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实践策略研究

2020-09-05 07:16范晓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0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范晓琳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迫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新时代中国发展历史际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国内国际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实践面临着传统思政教育与现代思政教育双线融合难,大思政格局与精准思政教育有效衔接难,实践思政育人环节薄弱等新难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实效,要以思政课程为引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以党建示范为龙头,红色领航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以实践教学为载体,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双向互动;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文化人增强思政教育深度。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实践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迫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浮在纸上,形式单一,教育内容与实践连接不强等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接轨,与实践结合,切实发挥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基础性作用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新时代中国发展历史际遇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社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关系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九千八百多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普及化迈向新阶段,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经验和特质,从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诞生,到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會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工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并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它是一项价值构建和价值引导的实践活动。新时代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智慧”“中国速度”“中国方案”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党和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社会基层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人才培养中“德”的教育是基础,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党和国家发展需要,对接国家发展潮流,回应社会基层热点,以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国内国际环境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新时代的历史际遇对广大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带来更多挑战。一方面,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就推动世界发展,并以独特的发展方式突破了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单一模式,而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多元文化思想格局冲击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引领性,这为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期,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市场观念中的重利意识,转型阶段存在的社会问题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实效性,网络空间碎片化信息迅速传播给青年人筑牢理想信念,明确价值取向带来了冲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成效,夯实思政课德育教育基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升思政教育指导实践作用是新时期思政教育重点。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实践面临的新难点

(一)传统思政教育与现代思政教育双线融合难

有学者指出,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工作,必须首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先行官”,掌握人才培养这把“金钥匙”。“办人民满意教育,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铸魂育人作用的重要途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传统”与“现代”断层,“理论”与“实践”衔接不佳的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国在社会结构深度转型时期提出的关于国家战略和制度体系建设的共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接轨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和思路。而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广泛存在着以显性教育为主,隐性教育效果不佳,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如何以治理现代化理念为指导,在做好、做专、做精传统思政教育的同时,将思政教育与时代结合、与社会现实结合,与学生个性结合,挖掘具有创造性的思政教育形式,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度是新时期思政教育难点。

(二)大思政格局与精准思政教育有效衔接难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随着思政教育重要性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体系已初步建立,大思政格局不断完善。大思政格局构建后,各大育人体系如何协作发挥德育功能,专业教育、日常管理、业务工作如何与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人文道德情怀培养紧密结合,使每门课程都育人、每项工作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精准思政教育是关键。新时代思政教育不仅要建立全方位思政教育框架,更要紧密围绕新时代育人目标开展教育管理,打造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立科学的精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对接学生需求、回应社会热点,针对性开展专业思政、日常思政、社会思政教育。

(三)实践思政育人环节薄弱

青年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人文道德情怀、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担当、价值判断、工作成就,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程度和发展水平。传统思政教育以课程教学为主,教育内容偏重于宏大叙述,教育较多侧重于理论说教,对学生日常生活关注不够,缺乏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不多。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要在思想启迪、理论武装和实践指导等环节下功夫,一方面,要改变照本宣科传统模式,探索实践教学等新方式,以理论的视野解读时代的需求、把握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夯实思政教学的深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体悟人生启迪,在切身行动中汲取精神力量。

三、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实效的新路径

(一)以思政课程为引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特别是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创造性和影响力,从理论深度、知识广度、情感温度出发,在思政课开展专业知识的认识论分析,在专业研究中进行伦理学分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

(二)以党建示范为龙头,红色领航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内在统一、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着重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培养。提升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成效,需要建立并完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联动的制度体系。首先,应从学校宏观层面出发,构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的制度构建,将其二者视为相互联系的部分进行整体规划。其次,要进一步建立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制度规范,依托党支部活动平台,推行支部项目化建设,打造“样板党支部”,利用特殊时间节点主题党日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内容纳入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中,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龙头和示范作用。

(三)以实践教学为载体,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双向互动

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重点在于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开发。要进一步丰富日常思政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开拓课外思政教学板块,在学生实习、实训、实践等各环节开展思政教育,建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组织大学生到基层地区开展专业社会实践,通过志愿活动、专业服务、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奉献基层、服务社会的热情,切实将思政教育转化为实践指导力。

(四)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文化人增强思政教育深度

文化是大学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育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做好课程教学等显性教育的基础上,更要高度重视文化教育等隐性教育的作用。以小组、专业、班级、党团支部为载体,充分挖掘专业文化、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内涵,针对性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以“榜样人物”“先进个人”塑造为抓手,以“星级党支部”“先进班集体”建设为支撑,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先进人物、优秀团体评选,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断挖掘学生身边的思政教育资源,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都晓.论精准思政概念生成及与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2021-08-03].https://doi.org/10.14100/j.cnki.65-1039/g4.20210729.001.

[2]潘明,高德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4):12-15.

[3]周鉴.基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高校思政課供给侧改革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4):59-61.

[4]郑丽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铸魂育人”的根本理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1):36-38.

[5]任志锋.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守正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21(07):54-59.

[6]赵玉枝,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内涵、成因及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21(06):36-42.

[7]魏荣,肖李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40-42.

[8]刘征,左殿升,张莉,牛慧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70-72.

[9]李基礼.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分析的内在超越及限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1(06):31-35.

[10]李大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三维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6):90-95.

基金项目:

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项目编号:JGY2020060);广西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20B08);广西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SZB01)。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