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探究

2020-09-02 06:50尖参东主扎西措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临床研究

尖参东主 扎西措

【摘  要】幽门螺旋杆菌属于胃部疾病的常见性致病菌,目前临床研究中已经明确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引发胃炎、胃癌、淋巴癌、消化道溃疡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在50%左右,这也促使幽门螺旋杆菌成为临床胃肠道疾病的研究重点。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在短期内及时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复发率较高。对此,为了更好的明确幽门螺旋杆的特征与干预措施,本文简要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希望可以为相关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临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113-02

引言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属于世界性的问题,其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以及不同阶级人群中均存在一定的发生率。以往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生在不同地区并不相同,感染率最低与最高数据差异超过90%,在发达国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感染率普遍不超过1%。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性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改变,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生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儿童时期感染率偏高问题不断突出。对此,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治可行性

当前我国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当采取根治治疗并没有统一性的共识,但是普遍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正面收益显著高于负面作用,正面作用主要是在于最大程度的預防和控制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肺炎和胃癌的发生风险,而负面作用在于哮喘的发生风险提升、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的提升等[1]-[2]。在幽门螺旋杆菌胃炎的公式讨论会上,认为将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定义成为一种传染性疾病是迟到的共识,其同意率在97%以上,从这一角度来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当采取根治干预,除非存在抗衡方面的考虑,例如患者的并发疾病、社区高复发性感染风险等。

当前我国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已经呈现出了许多的难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平均感染率在56%左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一个疗程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同时随着耐药问题的不断提升,二次感染后所涉及到的治疗成本也会随之提升。再加上居住环境、人口密度以及环境卫生方面的改变,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治难度、成本以及风险均在不断提高,这也间接提高了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治方式的要求。

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最佳时间

国外研究中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症状,最佳的干预时间都是在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发生之前,因为一旦出现这一些症状,即使是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除,也很难实现病理改变的转归以及胃癌发生风险的控制,这也证明了需要准确掌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最佳时间,促使治疗效果呈现出最大化的收益[3]。目前来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式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预防性的开展筛查工作,这一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异较大,日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感染最有可能发生在12岁左右,20岁以后感染患者便会出现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生的风险,所以筛查的年龄段为12到20岁。从我国现状来看,12岁以上的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风险不断提升,但是并没有关于12岁感染峰值这一理论,同时全球公式讨论会中也提出了我国并适合在儿童中开展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的筛查工作,因为儿童的根除适应症相对难以控制,再加上存在较高的再次感染风险、不良反应风险以及用药局限等问题影响的,促使我国无法开展适应年龄段的筛查。

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3.1四联疗法

目前来看,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共识会议当中已经考虑到了四联疗法的应用,尤其是针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等药物耐药性问题的不断提高[5]。标准的三联治疗方式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除率方面不断下降,所以会议当中推荐了关于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这一方式主要是采用铋剂、PPI结合两种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主要是因为铋剂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具备较高的可获得特性,同时和PPI联合用药后可以显著的应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初次治疗的综合收益显著。

3.2正确认知治疗安全隐患

对于上述所提到的关于铋剂的四联疗法而言,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中已经得到了许多的认可,但是安全性仍然存在相关争议[6]。铋剂在许多国家是禁止使用的,同时美国的FDA认证也一直没有通过,短期常规剂量的铋剂可能会导致多种轻微不良反应,例如黑便、恶心以及投运,但是大剂量的铋剂会导致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铋剂性脑病、急性肾衰竭等。有研究认为,在血液中铋剂浓度不足50μg/L时,可以有效预防严重不良反应,对于带有铋剂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式,治疗疗程应当控制在2周左右,可以促使患者的血铋浓度维持在安全范围,也就是26μg/L。这也证明了铋剂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面属于相对安全的,铋剂虽然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面具备比较突出的优势,但是仍然存在相关风险,例如铋剂不属于处方药,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购买,但是出于患者的疾病认知、用药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铋剂的用药计量应控制在24d600mg以内,在结束治疗后连续用药不应当超过6周,不能根据说明书中所显示的胃粘膜保护作用而长期性用药。

4 总结

综上所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有着密切关联性,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思路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水平的关键。随着近些年抗菌药物的随意使用,规范用药、多耐药问题越发显著,用药不良问题的频频发生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治难度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海涛,张杰,蒋晓忠,等.含铋四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003):329-330,333.

[2]  向仍运,李凯,欧廷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各种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的对比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003):159-161.

[3]  李超.2017年台湾幽门螺旋杆菌共识: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管理,筛选治疗和监控以改善台湾地区胃癌控制的共识[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027(001):1-12.

课题项目:

本文属2018年青海省中藏医药研究课题项目(20182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临床研究
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PPI三联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牙体牙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研讨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胆道闭锁Kasai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研究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