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阅读趣缘网络构建研究

2020-09-02 07:17张振康王永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张振康 王永菲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阅读趣缘网络;社会网络理论;R2R模式;交往需求

摘 要:公共图书馆在社会资本生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应通过树立平台思维、开发读者资源、建立阅读联盟、建设交往空间等方式构建某区域范围内的阅读趣缘网络,让读者在这种社会网络中产生联系,进而建立广泛的弱关系,从而获取社会资本,这既是读者的现实需要,也是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7-0010-03

1 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理论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社会学研究范式,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是联结行动者的一系列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1-2]。随着社会关系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这一概念已超越人际关系的范畴,网络行动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合单位[3]。在社会网络理论体系中,弱关系力量假设、社会资本理论和结构洞理论是三个重要的基础理论。

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资本是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本,即社会关系网络中蕴含的在社会行动者之间可转移的资源[4-5],包括有助于个人发展的各类资源。根据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社会关系可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6]。基于地缘、血缘等的关系为强关系,与其对应的是存在更为广泛的弱关系。相对于强关系,弱关系中的信息流动性更强、更广泛、更有效,可以将除其自身之外并没有联系的社会群体整合到一个更广阔的社会中[7],更有助于社会资本的形成。但双方在建立弱关系之前往往并无交集,需要第三方参与。为此,罗纳德·博特提出了结构洞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结构洞可以将本无联系的双方联系起来。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个体不仅可获取利益,还可成为桥梁,促成双赢或多赢的局面[7-8]。

社会网络理论研究表明,在传统强关系逐渐弱化的今天,社会行动者应该积极融入多种社会关系,建立广泛的弱关系,获取更多的增量社会资本,以满足个人的发展和成长需要,公共图书馆读者也不例外。公共图书馆占据读者间的结构洞,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原本没有交集的广大读者建立联系,促进增量社会资本的生成。

2 公共图书馆在促进社会资本生成中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最具开放性、包容性、共享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在促进社会资本生成方面的功能和贡献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国外,Hillenbrand和Candy認为公共图书馆通过平等、包容、免费等服务增进了社会的相互作用和信任,为社会资本积累做出了贡献[9];Bourke等提出会议、规划、空间、合作是图书馆创造社会资本的四种方式[10];Preer和Jean认为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公民教育、参与社区建设等方式促进社会资本生成,同时促进公共图书馆的自身发展[11]。在国内,李晓新等认为公共图书馆通过公益服务传播价值理念,促进公民信任、互惠、合作等价值观形成,从而促进社会资本广泛生成[12];朱明的研究表明基层图书馆可通过促成社群融合、资源配置、人际交换等相关条件的实现促进社会资本生成[13];刘双喜认为社会资本培育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是相互促进的[14]。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在社会资本生成和培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社会资本生成相互促进,在社会资本生成中产生了巨大作用,而社会资本的生成反过来又有助于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的塑造、社会功能的发挥以及服务效能的提升。

3 从社会网络理论看阅读趣缘网络的构建

近年来,兴趣逐渐成为人们开展社会交往的重要纽带,各类趣缘群体不断涌现。笔者在趣缘群体的基础上提出趣缘网络的概念。所谓趣缘网络,是指社会上大量个体或组织、群体等基于某种兴趣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而阅读趣缘网络则是基于阅读兴趣形成的趣缘网络。趣缘关系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关系形式,是一种很重要的弱关系,是建构现代社会资本的重要路径。

阅读是很大众化的一种兴趣。从微观看,阅读是一种比较私人化的活动,一个人一本书即可完成,但读者也是社会人,其在进行独立阅读的同时,也有结识书友、融入更多社会网络获取社会资本的需求。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读书沙龙、读书俱乐部、书友会等一些阅读趣缘组织。这些组织往往局限于一个较小的圈子,分布较分散,人数也较少,与外界交流有限,圈子里的成员相互之间不仅存在大量结构洞,且久而久之成员之间的关系会由弱关系转变为强关系,不利于增量社会资本生成。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这样的第三方公共机构有所作为,将他们普遍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基于阅读兴趣的区域性社会关系网络,让网络里的成员建立广泛的弱关系,进而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流通,助力增量社会资本生成。

4 公共图书馆在阅读趣缘网络构建中的角色和优势

4.1 公共图书馆的角色

根据结构洞理论,公共图书馆、读者和民间书友会等小型群体都是阅读网络中的节点,公共图书馆扮演结构洞的角色,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促使某个区域范围内的读者和阅读趣缘组织建立联系,构建区域性的阅读趣缘网络,形成广泛的弱关系,共享社会资本。公共图书馆可借此拓展社会功能,满足读者交往需求,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度和满意度,推动全民阅读,从而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4.2 公共图书馆的优势

4.2.1 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阅读趣缘社会资本。丰富的文献资源是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基础和独特优势,公共图书馆始终坚持服务创新,最大限度地为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便利。此外,公共图书馆长期为读者服务,在区域范围内与读者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并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馆读关系,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大数据对读者的阅读行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挖掘,从而掌握区域内最广泛的读者群体特征。良好的馆读关系是公共图书馆独特的社会资本,是其他任何个人、社会机构或组织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4.2.2 拥有专业的阅读推广队伍。公共图书馆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推动全民阅读,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支专业的阅读推广队伍。阅读推广馆员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努力创新服务方式,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长期与读者保持沟通和交流,不仅对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喜好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掌握着丰富的阅读推广资源,这些都是构建阅读趣缘网络所需的重要社会资本,也是作为阅读趣缘网络中心的公共图书馆所独有的宝贵财富。

4.2.3 拥有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洞理论离不开信任,关于结构洞最简单的解释是人总是信任特定的人,并依赖于特定的人产生交换,当双方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密切时,与双方关系都很密切的第三方就占据了一个结构洞。公共图书馆是政府设立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天然的信任优势,而良好的馆读关系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信任。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一系列服务创新举措的推出,其社会信任度不断增加,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这使公共图书馆成为阅读趣缘网络中被信任的一方,人们信任公共图书馆,自然也愿意经由公共图书馆结识更多其他人。

5 公共图书馆构建阅读趣缘网络的有效路径

5.1 打造R2R模式

传统公共图书馆面向所有读者提供一对多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像电子商务中的B2C模式,笔者将其称为L2R(Library to Reader)模式。与B2C模式对应的还有C2C模式,C2C模式是基于平台思维建立的。商家搭建C2C平台,理论上可使任何角落的两个个体通过商品买卖建立联系,这种模式与公共图书馆构建阅读趣缘网络的服务模式相似。因此,笔者将公共图书馆通过构建阅读趣缘网络建立读者之间联系的服务模式称之为R2R(Reader to Reader)模式。在R2R模式中,公共图书馆可搭建各类活动平台,如建立读者微信群、举办图书漂流活动、举办读者沙龙等,读者通过这些平台和活动可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从而产生联系。

5.2 开发读者资源

读者资源开发是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出现的新理念,指利用读者自身的知识、信息、社会关系等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如:吴汉华、方子舟等将真人图书馆看作开发读者知识资源的绝佳模式[15]。公共图书馆的读者资源开发是建立在平台思维基础上的,通过开发利用读者资源使更多读者从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变成图书馆的建设者和服务资源的提供者。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就是结构洞,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帮助读者相互提供信息资源,最终使他们产生广泛的交往联系。

5.3 建立区域阅读联盟

阅读联盟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由公共图书馆、书店以及阅读服务组织等主导构建的阅读推广联盟,联盟成员主要是阅读推广机构。二是由读者构成的阅读分享联盟,联盟成员为读者。本次研究的是后者。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区域内的阅读推广机构,可以利用其在阅读推广领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号召力等,构建区域范围内的阅读联盟,通过资源共享、购买服务等方式与社会自发形成的读书会、书友会、俱乐部等阅读趣缘组织建立普遍联系,形成阅读趣缘网络。读者可通过阅读联盟平台走出原有的强关系社交网络,拓展交际范围,认识更多新朋友,增加更多社会资本。

5.4 建设交往空间

公共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和布局可以反映其服务理念,把更多空间留给读者成为越来越多图书馆的共识和追求。当更多的空间属于读者,公共图书馆就不能再满足于传统的藏借阅空间布局模式,而应更多地设置各类便于读者交流的功能区,将图书馆打造成城市或社区的新型交往空间,原本没有交集的读者可以在某个空间就某一主题尽情交流,表达思想,增进认识,达成共识。交往空间的存在不仅可以极大地增强图书馆对人们的吸引力,增强读者黏性,也可让读者的交往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促进阅读趣缘关系的广泛建立和增量社会资本的广泛形成。

6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构建阅读趣缘网络是满足读者社会交往需求的有效路径,也是适应时代要求、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渠道。公共图书馆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搭建各类文献信息交流平台,充分挖掘读者资源,满足读者需求,转变社会角色,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Wellman,Barry.Social Structures:A Network Approa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5.

[2] 徐静,杨玉麟.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泛在图书馆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2):13-17.

[3] 刘冠华.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解读微信朋友圈[J].新闻采编,2013(4):47-48.

[4] (美)林南.社會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8.

[5] 边燕杰.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J].中国社会科学,2004(3):136-146.

[6] Mark Granovette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6):1360-1380.

[7] (美)罗纳德·S.伯特.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M].任敏,李璐,林虹,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7:18-25.

[8] 盛亚,范栋梁.结构洞分类理论及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J].科学学研究,2009(9):1407-1411.

[9] Hillenbrand,Candy.Public libraries as developers of social capital[J].APLIS,2005(1):4-12.

[10] Bourke,Carolyn.Public libraries:Building social capital through Networking[J].APLIS,2005(2):71-75.

[11] Preer,Jean.Where Are Libraries in Bowling Alone[J].American Libraries,2001(8):60.

[12] 李晓新,李婷,朱艳华.公共图书馆社会和谐使命的再认识:以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研究视角[J].图书与情报,2008(5):28-33.

[13] 朱明.基层图书馆促进社会资本生成分析:以和顺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21):46-51.

[14] 刘双喜.论公共图书馆在社会资本创造中的角色[J].图书馆建设,2017(7):43-46.

[15] 吴汉华,王子舟.开发读者知识资源的新模式:真人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0(9):21-26.

(编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20-06-08

作者简介:张振康(1987— ),济南市图书馆馆员;王永菲(1989— ),济南市图书馆助理馆员。

本文系2018年度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课题“公共图书馆阅读趣缘网络构建的可行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YD2018B74。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