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觉的视角谈中国文化外译

2020-09-03 02:16刘静
传媒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中国文化

刘静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中国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不仅体现在对外的经济贸易环节,更展现在文化交流方面。国内很多学者都将中国文化典籍进行了外译,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文化典籍的外译需要在文化自觉的背景下进行,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相关的译文质量,促进国内文化发展和传播,并且助力国际交流。笔者试图基于文化自觉视角,探讨文化作品外译的方式,就上个时期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为实际业务的推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外译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8-0-02

一、引言

新时期,世界向着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发展,文化的交流也逐步深入。在新形势下,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也会日益频繁,相互之间既是竞争的关系也是合作的关系。因此,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续在新时期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平等地参与到世界文化交流对话中,进而为和谐世界的发展作出贡献,就必须结合着新时期的新视角来探讨新的交流方式。在此基础之上,众多学者和相关的管理者提出了基于全球华人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尊,这对实际的交流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笔者试图在基于文化自觉视角探究中国文化典籍外译工作,进而为实际业务推进提供理论的参考依据,也助力文化传播事业的进步。

二、文化自觉的内涵

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二十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费孝通先生结合国内的发展指出,文化自觉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环境之中的人,对自己环境中的各类文化要素之和有一定的自知之明,知道文化要素的具体来历、构建过程,也十分清楚其特色及具体的发展方向。因此,文化自觉可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作为实际的从业者和相关的研究人员,应当首先充分认知民族的文化,在充分了解、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文化的内涵、特征、优势,并且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进而构建起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共处的环境,使得世界文化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和进步。结合上文所提到的内容来看,文化自觉包括文化自知、文化反思、文化创新、文化自信部分和文化对话,因此,相关研究者和从业者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拥有广大的胸怀,理解异域文化,并且对中华文化的前途充满信心。

三、文化自觉与文化外译的关系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提到的文化自觉概念那样,在典籍外译工作开始之前,应当对外译工作所处环境、具体价值,以及达到的目标进行明确的设计。新时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都在朝着全球化的方向迈进。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1]。

文化典籍翻译工作既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华文化能够得到发扬光大的重要做法。因此,在典籍的翻译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文化自觉方面的内容。

(一)对中华文化典籍具有自知之明

中华文化典籍是中国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更是先贤言论和做法的集合。因此,在翻译之前面对这样的经典作品,就必须要对作品的细节以及相关的内容做好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翻译者和作者能够处于同一个环境及境界之内,将作者的各类感情真实地表现出来,尽最大可能实现翻译作品的价值所在,使得中华文化的经典能够真正地得到传承和展示。在文化自觉视角下,作为翻译者需要明确文化典籍的地位、内涵以及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外译。

(二)对文化典籍做出相应的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相互之间的沟通及交流越来越频繁,翻译者而应当在世界发展的趋势下不断提升翻譯的水平,改变翻译策略,针对文化典籍进行深入反思。即使是经典的作品,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反省。

首先是对本民族文化内涵进行反思,作为翻译者需要在平和、冷静的心态下分析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和一些相对落后的局限内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其次是应当努力结合时代的发展来发扬光大中华文化优秀成分。另外则是不断地对文化典籍进行创新。这里所提到的创新是在民族性和时代性结合的基础上、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相应创新。不同时代的翻译者都存在个人对于作品的不同理解,这受限于特定的时代和文化的限制。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来进行创新发展,从而真正展示翻译作品的价值。除此之外,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应当凸显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尊,在对话的环境中凸显出文化的价值[2]。

四、文化自觉视角下中国文化外译的策略

(一)应用中国文化外译中比较方法

在文化自觉视角下,中国文化外译中首先需要应用文化比较方法。语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的载体。因此,语言的翻译可以充分展现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因此,作为翻译者,首先需要清楚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正确地看待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正确地理解这类的差异。只有知己知彼,了解国内外文化的区别,才可以真正完成翻译工作,提升外译的水平。结合横向、纵向的比较来深刻、全面地反映出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进而使其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弘扬。

此外,结合比较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使得相关的从业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加深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消除文化的障碍,使得彼此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也可以将西方文化中经典的内容引入到中国文化中,这就是洋为中用的具体表现。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认为的那样,在实际的作品翻译中,需要懂得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了解彼此之间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在中国文化外译中,应用比较研究方法才可以真正体现文化自觉。在对比研究之中,需要做好相关内容的解读工作,只有解构了整个文章的设计方式以及所想表达的文化内涵,才可以使得翻译中的一些基本预设理念能够真正地得到落实,才可以自觉避免民族文化中的预设影响另一个民族的文化经典,这也是避免文化简化主义的重要做法。

(二)持有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在具体的对比研究过程中会找到中西方文化各自的特点,因此对于翻译者而言,其持有的心态将会直接决定最终的翻译质量。其中过于狂热的民族主义是不可取的,这种心态不仅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也会使得文化之间的对话变了味道。中国的古典哲学和文化思想十分重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外译的过程中也可以参照这类的思想来打造出基于文化自觉视角的和谐外译工作,这就是和而不同的心态的具体体现。

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尊重差异,包容彼此之间的不同以及多样性。和而不同在外译工作中一方面是肯定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满足多样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做好相互之间的互补工作,构建起和谐的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世界的文化变得更加的繁荣,保证对待多元文化既要各美其美也要美人之美[3]。

(三)做到翻译的求同存异

在具体的翻译方法应用中心需要满足求同存异的目标。翻译工,在很大程度上是求同的活动。人类的思想和实践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共同性,特别是在语言方面。大部分的语言出现的目的和使用的价值就在于可以满足彼此之间的沟通。因此,穿梭在不同语言之间寻找文化的共同点是译者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的重要要求。

不过在具体的翻译方法选择上,需要对时代和生活环境做出特殊的选择,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具体的翻译工作能够真正地满足新时期的需求,使得文化可以真正互补、互识、互证,并且能够在跨文化之间达到翻译的目的。

五、结语

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世界交流不断频繁的情况下,需要传播弘扬中国文化。因此,基于文化视角背景下,实现中国文化的外译,保持和而不同的心态,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較,争取做到翻译的求同存异,从而能够提升翻译的水平,实现中国文化的外译。

参考文献:

[1]王玉强.浅论全球化语境下版权经理的文化担当——以中国文学“走出去”工作为例[J].出版广角,2019(22):63-64.

[2]刘丽珍,杨永和.论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分级翻译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5):50-52+71.

[3]冯月季,李菁.打造国家文化符号:文化自觉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IP的价值建构[J].中国编辑,2019(09):33-37.

[4]杨晓,方凯.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译介与传播[J].海外英语,2019(001):133-134.

[5]任增强.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外译主体[J].学术探索,2017(7).

[6]谭昊.变译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外译[D].北京邮电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中国文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