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科创板交出亮眼答卷

2020-09-03 01:16
发明与创新 2020年29期
关键词:创板科创上市

图/东方IC

第一家未盈利上市企业、第一家同股不同权企业、第一家红筹股企业……目前,科创板开板已满周岁。在多方呵护和浇灌下,“硬科技”之花正在科创板这片“试验田”里尽情生发。

2020年7月22日,是科创板开市一周年的日子。随着当日7只新股集体亮相,目前科创板企业数量已从一年前的首批25家,迅速扩容至140家。截至当日,科创板共向140家上市企业“输血”2179亿元。

作为探路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试验田”,一年来科创板助力“硬科技”企业发展,其市场包容性、行业集聚性、品牌示范性得以充分显现,上市企业的科创属性和成长性尤为明显。科创板用包容性的制度设计,破题“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输血”2179亿 破题“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

7月22日上午,开市一周年的科创板迎来了又一批“新鲜血液”。随着奇安信等7家公司挂牌,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40家。

让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创企业共享改革红利,是科创板面对“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重大考题作出的解答。

——试点注册制提升市场效率。截至7月21日,科创板已先后受理407家公司的上市申请,147家进入发行阶段。已报证监会注册科创企业审核用时平均仅为62天,推行“注册制2.0”后这一过程缩短至58天。

——聚焦“硬科技”展现“科创底色”。已上市140家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公司合计占比接近六成。

140家公司平均拥有107项发明专利;剔除百奥泰、神州细胞、泽璟制药,137家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9%,其中寒武纪、君实生物研发占比超过100%。140家公司2019年末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平均值仅为12.4%,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接近12.7%,呈现出高资本利用率特征。

——引导社会资本汇聚科技创新。包含中芯国际69.43亿元超额配售金额在内,科创板共向140家企业“输血”2179亿元。

——带动“中国科创”价值重估。截至7月21日,已上市133家公司总市值达2.62万亿元。细分行业龙头金山办公、中芯国际、沪硅产业、中微公司、澜起科技、寒武纪等迈入“千亿市值阵营”。

——优化交易制度,加快均衡价格形成。开市以来科创板日均成交184亿元,二级市场充分博弈令科创板日均换手率从开市首月的4.3%逐步降至最近的2.1%。主板市场平均7天形成的定价效果,科创板仅用1天就能实现,整体水平与美国等境外成熟市场表现基本一致。

在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海晨看来,科创板启动首年在创新突破中平稳有序运行,弥补了A股发行制度在服务科技创新类企业方面的短板,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投入等天然属性与我国目前仍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之间的矛盾。

“一年来的改革实践成果显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契合中国经济结构和科创生态实情的‘量身定制’的改革。”周海晨说。

不拘一格 提升市场包容度

“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2014年9月,马云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敲钟现场,道出了这一年度“金句”。

然而,这家国内互联网巨头“舍近求远”的背后,藏着诸多无奈和遗憾。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境外注册加之“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让阿里巴巴不得不选择在境外上市。主要为传统制造企业量身定做的审核制,也成为诸多中国创新企业相继“出走”的重要因素。

错失本土优质上市资源之痛,化作中国资本市场反思与改革的动力。5年之后,A股全力拥抱科技创新并试点注册制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2019年初,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允许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上市。在此基础上,科创板精心设置了更多元的上市条件:在市场和财务条件方面,引入“市值”指标,与收入、现金流、净利润和研发投入等财务指标进行组合,设置了5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可以满足在关键领域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已突破核心技术或取得阶段性成果、拥有良好发展前景,但财务表现不一的各类科创企业上市需求。还特别针对红筹企业和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另行制定了2套上市标准。“5+2”的个性化上市标准选择,给予申报企业充分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图/新华社)

对科创板阵营中的众多企业而言,“包容”是科创板最大的吸引力所在。2020年1月23日,化学及生物新药研发企业泽璟制药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未盈利上市第一股。其上市时公司所有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销售收入且尚未盈利,2019年营业收入为0,归母净利润为-4.62亿元。其在科创板上市选择的是第五套上市标准,对营业收入或净利润没有要求,仅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以及“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除未盈利企业之外,科创板还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上市,已经陆续破冰。

2020年1月20日,具有特殊表决权架构的企业优刻得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同股不同权第一股。2020年2月27日,华润微挂牌上市,成为A股红筹第一股。开市一年间,科创板成功地将一批“明星企业”招至麾下。这些企业被科创板“包容”特质吸引而来,站上自身发展新起点的同时,也在新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值得注意的是,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官宣”了寻求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时上市的计划。业内估算,其目标估值达200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星光熠熠”的科创板将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拥抱来自金融科技等更广泛领域的创新企业。

消除隐性门槛 为科创企业清障开路

在过去的一年中,科创板在基础制度上做了诸多创新,从制度构建到审核节奏,从受理企业到监管动态,从科创成色到市场波动,科创板的一举一动都在撩拨市场各方的心弦。

寒武纪已迈入“千亿市值阵营”(图/新华社)

“企业发行上市的门槛降低了,信息披露质量提高了,发行上市可预期性更强了。”有资本市场研究专家如此评价科创板的制度运行。通过精简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坚持公开透明、可预期审核,建立市场化的发行承销制度等举措,科创板搭建起“四梁八柱”的市场制度。

其中,增强包容性、降低发行门槛是注册制改革推进市场化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科创板通过“做减法”,将能否发行上市、是否选择发行上市等企业的权力主要交给市场,而不再由监管“择优录取”;另一方面,更加突显包容平衡的理念,补齐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短板。值得一提的是,“加强竞争意识”也成为科创板改革命题中的应有之义:向优质科创企业敞开怀抱,以提升A股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从“没有利润莫进来”到“凡是科创请进来”。据相关机构5月20日的数据,291家科创板受理企业中,有39家选取非盈利上市标准,其中9家选择了第五套上市标准,均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排头兵”。

此外,科创板在主板发行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精简优化,从组织机构健全、会计基础和内控制度、独立持续经营和合法经营4个方面,给科创板IPO立下新规:取消持续盈利、不存在未弥补亏损、无形资产占比限制等方面要求;放宽实控人、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变更年限以及股份权属清晰等要求;将同业竞争等刚性条件在不影响上市公司独立性的前提下,转化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

另外,核准制下的一些“隐性发行门槛”,也在改革探索中被逐步“拆除”。以优刻得为例,公司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较2018年同期下滑84.31%。而在充分披露下降原因和风险提示后,这一“成绩”最终交由市场进行评判。

有资本市场研究专家如是评价:“优刻得的实践再次试出注册制的实质,即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对没有违反基本发行和上市条件的特定事项的处理,首先考虑通过信息披露方式加以解决。”

相伴而生的全电子化审核系统、全过程可查询的审核流程,则以全公开透明的形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强化了审核结果的可预期性。更精准、更高效、更务实、更协同,在“提质增效”的导向下,科创板发行审核已悄然进阶“2.0”。

对此,中金公司保荐业务负责人孙雷感慨道:“审核效率和节奏的稳定,对于谋求上市的企业而言,曾经是有点奢侈的,如今却是确确实实可得到的。这就是注册制改革的目的。”

注入资本活水 激活企业发展活力

“科创板的设立对所有科技创新型公司来说都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它为科创企业开辟了一个通往资本市场高速公路的路口,借助资本的力量,让科创企业加速奔跑,形成有效的创新驱动机制,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实体经济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谈及科创板对企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心脉医疗董事长彭博心潮澎湃。

“很多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大、产品周期长,需要资金支持,而资本市场的重要角色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企业登陆科创板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本助力,创业者就可以专心打磨技术、商业模式,不用把大量时间花在筹集资金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鹏瑞金融学教席教授芮萌表示。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鲁先平说:“原研药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研发周期非常长,这就会造成企业长期亏损。登陆科创板我们获得了更多优质资源的支持,大量资金的注入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科研综合能力和产品开发速度,从而支撑企业全面发展。”

作为登陆科创板首家无收入未盈利企业,泽璟制药董事长盛泽林也强调了资本注入对企业带来的利好。“通过在科创版上市融资,公司获得了发展急需的资金,解决了创新型公司发展中一直面临的资金问题,使公司得以持续推动各新药产品管线的研发和商业化进展。”

在华鑫证券私募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傅子恒看来,科创板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对企业盈利没有直接要求,上市条件较为灵活,只要真正具有科技含量,未来有成长想象空间的企业,都可以到科创板上市。“可以预计未来将吸引更多优质科技公司,尤其是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初创型公司来此上市,这将陆续壮大科创板的市场规模。”

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夏立军也表示,科创板顺应了中国资本市场制度体系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体现了多方协力、平稳、快进的特点。“科创板开市至今,整体表现符合市场预期,大部分股票都经历了从股价高估到逐步回归理性的过程。”

“资本活水”源源不断给企业带来发展动力的同时,也让企业发展更规范、稳健。芮萌认为,企业登陆科创板后不仅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也利于创新型企业引进人才、健全治理体系、塑造品牌等。“企业上市后成为公众公司,对它的财务制度、税务制度、经营制度、人事制度等多项公司治理制度都有了更高要求,企业运营将会更加规范。”

“作为公众公司,我们变得更有义务和责任去履行信息披露。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机遇去打造高质量管理体系,一个企业要做成百年老店,需要从管理、研发、长远布局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鲁先平认为。

猜你喜欢
创板科创上市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科创板的山东机会
科创板的圈外人
抢抓科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