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舆情中活跃网民阶层与结构研究

2020-09-03 02:16李家林
传媒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

李家林

摘 要: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已成为常态。在处置舆情事件时,法律是底线,网络民意是重要参考。但一些处置者忽视了网络民意不完全等于真实民意,对跟评网民的结构与舆情背后多元化的民意诉求视而不见。本文试图通过直观经验法,结合当下社会思潮的变迁,对当前活跃网民阶层与结构进行分析,助力舆情处置者准确判断舆情背后的真实民意。

关键词:活跃网民;网民阶层;网民结构;舆情处置;社会思潮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8-0-02

一、引言

网络民意的研判,又称为舆情事件中网民观点倾向性分析,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这是由分析方法所决定的。当下网络民意的研判方法主要有两种。

其一为“观点挖掘”系统,以人民网观点挖掘系统(http:// guandian.peopleyuqing.com/)为例,选取单个微博后,挖掘系统抓取该条微博全部评论,分析出网民观点倾向性。观点挖掘系统局限性明显。第一,从2017年3月开始,微博开放了“评论管理”功能,微博下的评论是管理后的结果,并非原汁原味的网民观点表达;第二,观点挖掘系统只能挖掘单条微博,不具备同时挖掘所有微博留言功能;第三,观点挖掘系统无法判断反讽、看似表扬的挖苦等评论。

其二为“人工分析”,这与处置者的水平与负责任的程度息息相关,但人工分析可处理评论量毕竟有限,一般为300到500条留言,1000条即到上限,而重大舆情中,动辄数十万条评论。

如何分析出接近真实民意的网络民意,成为困扰舆情从业者的痛点与难点。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难点

分析出接近真实民意的网络民意,需要了解活跃网民的阶层与结构。此类研究目前是远远不足的。目前的研究,或是社会学的照搬,或从人口统计学出发,前者主要从现实社会分层分析,忽视了网民结构与全体国民人数的巨大差异带来的结构差别,后者忽视了不同群体在网络上的发声欲望相差甚远的现实。

既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时期,占据网络中心话语权的网民存在差异。如李良荣提出2000—2007年,记者、律师等社会精英主导网络舆论场;2007—2014年,草根群体主要网络舆论场。李良荣、郑雯提出当下中等收入群体,走上网络社会的前台,改变了互联网上长久以来“三低人群”(低年龄、低收入、低教育水平)主要网络舆论场的现状。

不过,学界暂时没有对活跃网民全景式的描述。

分析出接近真实民意的网络民意,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掌握活跃网民阶层分布与网民结构必不可少。首先不能忽视了不同群体在网络上的活跃度,如有的网民只看不评,有的网民则逢新闻必点评;其次,不能忽视了不同群体对同一事件发声欲望迥然不同的现实,许多舆情中,只有相关利益群体留言,如涉及司法审判的一些舆情,只有律师群体和被告人亲朋点评;最后,不能忽视了不同的网络平台用户构成差别较大的现状,如在同一舆情,微博、知乎、抖音、今日头条、学习强国中的网民留言相差甚远,这与各个平台的用户构成息息相关。

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判断和分析活跃网民的阶层。作者首先借助了每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全体网民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然后通过人民网团队多年的研究与处置经验,通过热点舆情案例中网民观点倾向性进行分析,缺陷在于团队、个体的经验毕竟不完善;最后,在分析过程中,作者主要参照了《人民论坛》评出的当下十大社会思潮。

三、研究结论

在活跃网民、沉默的大多数外,还有一部分网民群体,他们只有涉及切身利益、被舆情事件激活后,才发表意见。因此,作者将网民群体划分为日常活跃群体、半活跃群体、沉默的大多数三类群体。本文主要分析日常活跃群体。这里的活跃网民,并非二级传播中的“意见领袖”,很多网民勇于发表意见,但他们的意见只有集合在一起时方发挥了作用,绝大多数网民的个体意见并不具备引领舆论的价值。

(一)社会精英群体

一般认为,在传统媒体时代即掌握话语权的社会精英为精英阶层。在2G时代,即论坛、博客时代,精英阶级曾长时间主导社会舆论。[1]他们的主要群体是:专家、学者、记者、律师等。他们关注的问题集中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相关群体的维权。如2018年多人刊反驳民营经济退场论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精英群体仍是网上的活跃群体,但主导议程的能力大幅度减弱。

(二)草根网民

智能手机大幅度降价后快速普及,图片、短视频拍摄傻瓜化,上网门槛和表达意见的门槛越来越低,草根网民,即收入、年龄、学历较低的人群大规模进场。由于该部分群体基数大,空余时间多、并乐意在网络发言,因此很快占据网络主阵地。他们关注的问题集中在贫富分化、反腐等。如“女贼偷安徽两副厅级官员案”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草根网民是网上的活跃群体,该群体中部分网民存在较强的仇官仇富,甚至存在反智倾向。

(三)中等收入阶层

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目前已有4亿人。这部分群体最基础的社会心态是强烈追求安全感,如人身、财产、经济安全,网民关注的问题集中在教育、食品、个人权利、社会保障等[2]。如合肥主城区一幼儿园儿童被老鼠咬伤事件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该群体日常活跃度低于社会精英、草根网民,但一旦舆情事件一旦触犯到该群体的利益,该群体活跃度直线上升,且善于运用长、短视频,VLOG,图文等多种方式表达诉求。

(四)无产中产阶层

无产中产阶层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社会学家Zygmunt Bauman认为:Middle-classish Proletariat(無产中产阶级)是“拥有中产收入”,但“像中产一样消费”。这部分群体的构成,主要是中等收入群体中收入较低者,及家境较差者。因此,在网络上,常有在一二线城市打拼者感慨“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下的城市”。他们关注的议题与中产阶层、三低人群均有交集,一方面存在一定的仇官仇富的心理,一方面又关注社会安全与生活品质。

(五)小粉红

中国的小粉红以95后为主,被部分学者类比为俄罗斯的Nashi运动[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该群体日常活跃度较高,具有强大自我动员与组织能力。由于这一群体善用网络但对历史却缺乏一定的了解,有时会忽略现实世界的真实动态和需求,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六)饭圈

饭圈是fan的音译与汉语“圈子”的结合,即追星一族的圈子。饭圈女孩因2019年8月14日大联合事件,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饭圈以“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阿中(即中国)”为口号,利用VPN登陆海外社交平台,怼香港暴徒。从这一角度来看,饭圈关注点与小粉红与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饭圈日常主要是关注所追求的明星,常因为自认为明星受委屈而在网络上掀起种种风波,如2020年,明星肖战的饭圈因四处举报,引发种种争议。

(七)女权群体

“MeToo”运动影响国内后,女权主义跻身《人民论坛》国内社会思潮榜单。她们开始聚焦反性骚扰,后期关注点不断扩展,演变成女性对社会各领域性别不公现象的抗争[4]。女权主义者战斗力很强。

(八)怀旧群体

随着怀旧情绪蔓延,歌颂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義思想的声音越来越大。怀旧群体中,既有观念平和者,也存在“激进左派”,“激进左派倾向利用当前社会存在的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做文章[5]。这部分群体,多为中老年人、特别是退休群体,当然,还包括在改革开放中相对受益较少的群体。

(九)企业家群体

一大批企业家随着改革开放成长。企业家在舆论场上多慎言慎行,如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表示“在商言商” “不谈政治”。企业家群体中,活跃人数不多。不过,由于媒体与广大网民对企业家群体的聚焦,企业家群体的言论广为扩散,影响力较大。此外,由部分企业家主动进入舆论场,且主打公益牌,在舆论圈影响力较大。如马云微博网名为“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认证信息是“马云公益基金会创始人”。

(十)职业自媒体

这里主要指的是警察自媒体、医生自媒体等,也包括教师自媒体、银行自媒体群体等。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曾在舆论场饱受攻击,因此,建立了大量自身发声渠道。如安徽六安裕安卫计委发文,号召广大医生向一名值班时猝死的医生学习,引发当地医护人员反弹;再如安徽六安教师集访事件,调查结果中对警察群体的批评,引发警方自媒体发文表达不满。

四、结论

笔者认为,在分析具体舆情事件中的网民观点倾向性时,最重要的是要分析这一舆情事件与哪个活跃网民阶层息息相关,避免将单一群体观点误判为多数网民观点。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多平台抓取,切不可只偏重一个平台,需要了解各个平台的用户构成,然后再进行留言的筛选;其次要分析发文者的倾向,如一些发文者文章内容倾向性明显,留言经过精选管理,这些留言难以代表真实民意;最后要结合大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可以一方面用大数据分析单条微博,一方面人工浏览多平台留言。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上排序中,作者并未将自媒体从业者列入。以网络写作为生的网络写手们属于极其活跃的网民,且有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之所以未将这些写手单列,原因有二。其一,部分写手为所属群体的“喇叭”,他们的声音,只不过是所属群体声音的集中体现与扩大;其二,部分写手是没有立场的,如大V卢诗翰将拥有多个知名微信公众号的“青年大院系”称之为“新时代对冲写作”,即同一事件旗下写手从不同角度撰文,目的是精准收割流量。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六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2]郑雯,李良荣.中等收入群体在中国网络社会的角色与地位研究[J].现代传播,2018(1)(总第258期).

[3]王琳.“小粉红”网络政治参与的集群式传播[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5).

[4]黄楚新.女性主义的觉醒与滥觞获取[J].人民论坛,2019(2).

[5]祝华新,廖灿亮,潘宇峰.2019: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A].社会蓝皮书:202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9年)[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
谈当代社会思潮的特点及其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影响
为什么要重申“党校姓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几个关键点
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条件和途径研究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战略思考
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多元社会思潮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