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

2020-09-02 06:54冯建平
科技经济市场 2020年7期
关键词:科技发展人才队伍

冯建平

摘 要: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线,从实施重点突进战略、交叉集成战略、科教互动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入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骨干、各类高等学校为基础、以重点创新平台为核心阵地的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体制创新、增加科技投入、改善基础条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扩大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等政策措施,构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关键词:科技发展;人才队伍;创新平台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着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表达。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高校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建成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基地和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构建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骨干的新格局,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的若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生力军。在新的国家战略部署时期,加速高校科技发展势在必行,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中心环节,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相关类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

1 高校科技工作的地位与使命

某种维度上讲,高校代表着社会先进生产力,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来源,担负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人才智力保障是关键,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才培育质量,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的互动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受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的牵引,在高度自由的学术氛围渲染下,高校俨然成为了最具活力的知识生产发源地。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高等学校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的论文同期占比高达66%以上,其中大学作为参与单位发表的论文占比达到了80%,充分证明了其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价值。同时,高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成为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全球化格局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附带有经济价值属性的知识成为了一个国家重要的财富,国家大力支持科研项目发展的初衷不仅仅在于追求真理,更重要的是用知识的力量改变世界,并从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实力。另外,高校最基本的属性是育人,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加速,其成为了人们学习和接受各类教育的重要场所,其愈加开放、包容的特性,使之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和广泛,成为了先进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在此基础上,高校充分发挥其智库优势,为国家、地方以及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对策建议,是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正是基于高校科技工作的地位及使命,决定了其发展的必然性。

2 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高校科技发展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体现,对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协调、持续、快速发展作用显著,是有效支持国家打造世界科技强国战略、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的必然选择。在近代历史中,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革命性突破,开启了现代工业文明,并改变着世界竞争格局,是强国崛起与更替的关键影响因素。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科技创新已然成为了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国际上围绕知识要素展开的竞争愈加激烈,而创新人才则成为了其中的焦点所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持续输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亦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型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价值日益显现,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从客观多维度深入解析,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当前阶段的高校科技发展仍旧存在几个突出性问题,未来尚有较大的可为空间。具体而言,缘于运行体制方面的障碍,高校科技创新与经济需求脱节的现象仍旧客观存在,相关产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渠道不够通畅,限制了其价值发挥。同时,高校在科技发展领域的整体竞争实力相对薄弱,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以及国际化程度偏低,尚未根本解决科技队伍整合、科技资源共享等问题,难以展开高水平的重大科技前沿研究。综合来讲,高校科技发展进程中,同时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挑战、师资队伍素养无法适应高等教育需求的挑战以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挑战。

3 高校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3.1 改善基础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驱动社会持续发展的恒动力,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作用显著。在科教兴国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发展势在必行,其身份角色扮演越来越重要,是促进知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关键一环。基于此,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发展,引导其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有效参与,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利好政策条件。同时,市场经济生态下,加紧政府职能转化,以宏观调控为主,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布局,使高校成为直面经济社会的办学实体,逐步改善各类配套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物质环境等,丰富基础设施支持,提高高校科技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基于现行的法制框架,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法》建设,并丰富执行层面的政策体系,包括金融支持政策、科技服务政策、中介管理政策、人才发展政策等,同时配备相应的“科研奖励制度”,设计具体的奖励项目,以量化和物化同步的方式,提高科研奖励效率,激发高校科技创新热情。另外,完善产学研相关法制政策,促成《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协同跟进,协调好高校在整个链条体系中的关系,明确合作双方及多方的权责分担,促进利益合理分配,保障高校科技发展的可持续性。高校科技发展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物质层面的保障至关重要。在物质环境的建设中,要结合地区经济水平,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尤其是提高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优化研发经费配比结构,强调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并重,可更好地强化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还需面向社会,开拓广泛的高校科技发展资金来源通道,校企加强产学研合作、校地联合搭建相应的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及产业研究院、校地有效促进供需信息的对接等已经成为重要手段。

3.2 夯实人才基础

人才强国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解决了中国人才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战略目标等重大问题,是凸显高等教育价值的关键所在,亦是其科技发展的智力保障。综合来讲,高校科技发展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要想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果,需要大量的工作铺垫,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因素。时至今日,全球化背景下,创新人才的竞争已然成为了国际竞争的焦点。为此,高校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战略意识,建立灵活、开放的用人机制,充分渗透人本主义关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校要大力推行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战略举措,抢占人才制高点。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某种维度上讲,顶尖人才可以形成一个学术阶梯,创新一个学科领域,是科技发展的起点。要从根本上摆脱高校顶尖人才短缺的困境,聚焦新兴产业勃发和传统产业改革,积极培育学术学科带头人,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优化科研队伍结构,打破学科界限,发挥团队的力量,寻求科技领域新的突破。高校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自有优势,定期组织教研、科研,强化教师的科技创新意识,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共享最新研究成果,扩散优秀经验积累。高校要通过柔性引进模式,面向更为广阔的社会人才市场开放,以科技发展为基础着落点,吸引国内外专精尖人才,打造名师形象,有助于掌握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并获得大量经费资助,扩大科技发展成果。同时,通过高校人才的“科技镇长团”“柔性进企业”等挂职方式,发挥高校科研与人才的资源优势,锻炼科技人才服务地方的能力,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促进政产学研深入结合,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3.3 创新工作体制

在整个高校科技发展体系中,基础研究作为先导、源泉和后盾,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是毋庸置疑的,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因此,高校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基础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紧紧围绕学科前沿,将基础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高校科技发展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并非短期能够见效,需要较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应当建立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骨干、各类高等院校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重点突进战略和交叉集成战略的导引功能,加强高校之间的动态交互机制,独立于行政体制之外,促进优质科技资源共享,携手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另外,高校科技发展还需注重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引导对口企业参数,保证足够的数据信息支持,明确工作方向及重点任务,分阶段、分步骤逐一突破,力争获得大的发展,有利于系列工作组织的有序运行,提高科研资源的产出价值和效率。在此过程中,高校须树立市场化科研观念,面向市场选课题,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促进学院、学科、创新团队之间的交叉融合,产生适合市场及社会的科技成果并积极推销,精准定位自身在产学研一体化中的职责分担,加强与地方的纵深合作,施行“学院服务产业、学科服务行业、团队服务企业”的方针,从“面”上、“线”上、“点”上全方位立体完成精准对接,从而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这是高校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高校科技发展亦作为一项管理工作,缘于人才的核心战略地位,还需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适度导入竞争体制,打破以往唯数量、理论水平为标准的制度约束,综合考虑科研成果数量、学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充分体现知识与人才的价值,带动整个智力团队的生产活性,促进科研人员全面发展,帮助其实现工作价值的最大化。

3.4 促进成果转化

在传统的认知结构下,高校的功能定位仅停留在“教学”上,认为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和培育下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而将科技发展归结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事情,并认为科研势必会牵占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懈怠教学职能,导致社会上对高校产生一种不务正业、误人子弟的看法。但事实上,高校作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要全面执行党中央的系列战略部署,认识到科技发展是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并缘于其丰富的智力资源,有着巨大的科学技术发展潜力,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科技发展,紧跟国家领导战略方针,逐步加大相关建设投入,促进优质结果产出,实现向经济效益的转化,用现实数据展示自己的科研价值,为高校科研证明,并由此获得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目前来讲,我国高校科技发展成果转化尚处于“单兵作战”的态势,缺乏足够的载体平台支撑,影响了其价值产出效率。对此,要大力推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充分利用高校技术、人才及其他无形资产优势,以高科技成果为源头,孵化和衍生高新技术企业来实现技术创新,可有效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问题,同时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利好条件支持,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同时,大力推进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保护好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及时发布高校科技发展动态信息,调动有需求者尤其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引领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的转让转化,形成高校科技对社会经济及生产力的有力促进。除却上述这些,大力培植和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采取一定的经济优惠政策,丰富其服务类型,包括科技资源交流、科学技术创新、科研成果咨询等,以更好地促进高校科技发展。

3.5 加强对外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深刻阐释,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改革开放精神,并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拥护。科技发展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生产生活,并无国别之分。在“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导引下,进一步扩大国内外科技发展交流与合作,是推进高校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家高度“改革开放”的利好政策,包括“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增加我国高校对外合作交流的机会,如选派优秀学术代表出国进修、鼓励教师出国考察调研等,丰富他们的知识视界,了解当前阶段的科技领域变革,结合我国实情,迸发出更多的创新灵感。同时,还可拓展师资来源通道,以专兼相合的方式,吸引外教从业,优化科研队伍结构,实现更高质量的科技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实现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还需提高对外交流合作的层次,积极参加国际大型科研项目,从中吸收先进知识、技术和经验,提升高校在科技前沿领域的创新研究能力,共享理论成果,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在此过程中,必要的物质支持是推进该项工作持续展开的有力保障,高校要提高主观认知程度,积极参与其中,并从每年的科研经费中抽出一定份额用于外事活动,同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监管条例,严格规范系列工作行为,认真督查每一笔款项的落实,强调专款专用,禁止挪用或个人侵吞,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或违规现象,予以必要的处置,树立良好的内部风气。

参考文献:

[1]蔡芳.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基于高校R&D活动的统计分析[J].高教学刊,2020(07):40-42.

[2]吴娴,刘莉,刘念才.中国高校科技发展指数体系的构建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41(01):18-25.

[3]袁家龙,倪慧群,韩雨辰,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浅析及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3):239-240,242.

[4]张德福,路晓鸽,李铭娜,等.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校科技评价机制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33(06):76-80.

[5]王永喜,胡玫.科技创新助力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J].智库时代,2019(51):68-69.

[6]马超,周鹏,周嘉琪,等.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9(35):141-142.

[7]刘萍,李莉.地方高校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模式分析[J].国际公关,2019(12):224.

猜你喜欢
科技发展人才队伍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浅谈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
现代文化冲击下的法国教育
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道德的关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