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舞蹈编创中的创新意识探究

2020-09-05 08:16陈晓彤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0期
关键词:舞蹈编创创新意识

陈晓彤

【摘 要】当代社会发展下,各行各业都在走不断改革创新的道路。而艺术也只有不断走创新的道路才能够避免止步不前,艺术的创新才可以真正体现出艺术长久的魅力,舞蹈编创的创新则将其体现的淋漓尽致。所谓意识的创新通常是指思维创造、目的创造、情感创造等多方面的创新,而针对于舞蹈编创中的意识创新具体体现在编导的思维、语言、结构创作方面的创新,因此,要不断提升舞蹈编创编导和舞蹈编创艺术作品双方面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舞蹈编创;创新意识;创新方式探究

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国人的物质生活质量水平不斷提高,民众对精神文化层面需求逐渐增加,从舞蹈艺术角度看,舞蹈编导是编创舞蹈艺术作品的重要环节,将创新意识全面运用到舞蹈编导过程中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舞蹈艺术作品的创新性质,使其更具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对于舞蹈编导过程以及舞蹈艺术作品的意识创新可以采用多种创新方式结合实际展开创新,从而有效提升创新意识。因而,本文将着重对如何提升舞蹈编创中的创新意识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几点建议与方法。

一、对当代舞蹈编创创新意识的全面了解

(一)舞蹈编创创新意识概述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往往利用身体的肢体动作在舞蹈过程中融入艺术作品以及自己的情感、情绪,常借助于音乐道具的伴奏展开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从而顺利完成舞蹈艺术作品的表演。尽管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却能够应用于各种场合,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作用,除了舞台艺术的表演,还可以运用到社交、礼仪、运动等多方面场合。因此,舞蹈的编创对于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演显得至关重要。舞蹈编导其实是一种对舞蹈艺术作品进行统一组织与安排的编导过程,将舞蹈艺术作品通过灵活的方式方法展现出来,呈现到观众眼前。

舞蹈编创并不是只以名词形式存在,而是关于舞蹈审美活动进行编创的一种编导过程,每一位舞蹈创作者都有着不同的经历、经验、兴趣爱好、精神文化内涵以及性格特征等等,因而在舞蹈作品的编创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情感、情绪、感悟。想要进一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与众不同的、新颖的作品,只有不断提升各方面的创新意识,实现舞蹈创作的创新,才能不断创作出更加具备精神文化意义的舞蹈艺术作品。从舞蹈艺术角度出发,舞蹈编创以及舞蹈艺术作品的意识创新通常包括对情感、思维、情绪感受、创作目的等方面的创新,舞蹈的创新意识是思维创造的重要前提条件,而思维创造性又是意识创新的重要表现,两者常常相互影响,无法独立存在[1]。

(二)舞蹈编创创新意识特征

舞蹈编创创新意识的最显著特征首先表现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新颖性,有着别具一格的风格特色;其次表现出相应的社会传统性,具体是指舞蹈编创的创新建立在传统舞蹈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舞蹈的历史发展规律,展开一定的意识创新。最后,创新往往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与水平,推动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通过人民的努力以及国家的鼓励帮扶,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推动性与个体性,同时,由于创新发展过程中受到道德伦理观念等方面的约束与制约,因而还具有一定的制约性质。因而,在展开对舞蹈编创意识的创新过程中,还需要全面考虑到创新意识的几点特征。

(三)舞蹈编创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舞蹈是现代社会中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要将舞蹈艺术作品灵活展现出来,当中必然涉及到相关的舞蹈动作、结构、画面,而这些因素往往难以灵活的表现出相应的情感,这就要求要加强和提升舞蹈编导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充分将舞蹈艺术作品当中蕴含的情感、情绪宣泄表达出来,真正体现出舞蹈艺术作品的精神文化意义。舞蹈的创作并非只是将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组合,必须要融入舞蹈编导的情感、情绪,从舞蹈表演的节奏、快慢、结构、动作、画面感等多方面综合角度来展现出来,因而对于舞蹈编创以及舞蹈艺术作品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代社会背景下,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逐渐增加,而舞蹈艺术的不断创新是为了不断跟随时代的发展,更加贴合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通过舞蹈艺术表演,进一步丰富观众的精神世界;通过舞蹈艺术表演所迸发出来的情感,从而带动观众的情绪感受,不断传递出直击心灵深处的正能量,由此可见,舞蹈编创的创新意识从各方面角度出发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而,当前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对舞蹈意识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提升舞蹈编创创新意识有效方式探究

(一)提升舞蹈编导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

舞蹈具有较强的技艺性,它是将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对于舞蹈表演者的身体柔韧性、控制力、表演技巧等各方面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对于表演者的面部表情、情感表达、精神面貌等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表演者需要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来充分表现出舞蹈艺术作品当中蕴含的核心情感,从整体来看,对于表演者的动作性和抒情性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因而,舞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表演艺术,而舞蹈编导的创作、组织安排能力等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决定着舞蹈艺术作品的整体质量与表现水平,综合素质不仅表现在编导的舞蹈专业知识水平、审美视角,更离不开编导内心蕴含的丰富情感以及所具备的生活经历、经验、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文化内涵等等。一次完美的舞蹈表演必须有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舞蹈编导以及舞蹈表演者的相互配合,因此,对于舞蹈编导的综合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编导是保证舞蹈表演者与艺术作品紧密联系与配合的关键环节,需要具备实时创作、创新的能力。因此,只有不断提升舞蹈编导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加强对舞蹈编导专业知识、审美、创新创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提升,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完美的舞蹈表演[2]。

(二)有效激发舞蹈编导的艺术创作灵感

尽管舞蹈是唯美乐趣的艺术表演,但其本质上是来源与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向广大观众传递正向能量的。一般艺术的创作灵感皆来自于生活,创作者需要具备比平常人更加灵敏,通过艺术的角度去创作出别人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灵感,进而不断创作出更新颖的艺术作品,这离不开舞蹈编导的艺术创作灵感。所谓同一个作品,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舞蹈编导对于同一个舞蹈艺术作品依据自身的独特性都会展现出不同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想法,而正是这些不同的个体差异性,才得以使艺术作品表现出相应的新颖性,具备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及特色,从而促使更多高质量的舞蹈艺术表演作品相继产生,这与舞蹈编导的艺术创作灵感息息相关。因此,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有效激发舞蹈编导的艺术创作灵感,尽管灵感不是固定存在的,可遇不可求,但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有效激发创作灵感,使得灵感不断涌现,例如,营造轻松愉快的安静环境与氛围,或者走进日常生活,以外界的人或事物来充当素材,不断激发舞蹈编导的艺术创作灵感,真正实现一切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加强舞蹈编导关于思维、语言、结构方面的创新

舞蹈编创的创新意识具体表现在编导的创作思维、创作动机、创作目的以及创作情感、作品语言、结构等多方面的意识创新[3]。

首先,一般认为,思维通常产生于语言之前,思维的创新、创造与艺术一样来自于生活,在舞蹈编创过程中想要进一步实现思维的创新,首先应该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理解并加以感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构,使其转變为舞蹈作品编创时的素材。当然,思维不止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编导自身的思维想象与经历、经验、视角同样也是思维创新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舞蹈艺术作品的创新性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舞蹈终究是一门表演艺术,有着实际生活所不能比拟的优雅与内涵特征,舞蹈编导必须时刻从舞蹈艺术的角度出发,将搜集的相关素材以及具备的创新思维与舞蹈作品相结合,使其更具有艺术内涵,编导能够从艺术的角度到生活中加强思维的创新,将日常生活中具有正向能量、最纯粹优美的事物、素材加以融合,运用到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赋予舞蹈表演最完美的意义。例如古希腊最著名的十全十美的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通过反映古希腊真实的命运,发散思维从而创作出这一著名的悲剧。

其次是对舞蹈作品语言的创新,语言始终贯穿于舞蹈表演的全过程,不以具体台词的形式出现,而是借助具体的舞蹈动作加以表现。舞蹈语言充分体现出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舞蹈表演的真实美感,充分表达出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对于舞蹈语言的创新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将舞蹈编创在传统舞蹈表演形式精髓的基础上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结合,并擅于结合实际生活,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将其转变为艺术语言,利用两者碰撞迸发的“灵感”进行舞蹈语言的创作与创新,使得舞蹈语言具备一定的传统性、艺术性与独特创新性[4]。

最后是对于舞蹈结构的创新,舞蹈编创结构的创新包括对舞蹈语言以及舞台表现结构双方面的创新,语言结构是指编导运用思维方式在脑海中进行组织与构建,然后表现结构的方式充分体现,表现结构就像舞蹈的整体架构,语言结构就是舞蹈的主体内涵,将两者充分结合,进行结构上的创新,进一步推动舞蹈表演情节的情绪递进,加深舞者表演的情感状态。除此之外,在进行语言结构与表现结构的创新过程中应该依据观众的需求、编导的审美、价值观等进行确定,通常结构的文学表达有多种方式,如情节递进式结构,按照故事发展的正序加以展现;同时还有穿插表演、倒叙、时间与空间融合的结构等多种表达方式,以及利用舞蹈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状态来实现结构表达的创新,不同结构表现方式都能够加深舞蹈表演的情感表达,给观众以强烈的情绪感受,向观众传递更多的正向能量。

(四)运用适当方式提升舞蹈表演者形象的个性化特征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旨在充分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独特魅力。而舞蹈表演者作为舞蹈作品演绎的核心因素,舞蹈编创者形象的个性化特征则显得尤为重要。编导需要对于不同的表演者形象进行相应的把握与安排,需要更深层次地体现出舞蹈表演的鲜明特征,对于舞蹈表演者的形象、情感色彩、性格特征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规范,从而塑造出每一个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5]。

除此之外,对于提升舞台表演者的自身形象也应该加以重视,不断提高舞蹈表演者的身体素质,塑造表演者形体与整体气质的美感。舞蹈是一种动态表演形式的美的展现,定期对舞蹈表演者进行科学、合理、协调的各方面训练,包括表演者的形体、气质、动作、表演状态、肢体协调性以及反应的灵活性等等,全面提升舞蹈表演者的综合身体素质,避免表演者因“驼背”、“端肩”等不良习惯影响舞蹈表演的整体美感,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不但能增强舞蹈表演的完美性,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舞者的自信心,形成自身独特的表演气质,从根本上加强表演者对舞蹈作品的完美演绎,给观众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舞蹈表演。

(五)舞蹈作品编创关键要点创新

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对于舞蹈表演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要点也在进行一定的创新,首先是表演形式的多样性,舞蹈有着不同的类型,表演方式也有着多方面的表演方式,对于舞蹈的编创采用最为合适的表演方式,加以创新,促进舞蹈表演的真实感;其次,注意舞蹈表演整体框架的组成,保证舞蹈表演的内容与形式进行统一结合,在编创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合适的音乐伴奏当做情感演绎调节,增强舞蹈表演的氛围感,加深表演的感染力,充分体现出表演过程中所迸发出的情感状态与观众的情绪感受实现共鸣的效果,从而真正展现出舞蹈表演的文化内涵,实现舞蹈表演的真正意义;最后加强对舞蹈表演者情感表达、想象力以及乐感等方面的培养,促使舞者能够最大程度演绎出作品蕴含的真情实意。

结语

创新意识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将舞蹈编创与意识创新进行有效结合,可以进一步实现舞蹈艺术的创新性质,使舞蹈艺术创作人员不断创作出更加新颖、优秀、独特的艺术作品,丰富舞蹈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新在保留当代舞蹈艺术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精髓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进一步的意识创新。本文重点分析探讨了提升舞蹈编创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方法,以能够进一步创作出更加符合大众精神需求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华.当代舞蹈编创中的创新意识探究[J].艺术评鉴,2021(6):58-60.

[2]常俊勇,王旭杨.当代舞蹈编创中的创新意识探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10-12.

[3]管琳.舞蹈编导中创新意识的提升[J].艺术研究,2018:52-53.

[4]李涵冰.浅谈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J].中国科技投资,2017.

[5]刘天宜 .基于大学舞蹈教学中舞蹈意识的创新培养探究[J].北方音乐,2017.

猜你喜欢
舞蹈编创创新意识
论舞蹈编创过程中的音乐结构分析
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情之所至,舞之于形
浅谈三人舞《恋》的创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