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2020-09-05 07:48朱月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0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朱月华

【摘 要】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差异主要原因并不是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是缺乏解题方法与技巧,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与技巧,不知如何着手分析、解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培养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创设情境、感悟策略;主动探究、体验策略;实践应用、内化策略;练习巩固,实践策略;拓展反思、升华策略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总目标中阐述: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四能”。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实效性,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针对这些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解決问题”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创设情境,感悟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用学到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能遇到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是数学在生活应用,所以以前叫做应用题。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挖掘这些素材,只有当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是有价值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选择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入手,尽可能地结合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打破单一的叙述,及时地将数学问题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数学与自己息息相关,认清数学知识的生活性、实用性,进而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尝试。例如“辨认方向”这一节,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让学生感觉学习方向的必要性,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探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方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向知识去寻找周围的小学生分别坐在自己的哪个方向;去帮助动物园的叔叔、阿姨绘制动物园示意图;去探究指南针里面的方向板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主动探究,体验策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有些聪明的学生提出了问题,可是他们提的问题属于“100以内进位加法”的范畴,对当时的他们来说属于未学过的知识,我就让他们分小组进行讨论,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想到了很多的办法,有的说可以用小棒摆摆,有的说可以用计数器,还有的说可以摆加法竖式等等。可见,小小一道题目,却引出了学生许多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在解决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强化了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

三、实践应用,内化策略

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解决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其中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基本策略。学生所所采用的策略,在教师的眼中有优劣之分,但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别,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作出的努力,我将有以下几个方便来论述。

首先,尝试解决、主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不同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自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其次,交流算法,归纳整理。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充分交流。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欣赏自己和同学的成功愉悦心理,体验并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再次,确定算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密切联系实际,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列式算出结果。

最后,自我评价,检验成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过程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四、练习巩固,实践策略

在学生初步形成策略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丰富、有层次感,方法要多种多样,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实践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实践策略一般具有三个阶段:一是模仿性练习巩固。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呈现宽减少的问题情境,一巩固新知,二是变化性练习巩固。长和宽其中一个增加,面积会增加多少。通过问题的变化,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避免学生机械式地照搬。三是综合性练习巩固。教材中有这么一个题目:“学校体育场长35米,宽25米,扩建时长增加8米,宽增加6米,那么面积增加了多少?”问题情境变化了,具体思路也变化了,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去辨别、分析用什么方法思考、用什么策略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策略、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

五、拓展反思,升华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拓展反思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数学教学中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问题解决的方法失败了,那就要全部地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数学解决问题技能。

总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中,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要比单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然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数学课中“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课题。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两只想打架的熊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