下端只露出高大苍松的尖端,给人想象松树以下,还有极悬的崖;将云海置于画面三分之一处,既托出鷹的高度又点出“九霄”之意。这种图式,都是围绕着鹰的凌空绝顶、极目千山而构思的。此外,画中鹰的棱挺造型,崖石用斧劈皴,则是为了强化鹰的雄伟彪悍。画面下端松树的重色块,则起了稳定和均衡画面的作用,否则画面头重脚轻,破坏了构图的美感。

四、自然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自然的面貌,以画面的生趣来表达画家的审美境界。意境是艺术品向人们表达出来的一种感悟,所谓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身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的结合,一是情理与形神的结合,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意境美。小孩之所以逗人喜爱,因为他(她)质朴无华,真挚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作为工笔花鸟画家,作品中体现和追求的是天籁之音,是将客观的自然之美与主观的感受真诚地表达出来。

《蝴蝶》是由小花、小叶、石块、蝴蝶等类似蝴蝶的“点”构成的画面。表现这种由形状相近的物象组成的景,要注意不同“点”的节奏处理。在全画欣赏次序的排列中,必须确立视觉中心,分清主次强弱。在此画面纷杂熙攘的诸多形象中,首先抓住视线并引起视觉关注的就是蝴蝶,对蝴蝶以外的其他物象,都要减弱。画面中的石头、小花,如果稍许加强、跳跃,就会与蝴蝶相混,影响蝴蝶的突出效果。所以说,创作一幅画时,把握画面节奏、分清主次、强弱至关重要,切不可均等处理画面中的一切物象。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现代艺术审美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觉元素。将宋元时期讲究精细的描画、诗韵的表述方式与西方绘画的光感效果、纵深层次结合,是画家突破传统框架的一种艺术语言。《玉质凝香》造型中运用精微细致的线描笔触,以轻重缓急的线条,刻画出樱花美丽的形态,以及穿插自然的枝叶。用近镜头方式,把平时对樱花的感受都浓缩在几尺画面中,没有留下其他物象的一丝空间;背景色彩层层烘托,拓展层次,将镜头推远,营造出画面浓烈的气氛。渐深渐远,由清晰渐朦胧,将人思绪引入画外,扩充画面容积,由此浮想画外之意。画面光的处理分层递进,前为白、中为绿、后为灰,右下角留白与中间的高光相互呼应,以平衡视觉。用光的变化衬托出樱花的娇美,樱花林茂密。画面以绿为整幅基调,白色与绿色的运用凸现雅致、清秀的风格,但单纯的色彩使画面不免略显呆板,因而用略带红翎的红耳鸟,点化出萦绕在嫩绿中的单调,将穿梭忙碌的蜜蜂融入花间,与休憩的鸟相呼应,有打破沉闷的动感。将细致入微、虚实相间、纵深变化、背景烘托、动静结合,整个画面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到一个完美契合点。

在现代工笔花鸟画中,构图上全景式的作品日益见多,许多作品不再把所画花鸟从环境中脱离出来,而是将其置于它应有的生态环境中,在代代相传的艺术实践中,传统工笔花鸟画取像单纯,多为主体描写,而现代工笔花鸟画,造诣诗情画意,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

周中耀工笔花鸟画所造之境必合于自然,所写之境亦邻于理想,是“天人合一”的美的理想。其实这正是工笔花鸟画把人的主观精神与自然的客观形态悄然结合的境界,寄情于自然,正是这种有机结合,才创作出工笔花鸟画活色生香的绘画境界。这也是中国工笔花鸟画魅力之所在,区别于西方绘画中所表现同一题材所呈现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艺术审美境界。如《漫戏清幽》构图布景,借鉴了“平远”法,画面物象有近、中、远层次。色彩上近的浓重,远的虚淡,近的偏暖,远的偏冷,营造了一个由近至远的空间环境,打破了传统花鸟画中只有重叠堆砌的平面花鸟画表现程式。

结语

物象摆放得合理,看上去便“舒服”,需首先确立画面基本的趋向走势后,再从个体形象的塑造,到群体形象的组合,都依势取向,进行诸如开合呼应、疏密聚散、主次强弱、归类聚散、相成相破、均衡稳定、平中求奇、藏露隐显、前后穿插等,多样统一的处理。

猜你喜欢
花鸟画
黄佳欢花鸟画作品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工笔花鸟画
寧靜以致遠——简评张峻民的花鸟画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老年大学写意花鸟画教学浅见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没骨花鸟画风格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