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运行员如何把握安全运行工作

2020-09-05 11:15顾祥浩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0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安全规范

顾祥浩

【摘 要】結合南水北调泗洪站泵站运行实况,从一个运行员角度看泵站安全运行问题。如何从识别到规范执行形成安全长效机制,最大限度挖掘发挥运行人员能力保证泵站安全运行。

【关键词】安全;规范;长效机制

如何安全运行一座泵站是每个运行员都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安全一直是空间超大系统,时间复杂演化,价值人性关联逻辑超大远化的人类难题。由此可见,一个泵站运行员安全工作务必要面向机电设备本身,熟悉机电设备性能结构原理及其时空问题发生演化特征及其价值关联,让我们泵站运行员在安全应对中处于主动。

一、安全运行泵站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

任何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人认识问题。有认知才有安全意识,俗话说挨过烫的孩子怕火,否则会无知者无畏,处于无意识状态,危险来临毫无知觉,安全还从何谈起。提高认识,强化意识,是人预防安全唯一途径,是由人内在规定的。认识是人保证安全通向价值的前提基础,让我们安全预防成为可能。没有认识,行动必然是盲目的。一个泵站涉及机、电、液、自动化、水工工程等多方面,是知识比较密集的工作场所,对运行认知水平要求比较高。我们运行人员只有系统全面认知泵站的所涉方面,才能有能力应对泵站安全运行中的问题。人的观察渗透理论,深度认知要求对象系统白箱化。知结构,懂原理,识变化。达到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是认知最高层次。举例说,例如泗洪站励磁运行巡视,当你走进励磁室,如何判定设备是安可靠运行技术状态只有你懂得励磁的会出现哪些故障,如调节器内部故障,快速熔断器故障可控硅触发同步信号故障,励磁电流电压传感器故障,触发脉冲故障,主桥缺相,灭磁失败,内外环调节器限制失效,pT断线故障,A/B调节器关键设置不一致交/直电源故障,调节器过热,双机通讯故障长时间不投励故障,双套调节器软件或硬件不匹配,起动回路故障,主断路器辅助接点虚接,过励限制,励磁输出开路,输出24Ⅴ电源,风机故障,可控硅触发同步信号断线,桩头发热,我们只有熟悉这些故障的原因、典型症状及处理方法,我们才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每次巡视踏进设备间才能看到更多,如同孩子望天空看到图景和天文学家仰望绝不相同。按照标准化逐条巡视完备性是不够的。我们只有把故障现象完全识得。才能更有力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其他电气设备亦同此理。这是一个艰巨的认知过程,积累过程,内化过程,也是安全的前提。设备性能正常判定,定量测算可靠性,人为操作无系统层级关联引发系统巨涨落。这是电气系统认知重点难点。认清工作对象时空结构效应及其对人价值需求影响效应是安全根本所在。总的来说,从经验记忆到细节历史对比是泵站运行员应对安全问题基本方法,上升到理论模型量化确定,系统整体判定是运行员安全工作理想追求。

二、其次是规范落实问题。

只有彻底认识了,才能自觉把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笃行不怠。成熟的规范都是行业成功的经验积累,经过反复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做法,这样做最可靠丶最适宜,规范一般蕴含经验教训,甚至血与火的事实作为背后支撑。规范是保证安全的根本。熟悉规范我们工作行为才能安全适宜。在复杂的工作环境敏锐察觉安全隐患风险的存在。如熟知危险源清单,就能很好完备预见安全风险可能的存在。按安全规范做事,当风险来临时就无致命之误。规范重点是把握对象性能时间变化节点,确保寿命期可靠性,难以确定的实行动态监测,特征数值量化把控。规范落实关键在人,除组织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保证外,还要科技投入,使人与危险源处于易直观识别的意识形态。全觉全知全能对于一个运行员来说是无法做到的,但是长期规范积累是可以逼近的。依靠规范积累和技术进步在规范中新应用,安全必将事半功倍。首先是组织规范,操作规范,主要工作工艺标准规范,教育规范,把这些成熟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其次,了解设备常见故障及其典型现象,深知其发生特点,演变路径及危害程度。最后是对典型的故障的处理规范做法,保证适当有效。回归常识,回到实践,回当下技术决定的刀耕火种的现实方式,寻找着手点和落脚点是处理安全问题常规有效方法,只有在不断技术追求,深化认识,完善的规范的历史对比中才能发现安全认知系统白箱化理想的高明之处。

三、最后是长效防范问题。

长效控制安全问题,一直是人类生存一个梦想。安全问题呈现两大类特征。一类是稳定反复出现,或人性内在决定经常会犯的错误引发安全问题,人们通组织化、制度化、标准化来实现本质安全。实践证明是可行的,通过定期检查整改对时间尺度科学分割,克服机电故障发生时点不可预料的特征,应对这类安全问题是可以长效实现。但安全还有另类特征,带有场景特点,这类安全问题发生带有机缘性,突发性,意外性,表现为超人认识能力之外,让人感到古老的生存困境问题,明天与意外谁先到来,脆弱的生命本身应对显得无能为力。这类安全控制讲究专业专家化,集体化,智能技术化和底线远离化,今天需要更多新技术参与,解决人的认识不足和能力不足,无法应对复杂性大系统安全问题。

加强新技术应用,注重物防技防,提高运行人员直观洞察力,快速反应力,便捷操控力,把问题处理于萌芽状态。在空间上,系统要素完备性交给人工智能大数据设备来更全面监控,在时间上,系统临界点问题故障特征计算捕捉在危急中更及时,在复杂中精准。空间上更着重危险源辨识,时间上更着重设备寿命在故障发生不确定性带来机器设备和人身的价值损害。着力构建以人性直观为最终目标的人工智能危险识别模型:在空间,时间,价值三大方向全面全程掌控安全,从静态到动态连续把控,从物到人自觉把控,安全工作就更透明化,能克服更多安全麻痹意识和侥幸心理,让运行员由无意识导致的安全风险大幅降低。由此可知,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一个泵站运行员只有和机电磨合的越久越深,越刻苦钻研,越有能力去应对泵站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

结语

安全工作认识是核心关键,规范是保证,长效机制优化永远在路上,一个泵站运行员按照空间通透,时间可预,价值逻辑可靠,自觉融入安全责任和能力从上到下压实到人,着地稳固的基层安全组织中,运行员就能牢牢把握泵站安全运行工作。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安全规范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