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祥:灵魂在高处

2020-09-04 05:53刘文生许定河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新冠医院手术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许定河

寻找和践行医者、学者、管理者的初心和使命,他将灵魂放在高处。

魏永祥

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学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第三届院务委员会副院长,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评“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被评为北京市第十一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6年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荣获“中国医院协会2016年全国百名优秀医院院长”称号、“中国医院协会2018年院长突出贡献奖”。

2018年11月,在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年会上,魏永祥会长发表致辞。

身为大型三甲医院的院长,魏永祥在公开场合畅谈具体医疗管理的场景并不多见,他谈的最多的是同理心、人文精神、对生命的敬畏感。换句话说,他谈的是人。

于他而言,一切学问皆与人的身心密切相关,人由事显,事由人做。

过去30多年,作为医者,他时刻锤炼“仁心”,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人情味的医生;作为管理者,他精耕细作,致力于打造一家真正让老百姓“安心健康 贞爱生命”的医院。去年他又多了一重身份——北京学者,这是他十分注重的一个身份。“学者是知识分子,更具有家国情怀,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他如是说。

医者、学者、管理者,三种身份融会贯通,相得益彰,让他面对世事可以更加坦荡、从容、自信。

庚子鼠年,楚地大疫,一场全国性的抗疫拉开大幕。对魏永祥来说,带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下简称“安贞医院”)担当起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抗疫一线,就是用心写就的“人之灵魂的一次洗礼”。

安贞力量升腾

经历过SARS疫情和埃博拉疫情考验的魏永祥并未预料到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如此凶猛。发展速度之快、形势之复杂,不会给他留太多准备时间。但风口浪尖闯过来的他,一如既往保持着定力和冷静。

战“疫”面前,在他的带领下,4000多名安贞人凝聚成了一股升腾的“安贞”力量。

作为战“疫”总指挥,他深知赢得胜利的关键是人和战略——保证战斗力和科学的决策。

“正确的决策一定要体现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总结抗击SARS和援非医疗队埃博拉疫情经验的基础上,他带领安贞医院的全体干部职工沉着迎战。

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疫情的基础。为此,安贞医院严格执行门诊预检分诊“321”工作法,即三种测量工具、两道关口、一套流调表,认真排查保证安全。同时,科学规划医疗空间和防护、诊断、治疗流程,设置全院筛查新冠肺炎中心并统筹管理,最大程度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过去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安贞速度”一次次惊艳了业界,这次又岂能例外。为加快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断速度,医院检验科、研究所全力筹备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两个实验室同时在24小时内完成了实验室软硬件、生物安全、人员防护、样本运送等工作的筹备,一周内获得了核酸检测资质。此后发热门诊实验室获得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确诊资质,使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检测结果。医学工程处仅用半天时间就组建完成应急物资综合备战库,全力筹措采购应急物资,积极应对物资紧张的局面。疫情期间上级调拨物资和270余笔社会捐赠也给医院提供了巨大支持。

做好院内防控部署和医疗工作的同时,1月27日(正月初三)安贞医院派出了一支由呼吸、危重症医学、感染等医护专家组成的精锐队伍火线援鄂。

魏永祥亲自审核物资准备情况,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毛巾、洗衣液等,都一一过问。他不允许自己的战友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走向战场。他护送队员们到达首都机场,帮他们拉箱子、搬运物资。

“你是队长,11个人一定要一个不少地回来!”他对医疗队队长贾明主任说。短短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那天,他目送逆行的战友们一个一个通过安检,直到看不见身影。为了国家,为了苍生,这场硬仗必须打赢!

此后,安贞医院还派出了援地坛医院、佑安医院、小汤山医院医疗队及执行抗疫特殊保健任务的队员,不管何时出发,他都一定要亲自前去为队员们送行。

在对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安贞人敢打硬仗,救治重症优势凸显。

2月14日深夜,佑安医院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情况危急,呼吸机难以维持患者基本氧合,急需ECMO辅助治疗。魏永祥亲自协调ECMO团队携带所需设备材料前往佑安医院支援,连夜成功完成佑安医院第一例新冠肺炎ECMO呼吸支持,此后又在国内首次为心脏骤停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成功实施ECPR救治。经过39天的积极抢救,28天体外膜氧合(ECMO)维持治疗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逐渐趋稳,顺利撤离ECMO。这是佑安医院第一例,也是北京地区第二例撤离ECMO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魏永祥心中那团时刻闪耀着“人”字光芒的火焰从未熄灭。安贞医院有速度,更有温度。

前线医疗队员和一线医务人员冲锋在前,在高体力、高风险、高心理负荷下承担着比以往更复杂、更困难的工作。魏永祥时时刻刻挂念着他们。

一系列暖心举措迅速推出:和队员家属一对一联络并送去蔬菜等生活物资;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24小时线上心理援助;为职工发放口罩等日常防护用品;本院职工免费停车;为发热门诊、急诊等科室人员提供OA订餐及送餐服务,设立专门医务人员休整区……

6月中旬,北京又出现新发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防疫任务进入非常时期,为了确保院感防控万无一失,身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学科带头人,魏永祥率领团队,利用周末时间完成了全院4000多名职工的核酸检测,魏永祥为患者采集咽拭子的同时,亲自为本院职工采样500多人,当他脱下防护服时,浑身被汗水浸透。相信此刻,他付出的不只是职业责任,更饱含着对患者和员工最深切的关爱。

作为院长,疫情面前冲锋陷阵的安贞人是最让他牵肠挂肚的。在抗击疫情援助医疗队欢迎仪式上,他饱含深情,向这些代表安贞医院的勇士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动情地说,“春风十里,不如接安贞人回家。”

“安贞温度”温暖着全院员工的同时,也温暖着前来就诊的患者。

医院实行“全日线下门诊、互联网在线医疗咨询、专家资源下沉社区”三位一体门诊服务模式;紧急制定了急诊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的范围和标准;畅通患者手术“1+3”审批流程,确定应急负压手术间并调整压差备用;保证绿色通道,确保危重症患者、新生儿、孕产妇和急诊手术患者的救治;调动全院力量,全力承担面向社会的“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核酸检测任务。疫情并没有阻挡住安贞人“生命至上”的担当,其间多科室联手,十几名医务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成功抢救了一名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孕妇。

院感防控、医疗救治、管理保障、人文关爱互为补充,有序推进,保证了安贞医院在武汉、北京市收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和院内三个战场强大的战斗力,并最终实现各条战线“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疫情面前,“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尽显。在安贞医院,这股升腾的抗疫力量,凝结的是安贞医院“安心健康 贞爱生命”的办院理念,凝结的是魏永祥作为医者、学者、管理者的初心和使命。

院长语录

正确的决策一定要体现科学性和有效性。

手术风险很大,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她父亲坚定的意志,促使我作出这个选择。

医学的目标已远非简单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医疗大健康背景下催生出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理念时刻提醒医者对患者身心的关怀要从心出发,用爱呵护。

医疗是医院的今天,科研是明天,教学是后天。把这三天要做的事放在一天同时做,就能打造国际水平的医院。

医者的初心

他出生于内蒙古赤峰,从小汲取了山川和草原禀性,性格真诚豪放,不拘一格。上世纪80年代,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次命运选择就要来临。那个年代,学医并不在多数青年们的选择范围之内。受时代偶像陈景润的影响,成为数学家或科学家是很多年轻人的理想。魏永祥的偶像是一位著名地质学家。电影《李四光》第一次给他纯洁的心灵带来巨大触动,成为像李四光那样的地质学家是他最坚韧的梦想。

2017年,魏永祥陪同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看望在安贞医院治疗的缅甸先心病患儿。

父亲站了出来,“男孩子将来要养家糊口,须有一技之长,学医吧。”

他并不挣扎,也不犹豫。日后,面对人生中的重大选择,他亦保持这样的秉性。接到内蒙古医学院录取通知书时,他内心毫无波澜。多年以后,人生中出现第二个偶像——吴英恺院士时,他是否会对父亲的执念给自己的选择感到欣慰?

也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走进医学院,对医学仍无太大兴趣。饶是如此,他依旧是佼佼者。他所在的85级有240余名学生,在校期间有8名同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其中之一。

医学第一次叩动他的心灵是在毕业之后。1990年,毕业留校的他以班主任的身份带领140多名87级的学弟、学妹到呼和浩特土左旗沙尔营乡农牧区进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锻炼。

一天,两名学生告诉他,女房东病了,三天没做饭了。出于职业敏感,他立刻赶了过去。一进门,就看见一位中年妇女脸色苍白,眉头紧皱,痛苦地圪蹴(内蒙古西部方言,意为蜷缩)在炕上。村里50多岁的老村医正给她打点滴消炎。丈夫介绍,妻子肚子疼。他摸了一下患者腹部,明显的板状腹,脑子随即迅速回想老师曾经讲课的内容,适龄妇女急腹症可能的原因,第一阑尾炎,第二泌尿系结石,第三宫外孕破裂。他询问女房东经期。

“后生,她还带着环呢!”老村医扒楞一下他,以略带不屑的口吻提醒着。他又仔细观察并认真检查了一番,不像阑尾炎,也不像泌尿系结石。

“有可能是宫外孕!宫外孕破裂出血是急腹症,不及时抢救会死人的!”他几乎破口而出。

彼时,村里正好来了一辆送菜的212吉普车。他赶紧派两个学生和一名老师护送女房东到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

他判断得不错,女房东正是宫外孕破裂。急诊手术马上进行,输血2000ml,女房东的生命得以挽救。

他成了牧民眼中一个有用的人。出院后,热情豪爽的房东一家请他吃饭,那个晚上,他人生中第一次喝醉了。房东一句“魏大夫”,激起了青年魏永祥的意气风发,也让他第一次在心底感触到了医者的自豪感和神圣感。

“5年大学没有真心爱上学医,这一课社会实践,让我认识到医学的神圣。学医能救人命,医者受人尊重。”多年以后,面对记者,回想起那段足以改变他命运的经历,他言语中满是感怀。

曾经上完尸体解剖课不吃馒头的他至此淬火成钢,完成蝶变。对老百姓好一点,尽最大能力解除他们的病痛,这是他作为医生的初心。初心像一座灯塔,在日后漫漫职业的生涯中照亮他前行的路。

1996年,他考取了北京同仁医院博士研究生,师从于国内著名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韩德民院士,随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韩德民教授为他确定的研究方向是:嗅觉转导机制及嗅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日后,在这个“小鼻子小眼”的冷门专科中,他将成就学术上“闻香识味”的一番大事业。

2001年,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门诊,一位父亲携12岁的女儿辗转找到他。小女孩被确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已侵犯眼眶和颅底。父母带着她跑遍了全国多家医院,都建议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而这会在她的面部留下巨大的手术疤痕,并需要开颅和摘除眼球,创伤极大。对一个花季少女来说,这不啻于一场灭顶之灾。

父亲眼中的渴求和信任打动了他。他分析后认为可以利用鼻内镜经过鼻腔这一自然孔道进行微创手术。这个结论的得出无比艰难,当年的魏永祥,博士毕业刚刚两年,这个结论的背后是基于科学的反复论证,而同样也冒着挑战权威的风险,承受着万一失败的巨大压力。

1 魏永祥与芝加哥大学医学院Baroody 教授联合会诊。

2 2020年6月,魏永祥作为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率领团队投入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工作中。

3 2020年3月31日,首都机场,魏永祥翘首以盼凯旋的援武汉医疗队员。

周密的部署后,手术取得成功,避免了开颅和眼球摘除。之后长达17年的随访中,肿瘤没有复发,利用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嗅神经母细胞瘤已成为业内手术方式的一个选择,他和小女孩一家,也早已超越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这个病例再次给他以极大的触动。“手术风险很大,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她父亲坚定的意志,促使我作出这个选择。”他明白,医学不只是冷冰冰的技术和高大上的学术,更需要人文情怀。关注人,而不仅仅是疾病,这样的理念日渐深入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医者的初心。

成功之外,亦有失败。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2007年罹患罕见多重癌,累及鼻面和颅底的骨纤维肉瘤。前后近10年病史,共做了12次手术。抱着最后的希望,他辗转找到魏永祥,最后3次手术及放化疗和生物治疗都在安贞医院完成。

对于医生来说,这是一种珍贵而又沉重的信任,为了这种信任,他拼尽全力。他请了头颈外科领域所有能请到的知名专家,一起会诊,多学科合作,想尽了所有办法。手术、复发、希望、失望,每一次复发都写着深深的无奈,每一次手术都是医生和患者一次次对生命的努力捍卫。最后老先生还是走了。

医学是一门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的科学,医生要在变化莫测的疾病中作出近乎完美的临床应对,这种倾尽全力之后的挫败感,让人悲凉,却又是前进的必由之路。承认医学的局限,有力所不能及之事,同时又要努力触摸医学的未知,面对那些力所不能及之事,这也是学医之道。

从房东到小女孩,再到老先生;从内蒙古牧区到同仁医院,再到安贞医院;三个病例,三段经历,三次刻骨铭心的触动,勾勒出他的医者人生,构建起他以人为本的医者初心。

医术不断精进,初心从未改变。学术的道路上魏永祥努力耕耘,在上气道功能障碍性疾病领域潜心研究,建立了我国嗅觉障碍性疾病全新诊疗体系,拓展优化鼻颅底微创外科技术和诊疗模式,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和研究平台,开展睡眠呼吸暂停及相关心血管疾病转化研究,实现多个交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2019年魏永祥入选“北京学者”。

管理从心出发

医者的初心,魏永祥把对“人”的高度关注,延续到了医院管理中。

1999年成为北京同仁医院历史上第一个竞聘上岗的中层干部,开启了他的管理生涯。没有人手把手教他做管理,他就用心体悟,看别人如何管理,如何当科室主任,内心也逐步地感受到作为一个管理者的价值所在。

2008年他到朝阳医院成为了院级管理者。2012年初,机会不期而至。

该年,原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公开招聘六所市属三甲医院院长,45岁的魏永祥以综合评比第一的成绩成为安贞医院院长。

第一个竞聘上岗的中层干部,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聘为安贞医院院长。这两个第一,他铭记在心。这是鼓舞,是鞭策,更是他人生进阶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2012年的安贞医院建院仅仅28年,这样一家年轻的医院,这样一位年轻的院长,两者携起手来,要在强手如林的北京医疗卫生界闯出一片天地。

第一次成为医院一把手,第一次驾驶一艘医疗航母远航,准备好了吗?

彼时,他心中或许隐约闪过一些念头,但8年后的今天那些理念已经完全成熟,并在安贞医院的管理实践中落地生根。

正如他作为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在为《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撰写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文中所述,医学的目标已远非简单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医疗大健康背景下催生出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理念时刻提醒医者对患者身心的关怀要从心出发,用爱呵护。

2012年,即便这种理念在他心中还不甚明朗,他已决定将其融于医院建设与布局的管理实践中。

上任后,他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医院的发展战略:由“大专科、小综合”向“强专科、大综合”转变,由规模效益型向学院型转变。人是一个整体,仅关注心内和心外的专科发展显然远远不够。

如一名高龄孕产妇,怀孕后心脏功能受到影响。妇产医院接诊此类患者,行剖腹产手术没有问题,但却没有操作心脏手术的基础;若心脏专科医院接诊此类患者,做心脏手术没问题,却没有妇产科。

安贞医院顺应患者需求,全方位提供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和关怀。这正是医院战略转型发展的初衷。

战略转型需要学院型医院的支撑。医疗是医院的今天,科研是明天,教学是后天。“把这三天要做的事放在一天同时做,就能打造国际水平的医院。”魏永祥为医院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久远的发展做了规划。

在他的思路中,“强专科”就是擦亮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措施,大血管、房颤、不停跳搭桥、瓣膜、心脏移植、体外支持等团队的优势裂变式增长,对其他学科也起到了强劲的拉升作用。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内外科候任主委双双落户安贞医院,就是安贞强学科的标志。

数据不说谎,老百姓到医院看病就是给医院用脚来投票的。安贞医院年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手术量连续多年双双过万例,如此庞大的心脏手术量全国仅有两家医院实现;数量引领,质量亦然。以心脏搭桥手术为例,安贞医院手术患者死亡率仅为0.6%,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同时,安贞医院逐步形成了以心血管疾病优势学科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学科群,打造出胸痛中心、精准医学中心、母胎医学中心、睡眠医学中心、孕产妇危重症救治中心等平台,多学科协作优势凸显,“大综合”轮廓日渐清晰。

魏永祥注重以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和患者需求为导向,进行资源整合的布局和投入。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十分突出的健康问题。基于“脑心同源、心脑同治”的理念,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强强联合打造了“心脑同治”的医疗平台。双方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医疗资源、强化跨界联同,于2019年4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建成神经介入中心,为该类患者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医疗服务。“心脑同治”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患者,同时也是安贞医院新的学科增长点。

同时,安贞医院成立研究型病房,以患者为中心,开展药物临床研究、临床诊断研究和医疗器械临床研究,为疑难重症及罕见病患者找到新的希望。

2020年初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全社会各个行业一次从未有过的严峻考验。作为公立医院的院长,魏永祥重新审视了医院的构架和运营模式,思考大型综合性医院如何能有更大的作为,如何化危为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态势下应对挑战,保障正常医疗工作,维护患者健康。他着手与CDC合作,在传染病防治和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方面优势互补。梳理院感控制流程,进行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改造,增建负压病房、负压手术室,实现功能上的平战结合。医院取得互联网诊疗资质,复诊患者线上诊疗不仅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更能减少人员聚集带来的院内感染风险。

在更宏观的发展层面,他也在为医院确立新的发展格局。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大背景,他带领领导班子前瞻性地布局医院“3-5-6”规划(北3环安贞院区,东5环安贞东方院区,东6环通州院区),着力打造一院三址新格局。魏永祥将医防结合的科学理念融入新院区的整体设计规划。

2019年,安贞医院建院35周年之际,他适时提出安贞医院的梦,他坚信,每名安贞人都是“追梦人”。安贞人的梦朴素、真实,体现在“三个一”:一家以治疗心肺血管疾病为特点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个以心肺血管疾病为特色的区域医疗中心;一个国家级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在成为安贞医院院长后,魏永祥将对生命的尊重、对患者的关爱融入“安心健康,贞爱生命”的医院文化。他创立“心明眼亮”公益项目,南下缅甸,北上蒙古国,从云南边陲到青藏高原,让先心病儿童看到未来,让白内障老人看到光明。

从“心”起航,筑梦未来,安贞医院踏上了新的征程。正如当年在青藏高原上做公益活动时所想,魏永祥抱定,这一生,他将灵魂放在高处。

承认医学的局限,有力所不能及之事,同时又要努力触摸医学的未知,面对那些力所不能及之事,这也是学医之道。

猜你喜欢
新冠医院手术
新冠疫苗怎么打?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手术之后
聚焦新冠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萌萌兔医院
手术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