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对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研究

2020-09-02 06:29高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标志物抗病毒

高倩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急性乙肝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试验组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0、20周乙肝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情况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10、20周乙肝标志物HBsAg的清除率分别为25.0%、47.5%, 均高于对照组的7.5%、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10、20周乙肝标志物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0.0%、55.0%, 均高于对照组的7.5%、2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乙肝患者的采取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显著,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乙肝标志物HBsAg以及乙肝标志物HBV-DNA, 故对急性乙肝感染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急性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2.059

近年来人们受生活方式以及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导致们急性乙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急性乙肝患者一般能自愈, 所以临床上大多数急性乙肝患者不接受抗病毒治疗, 但研究显示, 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仍有12%~43%的患者会转化为慢性肝炎, 且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1]。相关研究显示, 慢性乙肝患者有更高的风险最后会进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肝失代偿等疾病, 慢性乙肝的危害性不容忽视[2]。本文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六病房的80例急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此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急性乙肝的临床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六病房的80例急性乙肝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 女20例;体重59.9~95.2kg, 平均体重(77.8±11.3)kg;身高161~187 cm, 平均身高(170.3±8.8)cm;年龄33~68岁, 平均年龄(50.0±10.1)岁;体质量指数13.8~21.0 kg/m2;病程1~2年, 平均病程(1.3±0.9)年。

试验组患者男22例, 女18例;体重60.9~98.0 kg, 平均体重(79.1±10.1)kg;身高160~190 cm, 平均身高(171.0±9.0)cm;年龄32~70岁, 平均年龄(51.0±11.8)岁;体质量指数14.0~21.2 kg/m2;病程1~3年, 平均病程(1.5±0.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肝病学分会传染学分会2002年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纳入符合下列条件, 有急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并进行外周血HBsAg(+)、HBV-DNA(+)以及人抗乙肝病毒核心IgM抗体(HBcAb-IgM)(+)的实验室检查。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他疾病的急性乙肝患者。

1. 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试验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或常用干扰因子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每个月采血1次。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HBV血清学标志物, 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患者的HBV-DNA含量, 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纤维扫描观察患者的腹部影像学改变情况。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10、20周乙肝标志物HBsAg清除情况及HBV-DNA转阴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乙肝标志物HBsAg清除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10、20周乙肝标志物HBsAg的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乙肝标志物HBV-DNA转阴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10、20周乙肝标志物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我国是乙肝大国, 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 在中国约有7400万例乙肝病毒携带者, 数量占全球的1/3。随着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 乙肝疫苗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我国青少年乙肝发病率有降低的趋势[3]。然而, 乙肝患者受生活方式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急性乙肝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长期以来, 临床认为急性乙肝是由血液和体液作为传播途径进行传播。但近年有报道称, 患者性接触传播已取代临床血液传播成为急性乙肝感染的第一大途径[4], 作者结合本研究统计病例大多为传染不明病例。这些患者无输血史、血液制品接触史胶无侵入性检查和手术史, 并且无乙肝性接触史或与乙肝患者的接触史, 乙肝患者无经常性外出就餐史和吸毒史等, 但不排除患者隐瞒病史的个别患者, 越来越多的患者不明传播途径对急性乙肝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多数急性乙肝的患者均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 且患者预后较好[5]。大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并能清除病毒, 这主要是由于通过非细胞的溶解机制消除患者体内HBV。因为大多数急性乙肝患者会慢慢自愈, 所以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但由于急性乙肝患者没有抗病毒治疗, 约有20%~60%患者会转为慢性乙肝携带者, 本研究中约有近50%非抗病毒组患者发展为了慢性乙肝且将成为肝硬化、肝癌或者肝衰竭潜在者, 所以对乙肝携带者危害不容忽视。特别是当乙肝携带者有重型肝炎或者严重倾向时, 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并迅速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本研究对患者进行了抗病毒治疗, 患者最终控制病毒其康复。由于乙肝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是诱发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 故进行抗病毒治疗和进行稳定状态早期免疫调节是预防患者成为慢性乙肝的一种有效方法, 此方法提示普通干扰素α-2b能显著促进处于恢复期的乙肝病毒清除体内急性乙肝病毒, 从而有效降低慢性肝炎患者发病率并抑制抗体的产生, 提示临床干扰素联合临床乙肝疫苗对慢性乙肝患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6]。另外, 拉米夫定对重型急性乙肝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的转化有效, 早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重型急性乙肝可迅速降低乙肝DNA水平并改善肝功能。急性乙肝患者早期HBV-DNA水平与患者发生慢性肝炎可能性无显著相关性。也有研究表明, 普通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急性乙肝患者的HBV-DNA阴转率为1.5%, 系统转化率明显增高。结合本研究将乙肝患者分为试验组(用恩替卡韦或干扰素治疗)和对照组, 并进行临床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并无差异, 可排除患者因病情严重程度引起的偏差。观察并比较发现, 患者HBsAg和HBeAg的清除率、HBV-DNA的转化率均增加, 提示对患者进行急性乙肝抗病毒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特别是对早期患者应用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患者HBeAg的轉化率并尽快实现患者HBV-DNA阴转, 降低慢性率病促进患者康复。值得补充的是在观察结束时, 多数患者肝功能基本恢复。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不大, 作者下一步是继续收集数据并扩展样本来找到更有价值的研究, 如对患者累计净空比较并研究患者观察期结束后体内是否有HBsAg清除, 乙肝患者转阴长时间随访观察。总之, 一般急性乙肝患者虽然大部分预后良好, 但一些仍会转化为慢性乙肝。少数急性乙肝患者甚至会成为严重肝炎或暴发性肝炎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 临床应对急性乙肝防治引起重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10、20周乙肝标志物HBsAg的清除率分别为25.0%、47.5%, 均高于对照组的7.5%、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10、20周乙肝标志物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0.0%、55.0%, 均高于对照组的7.5%、2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急性乙肝患者的采取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显著,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乙肝标志物HBsAg以及乙肝标志物HBV-DNA, 故对急性乙肝感染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鹏, 崔中锋. 抗病毒治疗对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HBVDNA定量及HBV表面标志物的影响. 肝脏, 2016, 21(4):283-285.

[2] 杨怡, 吴淋玲, 谭萃, 等.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病的影响. 重庆医学, 2019, 48(24):4245-4249, 4255.

[3] 付喜花, 张振华, 刘婉婷, 等.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疗效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7, 20(1):69-72.

[4] 陈至明, 杨文龙, 熊墨龙, 等.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抗病毒治疗118例临床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17):11-13.

[5] 孔媛媛, 刘安迪, 吴晓宁, 等. 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治疗研究Meta分析文献的质量评价. 肝脏, 2015, 20(7):503-506, 532.

[6] 刘慧敏, 张绪清, 郭艳, 等.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7, 39(24):2412-2417.

[收稿日期:2020-01-16]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标志物抗病毒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肿瘤标志物,你该知道这些事儿
哪些因素影响乙肝治疗
大三阳但肝功正常需要抗病毒吗
乙肝五项检验结果临床价值分析
心理护理对乙肝病患者作用研究
下期要目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