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0-09-02 06:29刘月齐王荣陈玉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动态变化心肌梗死急性

刘月齐 王荣 陈玉婷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以及临床意义。

方法 12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84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 观察组给予动脉造影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 h、出院前8 h心肌酶谱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酸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h, 观察组患者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酸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8 h, 两组患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酸转氨酶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动脉造影后行PCI效果较好, 患者心肌酶谱变化情况能够对患者的心肌梗死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 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酶譜;动态变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2.018

急性心肌梗死是十分严重的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病变, 发病原因较多, 大部分是由冠状动脉阻塞或供血不足导致, 心肌细胞和组织长期缺血、缺氧就会出现坏死, 该病患者以持续性和突发性的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 同时也会伴随肩臂的放射性疼痛, 在服用硝酸酯药物休息时甚至也不能起到缓解作用, 病情较轻的患者没有典型症状, 或者只表现为轻微胸闷[1], 病情较重的患者则有可能突发心律失常、心室衰竭和休克, 有猝死的风险。临床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心电图和生化检验指标来观察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发展很快, 十分凶险多变, 同时也会伴随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早期的诊断就显得很重要, 如果能够尽早确诊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降低病死率[2]。在早期诊断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检查是心脏标志物快速检测, 研究认为该病患者体内的血清心肌酶含量会异常升高, 这种物质的激增会影响身体健康, 带来较多的并发症风险。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84例)及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男62例, 女22例;年龄57~77岁, 平均年龄(71.44±4.82)岁。对照组男33例, 女11例;年龄55~78岁, 平均年龄(70.16±5.1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患者入院后, 临床医师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患者溶栓治疗, 指导患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 100 mg/片, 1次/d;并给予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术前给予拜阿司匹灵300 mg, 硫酸氢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300 mg。行冠状动脉造影, 明确梗死相关动脉, 利用计算机辅助冠状动脉造影定量测量系统对IRA的狭窄程度进行测量,对狭窄程度>70%以上的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术中只处理梗死相关血管。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抽血检测, 血液样本首先要常温离心处理15 min, 转速为3000 r/min, 采取贝克曼UA5800进行检测, 分别在治疗前、放支架后4 h、出院前8 h取血检测, 取血量固定在3 ml左右[3]。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 h、出院后8 h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 包括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酸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h, 观察组患者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酸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8 h, 两组患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酸转氨酶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为必须至少具备以下3条标准中的2条: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多次心电图记录有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这三项条件有相当大的变异[4], 心电图上的ST段抬高和Q波出现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变化, 然而仅仅大约1/2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就诊时有这些心电图的改变, 大约1/4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乏典型的胸痛, 只有恰巧在临近梗死发生时记录心电图, 或者在以后的检查中发现长期存在的病理性Q波才可能发觉[5]。

12导联心电图是心肌梗死诊断和定位的有力和临床非常有用的方法, 但因胸痛疑有心肌梗死到急症室就诊的患者中, 将近1/2患者的心电图不能作出心肌梗死诊断, 而最后才显示是心肌梗死。所以, 临床医师必须给大多数患者做定期间隔的血清心脏标志测定, 以确定心肌梗死诊断[6]。

医疗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造影和支架的临床应用, 采取这些方式可大幅度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但是也要有早期诊断前提, 有25%左右的患者在患病早期不会感觉到明显的胸部疼痛, 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测也无法对疾病的诊断提供足够的支持, 出现误诊和漏诊就会错过绝佳的治疗时间, 所以心脏标志物成为弥补上述缺陷的重要物质, 在心肌梗死的不同阶段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标志物完成联合检测和指标检测, 这能够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7]。目前心脏标志物有两种, 分别是早期标志物和确定标志物, 如果在患者出现心肌损伤后6 h内能够被检测到就是早期标志物, 而在出现损伤6 h后还会表现出持续升高的则是确定标志物, 后者在特异性和敏感性等方面要比前者更高[8]。

该病典型病例的诊断是相对容易的, 但是不具备典型性特征的早期疾病患者在诊断上有着很大难度, 使用合适的心脏标志物是目前最理想的方式, 不仅准确快速, 而且价格低廉适合于临床推广, 患者在出现心肌损伤之后就能检测到, 安全性和可行性很高, 可是关于心脏标志物的选择却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没有任何标志物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所有使用单一标志物检测准确率较低, 在尝试使用多指标联合诊断之后发现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最先使用到的标志物为乳酸脱氢酶、激酸素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等, 上述这些可以统称为心肌酶谱[9], 对急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当患者心肌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出现坏死时, 细胞膜的通透性就会异常增强, 因此心肌酶趁机进入到血液, 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是诊断的核心, 因为该物质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通常情况下肌酸激酶同工酶存在于骨骼肌中, 适当运用可以预测病情、反映病灶大小、判断溶栓治疗的效果, 但是也有部分研究指出在少数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脏猝死患者的检测中没有发现高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 这使得少数患者漏诊并导致严重后果[10]。

肌酸激酶同工酶除了骨骼肌外, 还存在于肝脏肾脏等多器官中, 如果这些部位出现损伤也会改变心肌酶含量, 所以仅仅依靠心肌酶谱检测并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另外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半衰期较短, 若不能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操作容易耽误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不仅要结合临床资料也要联合多种检测手段, 综合运用才能提升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以往的研究已经观察到, 在患者发病后多项心肌酶的含量都会出现显著变化, 其中谷草转氨酶水平在发病后8~12 h会异常升高, 磷酸肌酸激酶则在8 h开始升高, 直到24 h达到峰值;乳酸脱氢酶12 h升高, 144 h峰值。这些心肌酶的半衰期相对而言比较长, 医护人员利用合适的技术能够捕获, 所以对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动脉造影后行PCI效果较好, 患者心肌酶谱变化情况能够对患者的心肌梗死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 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艷, 张华, 关丽, 等.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心肌酶及免疫功能水平检测及临床价值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8, 39(3):316-318, 321.

[2] 白娟, 闫卫军. 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冠脉血流、炎症反应及心肌酶谱的影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 17(7):757-760.

[3] 林端, 何莉莉. 小儿肺炎心肌酶谱与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 24(8):34-35.

[4] 郭佳音.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特征.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23):3286-3287.

[5] 王红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肌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的诊断价值对比. 智慧健康, 2018, 4(22):1-2.

[6] 杨丽, 杨静, 史松. 动态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8, 12(4):365-369.

[7] 郑美兰, 张弘子, 徐福子. 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28):133, 137.

[8] 邵小燕. 探讨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94):129, 139.

[9] 马腾. 分析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系统医学, 2018, 3(19):34-36.

[10] 冯琳. 急性脑出血导致心脏异常改变的回顾性研究.西安医学院, 2018.

[收稿日期:2020-03-12]

猜你喜欢
动态变化心肌梗死急性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侦查阶段“证据材料的动态变化”监督与控制研究
广西木材产量动态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安全处理机制研究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