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2020-09-05 10:54唐东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0期
关键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唐东奎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但是,怎样培育并壮大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思考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重在综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但是,怎样培育并壮大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基于此,笔者较浅显地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

农村土地制度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加快土地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大做出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的决定,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推动土地制度改革意义重要。一要加快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明确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推动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经营效率,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增加农民的财产收人。二要探索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改革,落实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的农户资格权、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权。通过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盘活宅基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收人、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二、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农民分享乡村振兴红利

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农民都面临如何才能分享乡村振兴红利的问题,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无疑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农村集体经济都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三农”发展、夯实基层基础的有力支撑。要把集体经济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尊重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利益联结,实现集体有实力、支部有能力、农民有收益。

发展集体经济,要立足优势、因地制宜。要突出特色,充分運用自营、合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坚持抱团发展、利益共享,拓展创收增收渠道。要选准路径,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忌“一包了之、一股了之”的传统模式,算好盈亏平衡账、提高投资回报率。要规范制度执行,完善民主决策、财务公开、股权分红等经营性制度,确保干有标尺、行有方向。要强化支撑,大力培养和引进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引路人,切实增强组织凝聚力和集体战斗力。修订完善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理顺村(居)“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关系,确保权责清晰、协同高效。要打破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瓶颈,做好建设、管理、运营之间无缝衔接。要通过专业合作社等方式,科学合理分配收益,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三、打造电商产业集群,内置化市场关系

农产品产地远离消费者市场,远离大都市圈,怎样跨越距离、信息的峡谷,把商品生产者、服务提供者与市场消费者联系起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难题。立足“直播、短视频+电商”等网购新业态,利用网络平台扩大信息传递功能,促进农特产品培育、生鲜食品加工、消费工业品制造、文旅农商融合,构建市场“朋友圈”,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互动关系,形成从田野到餐桌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借助农村电商、网络支付、商品物流等信息和物流网络,解决生产什么、卖给谁的问题,将市场关系内置在农民可控制、可掌握的范围内,可以及时地满足消费者的安全需要、多祥性需要,从而扩大市场容量、增加经济收入。

四、打造特色小镇,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

乡村产业的兴旺和发达,必然形成以加工业、服务业为为基础的特色小镇,产生聚集效应和名牌效应,这是产业的发展规律。产业的聚集,必然带动特色小镇的发展,进而推动农民的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将为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城镇化开辟一条新路径。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很多扶持特色小镇的政策,推动了乡村特色小镇的发展,但是,不少地方出现了人为造镇、“强迫”农民进镇的现象,不利于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要确保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一要科学规划、谋划产业布局。要认识到乡村特色小镇,是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服务业聚集的客观需要,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条件和发展规律,需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特性、地理区位优势,实施科学规划,避免把建制镇人为地确定为特色小镇,遍地开花地开展造城运动,防止特色小镇的空心化。二要完善小城镇特色产业的政策扶持机制,在项目立项、贷款、税收、国家投资等方面优先安排,鼓励城市工业下移,落户小城镇,深度开发和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支撑农村的就地城镇化。三要以特色小镇为突破口,探索宅基地的三权分置,适度促进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形成有利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土地制度。

我们应抓住乡村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中,以创新特色小镇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通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架通城乡资源流动的网络通道,以农民为主体构建乡村发展红利的共享机制,再造农村内部发展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