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之荷

2020-09-02 07:28本刊编辑部
大众摄影 2020年6期
关键词:残荷荷花摄影

本刊编辑部

對中国摄影人来说。荷是再熟悉不过的拍摄对象。中国传统艺术中.荷被歌咏、描绘了上千年,从佛教艺术、宫廷和文人画到民间美术,到处可见荷花的身影,这样的艺术传统又影响着人们对身边环境的营造,自然与画境融为一体。摄影传入中国之后。较早掌握这一技术的文人阶层自然开始将荷花作为表现对象,荷花也就这样成了画意摄影传统的重要题材。技术和媒介持续变化,但贯穿其中的文人审美情趣挥之不去.在这一类型之中形成了丰富的样式。从这期专题中摄影家们对荷花的观看和描述可以看到.国画审美、诗文意境、自然体悟、心性投射,仍然是荷花这一物象的力量所在。

令箭荷花彭匡摄于上世纪70年代

荷花吴印咸摄于上世纪70年代

令箭荷花茅九荣摄于上世纪70年代

荷花章石羽摄于上世纪60年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小池》宋杨万里

张翔

山东济宁人,曾出版摄影集《水光渔韵微山湖》。

在素有“中国荷都”美誉的微山湖畔,夏季十万亩荷花连片开放,慰为壮观。荷花的独特之美,为摄影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为利用好光影这个最重要摄影元素,使用折返镜头和多重曝光相结合的方法,在逆光下寻找产生光影效果的背景,产生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体现出生命律动的韵味和无穷的诗意空间。

李建惠

北京人,摄影家,出版有个人摄影专辑《风月》《颐和园映像》《荷》《白与黑》等。

荷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无数的诗词和绘画为我们营造了精美绝伦的曼妙意境,某种意义上,它已成为我们心中寄托的文化符号。荷自古有“君子”的美誉,它的气质和姿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人心中的自然楷模。

清风微雨,满眼碧绿,荷花在枝头上静美,也随风零落。探索摄影语言的叙说、塑造和抒怀,将写实的特性转为境由心生,追逐画外之意、韵外之致,是我拍荷的追求。

石广智

摄影家,多次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有《花非花》《清风竹影》《橱窗里的风景》等系列作品。

我从1999年开始拍荷花至今已有多年了。古诗与今人对荷花的比喻与赞赏对我影响极深,自学美术出身的我,努力地在自己的作品里营造那些唯美的画面。巧妙的构思,让我收获了“丹青与乳剂”有机结合的完美意境。

花之魂石广智摄

能否通过一次曝光就解决原创画面赋予生命的律动?2006年,我用数码相机通过反复尝试,最终拍摄了这组《花之魂》。这组作品用较低快门速度手持相机拍摄,使静止的景物产生很强的视觉感染力。摄影艺术之美多姿多态.纤毫毕现的高清晰画面是一种美,而通过精心设计所显现的朦胧、虚幻也是一种美。

陈翊雄

广东潮州人.广东省第25届摄影展金奖获得者.作品有《心花怒放》《荷境凡心》等。

在我心中,荷花的静美、高洁,时时撞击着我的心灵。近十年来,我带着相机,寻觅着荷花的韵味,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奔波于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荷池野塘。在风雨酷暑、霜雪严寒之中见证荷花平凡而神圣的生命历程,拍摄了近万张荷花素材。数字后期合成之作品,表现解脱尘嚣之淡然安适心境。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荷花》唐李商隐

郭宇

河南人.作品多反映河南本地鄉土生活与风景。

豫北大地虽不像江南水乡随处可见荷叶田,但乡野间也不乏点缀其间的盈盈荷塘。冬天到了,漫步野外,寻觅一片荷塘,初看满眼凋零与残败,不复盛夏时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而是“菡萏香销翠叶残”。驻足细观,枯萎的荷叶,或残败只剩叶脉,或与泥土融在一起,尽管芳容已逝,但花开花谢之后的沉静与安谧,于残损处盈出的缕缕暗香,不禁使人怦然心动,不经意间陆游吟咏梅花的诗句跃然心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杨建华

业余爱好摄影,从事摄影十余年,作品主要拍摄风光和花卉。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残荷“香飘叶败娇颜尽,傲骨唯留对闹尘”。观残荷亦如观人生,褪出的是岁月的繁华,留下的是生命的真缔。拍摄残荷,首要是简洁,主体的选择以及与陪体的合理搭配则是构成画面的关键。影调错落有致并适当偏向暗调,同时注意做好色彩的统一,并使之尽量沉稳,是我通常的处理方式。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骤雨打新荷》宋元好问

梵高星空吴昊摄

禅书黄灵辉摄残荷交响曲王红兵摄

王紅兵

接触摄影6年有余,对人文、风景、花卉、动物等题材有浓厚兴趣。

草木知秋,季节无情。昔日娇嫩欲滴、顾盼生情的荷花虽没了蜻蜓和蝴蝶的绕茎戏耍,却风骨犹存。在夕阳和晨光的映衬下,它们犹如一个个精灵,或喃喃细语,或翩翩起舞,或温情脉脉……在荷塘里奏响一曲残荷交响乐!

荷语方临明 摄

方临明

现居杭州,医影堂摄影工作坊创始人。

我从事医学影像方面工作,所以尝试运用X光展现荷花。拍摄时,把荷花平放在X光数字胶片板上,通过X光机进行曝光,KV值越高,穿透力越强,荷花相对于人而言,轻薄很多,很容易穿透,所以尽量降低曝光条件,适当降低KV值,让光线更柔软一点通过,以便获得更多细节。为了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我对荷花造型进行了组合,依照相依、相伴、成长等过程进行排列,最终完成了《荷语》系列作品。

猜你喜欢
残荷荷花摄影
残荷听雨
留得残荷听雨声
听雨的残荷(节选)
残荷新爱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