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维吾尔族舞蹈“刀郎舞”的风格特点

2020-09-05 07:53吕慧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0期
关键词:风格特点

吕慧芳

【摘 要】维吾尔族舞蹈是新疆众多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维吾尔族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表演形式:刀郎、赛乃姆、萨玛、纳孜而库姆、夏地亚纳和一些道具舞蹈。“刀郎舞” 是流传于塔里木盆地,叶尔羌河畔的一种歌舞。“刀郎舞”动作粗狂,节奏感强以狩猎的表演形式贯穿始终,热情奔放,是有着较高水平的歌舞表演艺术。热情的维吾尔族人民穿带着刀郎舞独有的服饰伴随着强烈的鼓点音乐,充分的给世界的人们展示着她们的多元文化。

【关键词】刀郎文化;刀郎舞;风格特点

绪论:

本文以维吾尔族舞蹈中具代表性的刀郎舞为着力点,主要从刀郎舞独特的风格特点进行详细的描述。如今“刀郎文化”,“刀郎艺术”,“刀郎风格”等词都成为代表特点,那么刀郎文化到底是怎么样的,接下来笔者首先介绍刀郎文化,重在探讨刀郎舞的风格特点。

一、刀郎文化与刀朗舞的形成

(一)刀郎文化

刀郎,是维吾尔语的音译,由于汉语读音之不同,而有多郎,多浪,多兰,都兰,朵兰的记法。刀郎是塔克拉玛干西瑞沙漠边缘麦盖提一带古维吾尔族族群聚落的一个特殊称谓。从历史上看,刀郎一词记录了古代塔里木盆地居民的融合民族的兴亡与文化的发展。刀郎有聚集、汇聚、一堆一堆的意思。引申意为分散聚居的人。

麦盖提——刀郎文化的故乡,麦盖提刀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也是维吾尔族人民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它起源于公元十世纪,发源于新疆叶尔羌河流域,自始一直流传至今。刀郎文化可谓是多层次、多源性、综合性的一种文化,它也是人类狩猎社会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种文化,是草原牧猎与绿洲农耕融合的“活化石”。

刀郎舞、刀郎麦西莱普、刀郎木卡姆、刀郎农民画都被统称为刀郎文化。近年来,为了抢救这些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这优秀的传统艺术,麦盖提县成立了民间刀郎艺术协会,并对民间艺人一一建立了档案,麦盖提县委,政府在对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和发展刀郎文化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不断培养刀郎文化年轻的接班人,提升刀郎文化的品牌,提高刀郎文化艺术品质等方面作出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促进了麦盖提刀郎文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抢救了这一灿烂辉煌的民间文化艺术宝藏。

(二)刀郎舞的形成

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刀郎舞一直是以民间文化的方式存在,它积累了生活观及艺术审美的感性经验。古时刀郎人狩猎后,人们会以角蹄当号,羊肠做弦,狼皮做羯鼓,和着高亢雄浑的音调,恣情的手舞足蹈。刀朗舞保存了古西域乐舞的风格,从散板开始,经过中板、快板的过渡后达到高潮的结构形式,并把来自生活的创造融会于其中。

刀郎舞发源于麦盖提县,这在《词源》、《辞海》里都可以得到证明。它盛行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区,深为全疆人民所喜爱。刀郎人民在农耕生活时,有充裕的时间都会进行歌舞活动。他们在跳刀郎舞的时候,审美情趣与生活习俗能够在跳刀朗舞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同时还反映出刀郎人精诚团结、乐观向上的豁达与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就这样代代相传渐渐地就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刀郎舞。

二、刀郎舞独特的风格特点

(一)刀郎舞的动作特点

刀郎舞动作粗犷劲健,高雅舒展、自然大方,格调明快使人振奋,有极强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刀郎舞的基调是迅速敏捷的,不管是其中的呐喊声还是腾踏跳跃都是情不自禁的。

刀郎舞有四组固定的节奏,即奇克提麦、赛乃姆、赛乃凯斯、赛勒玛。刀郎舞的动作开朗大方、粗犷矫健。从舞蹈的形态、气质来看,它都保持着不少古老生活的深刻印痕,反映了刀郎人刚毅、豪放的性格特征。刀郎人常年生活在起伏的山地、泥泞沼泽或松软的沙海中艰苦的劳动生活,由此便形成了刀郎舞“脚步沉稳有力”、“膝部弯曲起伏颤动”、“跺撤走”、“踏步旋转”、“滑冲”和“微颤”等突出的动律特点。“滑冲”是在快速的迈步或撤步时形成的冲劲效果,在赛乃姆和赛乃凯斯的动作中尤为突出。“微颤”是由于膝部的小屈伸形成的,它贯穿于动作的始终,在奇克提麦动作中表现更为明显。“滑冲”和“微颤”,是和鼓的节奏紧密配合的。在鼓点的强音时,使“滑冲”的动作更为有力。“微颤”多在鼓点的后半拍,和鼓内缘上的小铁圈不断发出的“锵、锵”之声巧妙配合,形成了刀郎舞特有的风格动律。它与维吾尔族其它舞蹈的区别在于有大量屈腿躬身抡臂的动作。传统的刀郎舞蹈是表现一个狩猎全过程的舞蹈——猎人们拨开树枝与茅草前进,快速地接近猎物,与猎物搏斗,打死了猎物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来庆祝。

(二)刀郎舞的表现形式

刀郎舞基本上是两人为一组的对舞形式,乐队的老人们刚唱完散板,人们便纷纷上场,诚挚地躬身摊掌,邀请对手,然后便双双起舞。女人胳膊高挑,做类似于提灯状动作,男人们则两手向外用力拨,做拔草状动作。两人对跳一会儿以后,手鼓的节奏忽然变快,舞蹈也随之由平稳转为激烈,两人忽而用肩靠紧,又骤然旋风似地散开,节奏变得急迫起来,大家围成了一个圈,舞蹈進入高潮,舞者轻巧、急剧地自转,大圈也在缓缓转动。每个人都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极度亢奋。由于是竞技性的旋转,体力不支的人渐渐下场,最后只留下一个人在场中央快速旋转,这个人是最后的胜利者也是舞蹈中技巧旋转的胜利者,大家高兴地向他欢呼着,也有人向胜利的旋转舞者和舞蹈演奏者扔钱币,以此来祝贺他们的成功。

(三)刀郎舞独特的音乐与舞蹈的融合

刀郎舞的唱词内容丰富,有表现狩猎、打仗和生产劳动的,也有反映爱情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歌腔高亢激越。伴奏乐器有刀郎热瓦甫,刀郎艾介克、卡龙、小手鼓等。刀郎舞的伴奏乐器全部都是乐师自制的,非常古老独特。特别是小手鼓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小手鼓的击打具有独特的风格,如击打赛乃姆节奏时,后半拍给以强击的艺术处理,使得鼓点扎实有力。刀郎舞进入高潮时,鼓手情绪激昂,常把小手鼓高举头上用全掌猛击,使鼓点更加响亮铿锵,给舞者以强烈的鼓舞。

刀郎舞结合音乐表演主要有五个段落:

1、散序即序曲(或叫木卡姆):无手鼓伴奏,主要是唱词及音乐没有舞蹈;2、奇克提麦:3/4节拍、舞者两人一组(可一男一女,也可两男或两女)陆续进场,这一部分的音乐节奏沉稳古朴,舞蹈动作刚健有力;3、赛乃姆:4/4节拍、这一部分的音乐节奏平稳潇洒,旋律优美起伏,适宜于歌词及舞者情感的表现;4、赛乃凯斯:2/4节拍、这一部分的音乐节奏欢快跳跃,舞者的情绪渐趋热烈,队形也由两人一组变为大圆圈的集体场面;5、赛勒玛:2/4节拍、这一部分音乐的速度愈来愈快,舞蹈更趋激烈,情绪和气氛被推向高潮,旋转也变为比赛和竞技,场上最终仅剩一至两名被众人誉为“乌斯达”(意为“能人”)的佼佼者,将舞蹈推向最高潮。

三、结束语

近年来,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舞蹈精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疆的文艺事业也逐步走向繁荣与发展。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刀郎舞有幸的成为晚会的压轴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要保护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结合新时代的脚步去传承、去发扬!

参考文献:

[1]罗雄岩著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一版

[2]尚昌平著 《刀郎》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

[3]李霞著 《南疆刀郎舞蹈探源》 湖南出版社 2009年第4期

[4]仲高著 《丝绸之路艺术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8年1月第一版

[5]李季莲著 《刀郎新论》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风格特点
《海青拿天鹅》的演奏技巧和风格
从地域版块浅析汉民族及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谈谈王洛宾作品的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
试论加强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培养途径
电视剧中的音乐叙事作用浅析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
浅析东北秧歌的风格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