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思维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2020-09-02 06:47胡景娟
神州·下旬刊 2020年8期

胡景娟

摘要:用户思维引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是尊重学生需求,注重学生体验,实施个性化、全员、全过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种互联网思维。基于用户思维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就是要围绕学生这一用户打造出高质量、学生满意甚至尖叫的“产品”;组建全方位、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作团队;借助互联网优势为“产品”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最终帮助学生合理定位,以树立积极就业观,实现其自身价值。

关键词:用户思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用户思维在互联网+时代视为互联网九大思维之一,其核心内容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都“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思考。将用户思维引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是对学生实施精准施策,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需求之间匹配度的一种思维方式。现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多数存在一刀切现象,不能根据学生需求提出针对性的指导。

1.分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用户需求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用户指的不仅仅只毕业生,而是全体学生。所谓用户思维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开展各类与职业发展相关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抓手,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借助家校、政校、企校、家社协同合作等途径,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协助其探索职业目标,摸清就业需求,在大学期间制定一个可实现的的生涯决策,并进行动态调整规划路径。

2.了解用户需求的途径及办法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就像是教练指导学员驾车抵达目的地的过程,除对驾驶技术掌握以外,更需要眼、脑、手、脚协同作用,同时要随时根据路况调整方向盘,以能安全抵达目的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就是要不断探究学生需求,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最终实现对学生个性化指导的目标。在搜集需求过程中,可以通过问卷调研、学生访谈等途径进行,此外,为加强高校全员、全过程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识,还可以尝试通过学生团队、教师团队的观察及反馈来进行。

2.1 从学生的抱怨中了解需求

在就业指导工作团队中可以借助学生团队的力量,专门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网络环境中以及辅导员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去发现、搜寻学生的抱怨,建立学生需求数据库,这个过程中要先做加法再做减法,从需求数据库按照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整理,按照需求的强弱分配课程学时、开展相应的咨询与实践活动。

2.2 洞察学生的生活

深入观察学生日常活动、参与的社团活动、实习实践活动等,不同性格的学生对各类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不同,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有的学生喜欢做与人打交道的事情,有的学生喜欢整理、归档方面的事情,通过记录学生表现,进而推测、了解学生可能的需求。

2.3 从学生角度体验就业指导工作效果

对于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而言,因为每天沉醉在怎样做好工作上,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和流程的熟悉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学生,我们就不能理解普通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体验了,因此,运用互联网思维,快速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与学生对接的渠道,一边让学生体验,一边根据反馈及时做出调整。

3.解决用户需求构建就业工作体系

3.1 做产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课程服务、咨询服务、实习实践

做产品是一个不断揣摩、测试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过程,围绕学生这一用户打造出高质量、学生满意甚至尖叫的“产品”,即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主要包含课程服务、咨询服务、实习实践三个方面。据统计,大学生对就业课程的满意度仅为 36.62%,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多在指导学生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具体问题方面,而未建立就业指导课程服务体系的概念。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利用课堂的规模效应解决学生共性问题、政策问题、技能问题,借助个体咨询服务完善知识的个性化应用问题,实习实践环节要与职场情况保持较高的吻合度、契合度。

3.2 建团队——根据需求组建团队项目组:有效整合、链接资源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本身就不是某个系、某个部门的工作,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强需求分别组建项目组,将有相同需求的学生建群成组,整合、链接校内(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朋辈)、校外(政府、企业、校友、家长)相关资源成立需求项目组,以最大化的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3.3 找渠道——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实现信息高精准度、高送达率、快速反馈响应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途径需要不断创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类平台均有不同的信息发布特点,如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分组功能,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信息推送中有选择性地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从而满足各阶段、各专业大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利用微博实时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情况,可以动态、灵活的提供各类最新消息,并可在留言板块与学生交流和沟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渠道搭建方式要做到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引入互联网思维,是时代的召唤,是工作创新的内在需求。基于用户思维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可以关注学生在校期间就业能力的提升,转变就业指导工作服务方式,提高学生就业主动性、積极性和人职匹配度,形成一个有团队支持、渠道畅通、资源能够有效链接的就业闭环,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合理定位。

参考文献:

[1]侯春秀.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3):56-60.

[2]李涛.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9(12):54-57.

[3]闫一凡,翟立.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就业工作创新探索[J].科技风,2019(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