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视阈下的印度印太战略研究

2020-09-03 15:26张帅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7期
关键词:海权印度洋印太

摘 要:海权论是地缘政治学的代表性著作,自其问世一个多世纪内深刻影响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的关联地带,长期以来其国家海权的发展就深受馬汉海权思想的影响,进入21世纪印度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其国家海权获得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大力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另一方面通过“东进”“西向”已经形成了“立足印度洋,经略太平洋,面向全球”的海权格局。当然针对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美国因素的存在、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巴基斯坦海军的牵制等等。同时印度海权的强大也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南中国海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中国应该积极应对。

印太是衔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一个地理概念,最早由Gurpreet S. Khurana提出,他是新德里国家海洋基金会的一名海洋战略家和执行董事。如果说“亚太”塑造了美国与东亚利益共同体的形象,那么“印太”就是美国联合印度、澳大利亚等亚洲民主国家对崛起的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由于印太战略的主要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均与中国没有陆地接壤,印度虽然与中国存在陆地边界线但是被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阻隔因此难以在陆境上有所作为,因此印太战略实质上是从海上包围中国,形成一条西起红海,东至日本海的弧形珍珠链。在印太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蕴含着印度立足印度洋,经略太平洋,面向全球的战略决心。

印太战略下的印度海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亚洲多关注陆上安全,很少重视公海或海洋水域的安全和外交政策。然而过去几十年区域和国际之间迅速发展的海运贸易,由于缺乏区域一级海洋治理的总体体制架构而引起的公海上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为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地区进行合作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印度仍然是印度洋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但它不能孤立地工作,相反,它需要与其他重要的印度洋沿岸国家进行合作,而这些国家中也有一部分处于太平洋,这就衔接了两洋的联系。自2014年以来,印度与两个区域政府间组织合作,扩大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合作。第一个是印度洋环境协会,其中包括位于印度洋边缘的22个成员国。印度于2017年3月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第一次印度洋环境协会峰会。第二次是印度-太平洋岛屿合作论坛,其中包括印度和14个太平洋岛屿国家。在该论坛的支持下,印度于2014年参加了在斐济举行的峰会,并在2015年在印度斋浦尔举办了一次峰会。

除了积极向东推广印度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外,印度向西已经辐射到了非洲地区。2008年印度在新德里举办了首届印度—非洲论坛峰会,此后峰会每三年举办一次于2015年达到顶峰,共有51个非洲国家代表参加。印度希望籍此峰会将自身对印度太平洋的定义延伸到非洲东海岸,拓展印度的海洋势力范围,并于2017年正式出台“亚非增长走廊”的文件,加强与非洲的经济合作和友好交往,对冲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

在印度着眼于对印太地区的布局当中,印度根据周边地区的形势变化也在推进其自身的海洋安全战略。印度称自己是印度洋的“净安全提供者”,这就为印度介入印度洋的事务提供了合法性。印度海军2015年海上安全战略列出了该国主要的海洋利益区域,涵盖了大部分印度洋,并在其首要利益区增加了新加坡、巽他和龙目海峡。在其次要利益区中将南海的排序升至第二位,同时新增“东海、西太平洋及沿岸地区”,契合了莫迪政府旨在强化与日本的海洋安全合作、加大对南中国海的介入力度以及继续推行“东向运动”的政策考量。在新的海洋安全战略中印度加强了对海上运输和能源通道的安全和保障的重视,强化航行自由的重要性,要求加快国际海上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相较于2007年印度颁布的海上安全战略,新战略提出为应对共同海上威胁,各国海军开展合作与协调具有相当大的范围和价值,即使在竞争中也有可能同时进行合作,而竞争可以通过海事努力来推动。对于“网络安全提供商”,新战略将其解释为印度寻求在地区安全和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一种相当正式的认可。

目前印度海军拥有1艘航空母舰、1艘船坞登陆舰、9艘坦克登陆舰、11艘驱逐舰、13艘巡防舰、1艘攻击性核潜艇、13艘常规动力潜艇和25艘护卫舰等各种舰艇,初步具备远洋作战能力。在新的海洋战略思想指导下,印度已经发起了一项雄心勃勃的200艘舰艇海军计划,利用印度造船业和本土防务计划以及外国服务公司,在2025-2030年间预计拥有3艘航空母舰、12艘驱逐舰、20艘护卫舰、4-7艘弹道导弹核潜艇、18艘常规潜艇、12艘扫雷舰,满足印度两洋两线作战的任务,构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此外印度加大了对卡达姆巴海军基地的扩建工程,第二阶段扩建工程已于2017年开工建设,预计到2021至2022年结束,项目预估成本为19600千万卢比,第二阶段扩建工程完成后该基地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能够容纳包括航母在内的50余艘战舰,加强印度对西印度洋的威慑控制能力。

印度海洋安全战略除了重视对海军武装力量的建设之外,还积极拓展印度与周边国家以及域外大国的海洋安全合作,将印度自身的影响力向外辐射。在莫迪政府执政期间把外交政策列为优先事项,印度广泛从事与印太地区各国的外交以及海上活动。2015年莫迪访问毛里求斯、塞舌尔以及斯里兰卡,它们总的海洋水域超过100万平方公里,这使得它们在海洋水域拥有更大的权利。作为进一步发展与毛里求斯关系努力的一部分,印度转送了一艘巡逻船以加强该国的海岸警卫队力量。为了改善海上和空中连通性,印度将为阿加莱加岛的基础设施发展提供援助,这将有助于提高该岛国的防御能力,同时也将保障印度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塞舌尔印度提供了1亿美元的信贷,多尼尔海上巡逻机以及承诺帮助提升塞舌尔阿桑普申岛基础设施。在斯里兰卡,莫迪建议"扩大印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之间的海上安全合作,将其他区域纳入印度洋地区。印度海军还向毛里求斯,马尔代夫和塞舌尔群岛提供水文援助,绘制海洋地图以确保海上安全。

同时在“东向运动”的指导下,印度加快了向西太平洋地区扩展的步伐,在这一地区,印度与三个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缅甸和泰国)有海上边界,并定期与这些国家进行协调巡逻。在2015年7月举行的印缅联合协商委员会首次会议上,印度外交部长斯瓦拉杰表示,印度承诺与缅甸合作,建设一支专业、有能力的缅甸海军,以保障和确保其海上安全。2018年7月,印度海军上将RK Dhowan访问泰国,与泰国政府和武装部队高级官员举行了高层会谈,双方审查了两国海军之间正在进行的合作,并同意加强这一合作。除了与印度有海洋边界的东南亚国家外,印度还特别与两个卷入南中国海海洋争端的国家——越南和菲律宾进行接触。2015年5月,印越签署了《2015年—2020年印越国防合作共同愿景声明》,同意扩大海上安全合作和军事训练活动,印度在越南建立观测站、两国联合发射卫星等空间技术领域的合作也走上日程。2018年印度总统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两国一致认为国防和安全合作已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决定加强国防合作和石油勘探,以加强双边关系,因为他们重申了南中国海航行自由,飞越和不受阻碍的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印度和菲律宾在联合委员会会议中也加强了海上互动,在2015年10月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25点联合声明中的三个相当冗长的要点涉及海事问题。在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中,以印度海军为引领的“米兰”联合军事演习已经成为印度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海上安全合作的重要平台。

印度海权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印度在新型海洋安全战略的指导下虽然影响范围已经拓展到了西太平洋,但是印度距离“有声有色的海權大国”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有三个制约因素:

一.作为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美国决不允许印度独霸印度洋。

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目前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能源运输通道,2016年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和石油产品的数量达到创纪录的1850万桶/日,大约80%的原油流入亚洲市场,主要是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和新加坡。2016年流经马六甲海峡的油量也增加到1600万桶/日,成为第二繁忙的运输阻塞点,因此这两个海峡关系着世界的能源安全,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自然不可能将它们的控制权交由印度。美国目前在印度洋部署第五舰队,作为美国威慑该地区的重要战略力量确保美国能够对周边地区情况及时作出反应,确保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受损失。在印度洋中部美军还拥有迪戈加西亚海军基地,它是美国连接印度洋沿岸各基地和港口的中心,在美国的印度洋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它的存在减少了美军部署大量地面作战部队的需要,保护了美国的区域盟友,控制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并保持能源通过霍尔木兹和马六甲海峡等关键通道进行贸易,可以使美国以较少挑衅和不太明显的存在来追求其地区利益。美国海军力量的存在将对印度独霸印度洋的战略形成掣肘,以确保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优先地位。

二.巴基斯坦海军的掣肘

作为南亚两个重要的地区性大国,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关系自建国起就一直处于针锋相对的状态。在印度的海洋战略中印度洋是印度的“内湖”,印度的目标是控制整个印度洋尤其是与印度国土安全息息相关的北印度洋地区,而在该地区内巴基斯坦拥有840公里长的海岸线,并部署有一支中等规模的海军部队,在三次印巴战争中双方海军也互有交手。巴基斯坦海军目前也在着力打造一支“蓝水海军”,巴基斯坦正从中国购买4艘054-A护卫舰,以取代其过时的亚马逊级护卫舰,预计到2021年开始交付,预计到2025年全部交付。实施替代和现代化计划,将土耳其的Agosta-90B潜艇改革为现代标准,并从中国购买8艘新建的Hangor级潜艇,其中4艘将在巴基斯坦建造,预计它们将在2021-28之间交付。巴基斯坦海军也被认为有兴趣获得反舰弹道导弹系统,以便在未来为其海岸防御增加更多能力,特别是针对被印度海军收购的航空母舰。随着巴基斯坦海军现代化升级改造的成功将成为北印度洋区域内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牵制印度海权战略的实施和发展。

三.印度国产军事技术尚不发达,距离真正的大国远洋海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潘尼伽的《印度和印度洋》一书中,将本土化视为印度走向海权大国的重要步骤。虽然建国70多年来印度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军工产业并相继造出了“德里”级导弹驱逐舰、“加尔各答”级导弹驱逐舰等优秀战舰,但是距离印度真正的海军本土化之路还是任重道远。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8年的公布报告显示印度在2014-2018年间是世界上第二大武器进口国,其中俄罗斯是印度武器的最大卖家,占到印度武器进口总数的76%。印度从2005年起开始建造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但受限于薄弱的工业基础、糟糕的管理模式以及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工期是一拖再拖。目前印度海军装备多数进口,且型号老旧,维护不善,国内缺乏对大型海军军舰的维护能力,迟滞着印度海军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Gurpreet S. Khurana, "Security of Sea Lines: Prospects for India-Japan Cooperation", Strategic Analysis, January, 2007, 31 (1), pp. 139-153.

[2] 蓝建学.印度“西联”战略:缘起、进展与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19(03):63-80.

[3] 楼春豪.战略认知转变与莫迪政府的海洋安全战略[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8,35(05):98-131.

[4] Gurpreet S. Khurana (2017) India's Maritime Strategy: Context and Subtext, Maritime Affairs: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 of India, 13:1, 14-26, DOI: 10.1080/09733159.2017.1309747.

[5] 王历荣.印度海洋安全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8(04):55-73+138.

[6] Wikipedia contributors. "INS Kadamba."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3 Apr. 2019. Web. 3 Aug. 2019.

[7] 时宏远.莫迪政府的印度洋政策[J].国际问题研究,2018(01):105-123.

[8] 孙现朴.21世纪以来印缅关系发展:动因及前景[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7,19(02):35-40.

[9] 印度越南秀甜蜜,国防安全促合作[EB/OL].www.sohu.com/a/322588674_9998963.

[10] 刘磊,于婷婷.莫迪执政以来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海上安全合作[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9(01):90-104+6.

作者简介:

张帅(1996年),男,汉族,山西省临汾人,四川大学南亚研究生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邮编:610065.

猜你喜欢
海权印度洋印太
“印太”概念视野下的印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及应对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调整及对印太安全形势的影响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去印度洋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甲午战争与中国海权
印度洋上接“嫦娥”回家:远望3号船精确测控探月三期试验返回器顺利再入返回侧记
马汉及其『海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