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格局的变迁:从多边强式竞争到联盟弱式垄断

2020-09-06 13:19周佰成曹启
求是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世贸组织

周佰成 曹启

摘 要:近年来,世界贸易正从单一大型化多边贸易组织内部的各国强式竞争演变为基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多个小型化贸易联盟之间弱式垄断的新格局。通过对欧盟、东盟等多个世界贸易体的分析可知,过去一段时间内各国为保证自身利益而寻求更为有利的贸易协定是造成世界贸易格局从多边强式竞争转为联盟弱势垄断的重要原因,这种趋势并非逆全球化,而是国家利益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程度被进一步强化的必然选择。这种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促使我国在应对维护多边贸易秩序的同时,应当寻求在贸易格局中新的定位,进一步开放。

关键词:世界贸易;自由贸易协定(FTA);世贸组织(WTO);多边强式竞争;联盟弱势垄断

作者简介:周佰成,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春130012);曹启,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博士研究生(长春130012)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测度与防范体系构建研究”(17JZD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市场一体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内在机理、经验证据与政策优化研究”(71703053)

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0.04.001

自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经济体系因美国短期融资全面撤回国内而崩溃起,各国开始意识到经济上对特定国家的过度依赖和过度的关税壁垒极易引起经济危机。而在“经济全球化”概念被提出以来,各类区域级乃至世界级贸易组织或联盟不断被创建,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到世界贸易组织(WTO)、欧盟(EU)、东盟(ASEAN)等包含贸易内容的传统区域性组织,再到欧亚经济联盟(EEU)、亚太贸易协定(TNA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美墨加三国协定(USMCA)等有相似政治、经济诉求的新兴贸易组织,都给世界贸易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从WTO近年来的争端不断、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角度来看,世界贸易格局正从单一大型化多边贸易组织内部的各国强式竞争演变为基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多个小型化贸易联盟之间弱式垄断的新格局,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世界贸易格局的未来走向引人深思。

有关世界贸易格局演变的问题上,很多学者做了深入研究。李晓(2018)认为“全球化本身是无法被阻挡的,更是不可逆的过程。我们现阶段所经历的一切,本质上是全球化的分裂”。不同于部分学者从世界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世界贸易格局变化的做法,李晓将美国的经济结构作为切人点,分析了美国的经济金融化和美元体系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①王学东(2019)指出“逆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回潮,是螺旋式上升与波浪式前进中的曲折性、复杂性的体现”。其分析了美、墨、加三国在贸易协定中的利益矛盾,并从利益矛盾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贸易协定中的制度缺陷,从制度问题的角度说明了全球化进程中回潮出现的原因。②关权(2018)通过归纳大量地区与国家的统计数据,不仅指出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趋势让世界各国都获得了利益,更指出利益分配的“不公平”是正常现象。其更加清晰地说明了国家、地区在贸易中分配的利益多寡是世界贸易格局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③

周密(2018)分析了WTO目前对全球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日欧贸易协定(2018年签署)不具有跨时代意义,而美、日、欧三方想通过两两协定打造大型自贸区的阻力也很大。其梳理了多边贸易体系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巨大作用,提出多边贸易体系无可替代的观点。④韩剑、王灿(2019)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证明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促进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的提高。计量方法的引入使得自由贸易协定对各国发展的影响分析有了更为可信的结论。⑤苏华(2018)分析了WTO目前面临的治理困境和美国在全球贸易和对华贸易问题上展现出的倾向,给目前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解释。⑥Kamal Saggi和Halis Murat Yildiz( 2010)通过建立均衡模型指出双边贸易实际上是促进了世界自由贸易的,且当自由贸易无法实现时,双边贸易可以达成多边贸易无法达成的提升福利的效果,这给目前多边、双边贸易体系共存的世界贸易格局提供了一定的依据。⑦2hao(2019)从贸易开放程度、主流贸易规则以及非法活动频率三个角度定义了国际贸易秩序,通过数据比较,得出2017年的国际贸易秩序和1996年WTO刚建立时的国际贸易秩序相仿的结论,为判断国际贸易秩序是否改变提出了一套新的标准。⑧Sena Kimm Cnangnon (2017)将1995-2014年的数据通过模型分析,并以各国人均真实收入代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研究多边贸易政策自由化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结论是多边贸易自由化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且经济发展程度較高的国家在多边贸易体系中获益更大。该结论更加清晰地体现出多边贸易体系对世界各国的重大作用,给更进一步的多边贸易合作提供了依据。⑨

综上所述,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世界范围内的多边贸易体系仍然是世界贸易格局的核心,能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利益。由于生产力、国际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自由贸易协定确实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了影响。但自由贸易协定不是逆全球化的,而是在全球化的基础上对多边贸易体系起到了补充作用,全球化实际上是不可逆的,目前的贸易摩擦是全球化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必然经历。但从组成世界贸易格局的各贸易组织角度对世界贸易格局变迁的原因及影响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分析各类贸易组织的相关数据研究世界贸易格局变迁的主要原因,希望文章能对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起到补充作用。

一、世界主要贸易体的现状及其数据分析

本文将世界主要贸易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型多边贸易组织WTO,第二类是以欧盟、东盟为代表的区域性多边贸易组织,第三类是近年来成立的以TNAP、EEU、CPTPP、USMCA等为代表的新型贸易组织。

(一)世界主要贸易体现状

1995年1月1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是取代了1947年关税总协定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是一个成员方政府用来解决彼此面对的贸易问题的组织。根据WTO官网记载,截至2016年7月29日,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64个成员方。截至2018年,WTO成员方总人口数量约为70.70亿,约占世界人口数的93.12%,成员方CDP总量约为82.63万亿美元,约占世界CDP总量的96.15%。①

1993年11月1日,欧盟正式诞生。截至2018年,欧盟人口数量约为5.1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6.76%,2018年CDP总额约为18.77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总额的21.84%。德国、法国等欧洲老牌强国的加入,保证了欧洲一体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是区域性多边贸易组织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1961年7月31日,东盟正式成立。20世纪90年代,东盟共同体的设想被首次提出。2015年12月31日,东盟轮值主席阿尼法宣布东盟共同体正式成立。东盟组建后,东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8年,东盟人口数量已达6.5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61%。2018年,东盟GDP总额达2.97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总量的3.46%。据东盟统计局公布数据,2016年,东盟CDP增长率达4.88%,2017年达5.29%,2018年为5.17%。

《亚太贸易协定》(TNAP)的前身是1975年在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推动下,由孟加拉国、印度、韩国等7个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所签订的《曼谷协定》。2005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部长级理事会上,《曼谷协定》正式改名为《亚太贸易协定》。目前,《亚太贸易协定》中成员国有孟加拉国、中国、印度、韩国.老挝、斯里兰卡。截至2018年,《亚太贸易协定》成员国人口数量已达29.8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9.34%。成员国GDP总额达18.3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总量的21.33%。欧亚经济联盟前身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组成的三国关税同盟。2015年正式更名为欧亚经济联盟,并在同年吸纳了新成员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条约》中称联盟将保障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的自由流通。据欧亚经济委员会称,2018年,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内部贸易额达597.2亿美元,同比增长9.2%。目前,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截至2018年,欧亚经济联盟人口数量已达1.8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3go-/o。成员国GDP总额达1.9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CDP总量的2.23%。2017年11月11日,原TPP内剩余的11个国家在日本的主导下发布联合声明,宣布新的协议已经达成基础性共识,并将协定名改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2018年12月30日,CPTPP正式生效。目前,CPTPP成员国有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和秘鲁。截至2018年,CPTPP人口数量已达5.0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63%。成员国GDP总额达11.05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总量的12.85%。2018年11月30日,美墨加协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截至2018年,USMCA人口数量已达4.9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45%。成员国GDP总额达23.48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总量的27.32%。USMCA重点关注的是汽车行业,协定对三国汽车制造业中的北美产地零部件比例、汽车生产工人的平均工资等都有相应的更高规定。对于乳制品、知识产权等美国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有相应的条款。

2018年,世界主要贸易体的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知,WTO作为世界多边贸易组织,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具有贸易上的影響力。欧盟作为区域性大型贸易组织,组织内成员国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约为三分之一,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东盟内部成员国大多数都是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欧亚经济联盟是上述七个贸易体中各项指标最低的,目前对世界影响力最小。TNAP和CPTPP两个贸易组织的进出口贸易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比重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成员国条件不同,二者的人口和GDP有较大差异。USMCA虽然只有三个国家,但其以更少的人口数创造了更高的CDP,值得注意的是,USMCA是唯一的进口商品价值比重显著高于出口商品价值比重的贸易体,反映了美、墨、加三国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世界贸易中担任的角色,与其他贸易组织成员国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分析新兴贸易体、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多边贸易组织现状,可以看出,新兴贸易体普遍存在国家数量较少、由经济较不发达国家围绕经济较发达国家建立、经济较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并在政治上不存在太大矛盾的特征。

(二)主要贸易体的历史数据分析

从历史发展数据上来看,由于WTO是世界级多边贸易组织,近年来也没有较大的成员变动,对其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意义不大。而新兴贸易体中CPTPP、USMCA又刚刚成立缺乏历史数据,因此,可以从历史数据层面分析贸易体发展情况的只有欧盟、东盟、《亚太贸易协定》、欧亚经济联盟四个贸易体。

图1显示的是欧盟内部进出口占欧盟商品进出口总价值的比重。可以看出,从2007年到2012年,欧盟内部进出口商品价值所占比重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其中出口的趋势比进口的趋势更加激烈,这可能与欧债危机在欧盟内蔓延,使得欧盟各国在进行欧盟成员国间贸易时偏保守的策略有关。尽管2013年起欧盟内部进出口比重都开始回升,但就出口状况来看,欧盟成员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对欧盟的依赖度相比过去降低的趋势也很明显。

图2显示的是欧盟进出口商品价值占世界进出口商品总价值的比重。可以看出,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欧盟所占比重都在大幅下降。由此可知,欧盟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实际上在近年来是在逐渐下降的。

图3显示的是東盟内部进出口占东盟进出口商品总价值的比重。可以看出东盟成员国间的进出口比重分别经历了一段稳定期之后都开始呈下滑趋势。也就是说,东盟成员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对东盟的依赖度也在下降。

图4显示的是东盟进出口商品价值占世界进出口商品总价值的比重。图中显示,东盟的进出口商品价值比重近年来一直在提升。这可以看作东盟作为一个贸易体在国际上影响力逐渐增大的一个标志。

《亚太贸易协定》成员国间进出口占《亚太贸易协定》成员国进出口商品总价值比重如图5(见下页)所示。①从图中可以看出,《亚太贸易协定》成员国间进口比重除2015年之外实际上呈下降趋势,经数据比对分析,2015年成员国间进口比重显著上升的原因是当年中、印、韩三国的进口总额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使得2015年成员国间进口比重显著上升。而成员国间出口比重近年来缓慢上升。简言之,《亚太贸易协定》的成员国间出口依赖性有所提升,而进口依赖性有下降趋势。

《亚太贸易协定》进出口商品价值占世界进出口商品总价值比重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成员国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上越来越大,即《亚太贸易协定》作为一个贸易体在世界贸易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间进出口占成员国进出口商品总价值比重、成员国进出口占世界进出口商品总价值比重如表2所示。由于该联盟在2015年正式更名成立并吸纳了新成员进入,因此只以2015、2016、2017、2018四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表中可知,成员国间进出口占成员国进出口商品总价值比重有显著提升,其他指标相对较为稳定,标志着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间进出口依赖性增强。

本文认为,在世界贸易组织或大型多边贸易组织中,弱化贸易壁垒,各国贸易主要依赖自身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充分竞争,这是一种多边强式竞争的格局;而以新兴贸易体为代表的小型联盟对外适当设置壁垒,对内进一步弱化壁垒甚至取消贸易壁垒,形成对联盟成员国贸易整体的相对垄断,但在全球化趋势影响下,这种贸易垄断是不完全的,需要联盟外成员进行有效补充,这是一种联盟弱式垄断的新格局。结合以上图表分析,欧盟、东盟这类区域性大型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对贸易体的依赖性正在逐渐减少,分析表明代表多边强式竞争贸易格局的贸易组织的重要性逐年降低,而《亚太贸易协定》、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间出口依赖性的增加,表明世界贸易格局正在向联盟弱式垄断方向转变。欧盟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在逐渐减弱,而东盟和《亚太贸易协定》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以此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上述各贸易体的变化,说明近年来新兴贸易体相对于传统的区域性贸易组织更能满足各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需要,随着新兴贸易体影响力的不断增加,世界贸易格局逐渐从单一大型化的多边贸易组织转变为多个小型化的贸易联盟,从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强式竞争转变为联盟成员国间贸易的弱式垄断。WTO的渐进边缘化正是当前世界贸易格局演变的重要体现。

二、世界贸易格局变迁的原因分析

以WTO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秩序发展至今,虽然带动了世界经济与贸易的高速发展,但其内部矛盾开始逐步显现。以WTO为例,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不断改变和复杂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减弱。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久受诟病,2019年更面临上诉机构瘫痪的风险;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内部也存在各国间的利益分歧,导致关键议题难以达成一致。2017年美国和欧盟同时对世界贸易组织提出质疑,表现出对单一大型化多边贸易组织的质疑已经开始全球蔓延。究其原因,是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时,各国可以通过大型化区域贸易组织,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寻求自己在世界贸易之中的定位,在这一阶段,贸易组织内部是多边强式竞争的,各国可以通过自身的禀赋来更多地获取世界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全球贸易增长的利益。而一旦经济增长放缓.在全球经济贸易逐步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将会诱发国家间贸易失衡,进而影响国家既得利益。这就是目前TNAP、EEU、CPTPP、USMCA等基于政治、经济关系所组成的贸易体所存在的根本意义,即在有相似政治诉求的联盟内部,各国可以适当调整贸易政策以稳定本国产业发展、就业等情况,但在全球化深人人心的当下,这种联盟无法做到完全在内部进行贸易,需要在联盟间进行合作。这造成了世界目前多个贸易体共存并相互合作的格局,也就是联盟弱式垄断的新格局。

本文认为世界贸易格局的这种变化并不是逆全球化的,相反,正是贸易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经过程,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家间利益博弈的必然选择。随着WTO的运行,过去一段时间内世界贸易的自由度越来越高,关税不断缩减、贸易壁垒不断下降,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可以预见的是,贸易全球化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个完全开放、没有壁垒,各国依靠自身比较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贸易格局。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经济关联度不断加强,同时部分贸易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部分国家既得利益受到损失。各国间组成贸易体,起到了互惠互利的作用。但归根结底,多边贸易体存在的意义.并非本着“互惠”原则建立毫无壁垒的贸易全球化,而是组织内各个国家可以借助贸易规则更好地从国际贸易中获取利益,是“惠己”的,若其无法实现,或者屈服于国家层面的其他更重要利益的时候,多边贸易体内部就一定会产生存在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各国有选择地开放市场,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全球经济增速却逐渐放缓的背景下兼顾对外贸易的正常运行和自身利益的保障,这种有选择的进一步开放市场使得各国组成了基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多个小型化贸易联盟,这是全球化曲折上升过程中各国关系的新特征,是各国在全球经济关联度加强导致国家利益在对外贸易中重要程度被进一步强化的必然选择。

首先,以美国为例,近年来美国人均GDP增长率显著低于世界人均CDP增长率。除去美国经济已经相当发达难以提升之外的原因外,贸易全球化使得国外的廉价产品强烈冲击了美国本土市场,也是美国人均GDP增速缓慢的原因之一。WIND数据库数据显示,2009至2018年间,美国商品的贸易逆差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长期的贸易逆差使得美国以汽车制造业为首的诸多产业受到冲击,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底层工人。这使得美国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大,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美国多次声称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美国不公,要求世界贸易组织修改规则,其原因就在于多边强式竞争的贸易格局不可能使得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利益最大化。想要达到这一目标,美国最好的做法就是通过签订多个以自身为中心的贸易协定来确立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强势地位。而事实上美国也正在这么做,美墨加协定的提出和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多次质疑,都体现出美国希望建立所有规则优先为美国服务的贸易体系。

其次,以英国为例,从历史上看,英国一直有着一种独立于欧洲的“孤立情绪”。英国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但是一直没有加入欧元区,表现出英国虽然通过加入欧共体通过贸易扩展促进了自身的经济增长,但依旧坚持自己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独立。英国在脱欧公投中最终做出脱欧的决定,反映出英国公民将英国经济上的问题至少部分归咎于欧盟的存在上。这一想法确实有一些现实依据。2006-2018年间,英国从欧盟的进口占从世界进口比重虽然较为稳定,但向欧盟的出口商品价值占向世界出口商品价值比重从62.69%下降到47.06%,也就是说,英国对外出口对于欧盟的依赖度正在逐渐减少。这使得英国人民愈发不能认同英国需要承担由欧盟的种种政治经济决定导致的不利后果,因此在公投中做出脱欧的决定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英国的经济发展相当依赖于欧盟,2018年,脱欧方案的迟迟不决确实是导致英国全年GDP实际增速仅为1.3%的重要因素,这是自2010年来英国GDP实际增速的最低值。①而又以2018年的英国贸易数据为例,据欧盟统计局统计,英国2018年向欧盟外国家出口商品价值约2181.29亿欧元,向欧盟内国家出口商品价值约1939.26亿欧元,二者相差不大。英国从欧盟外国家进口商品价值约2692.18亿欧元,从欧盟内国家进口商品价值约3013.29亿欧元,二者差距也很小,换言之,欧盟承担了英国一半的进出口压力。足以看出目前英国在对外贸易领域上还是离不开欧盟的,一旦英国彻底退出欧盟,这部分进出口将会有相当大程度的减少,对英国经济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从英镑汇率走低、金融机构对英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等角度来看,脱欧给英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相当之大。而英国之所以做出脱离欧盟的决定,原因是英国民众认为英国在欧盟之中获得的综合利益远小于英国所失去的,例如造成的移民等问题。

再次,东盟内部也并非完全安定。从图3可以看出,东盟内部商品贸易价值占其对世界商品贸易价值的比重在连年降低。自2011年起,东盟内部进口商品总价值占从世界进口商品价值的比重就开始显著降低,而出口价值所占比重从2014年起也开始降低,这说明东盟作为一个松散的联盟,经过了刚成立时的互相扶持共同发展的时期,现在从总体而言对东盟存在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渐降低。而具体到各國,据东盟统计局统计数据所示,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在2006至2018年这个时间段中在东盟内商品贸易总价值占其对世界各国商品贸易总价值的比重显著增大,老挝、缅甸、新加坡、越南在2006至2018年这个时间段中在东盟内商品贸易总价值占对世界各国商品贸易总价值的比重显著减小,文莱在2006至2018年这个时间段中在东盟内商品贸易总价值占对世界各国商品贸易总价值的比重先降后升,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则没有太大变化。这体现了东盟内部国家因包括自身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等在内的原因对外贸易情况的显著差别。在原有的世界多边贸易体系被新的国际贸易秩序挑战的当下,这种差别可能导致东盟内部的不稳定性增大。

而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也影响到了世界贸易格局。东盟、《亚太贸易协定》的成员国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这类贸易体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行的贸易政策自然会逐渐偏向对发展中国家有利。这切实地影响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导致了发达国家积极寻求对自己更为有利的贸易形式,推动了贸易格局的转变,而发展中国家也需要顺应这种格局变化,于是联盟弱式垄断的小型多边贸易协定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秩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旧有的国际贸易格局已经开始影响各国的既得利益分配,于是各国纷纷开始转向寻求对自己更为有利的贸易协定。这种协定通常是基于政治、经济关系,并围绕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达成的新型多边贸易协定。这样既可以实现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主导贸易走向,也可以让经济基础较差的国家借力发展本国经济,实现双赢格局。相对于目前国际上频繁发生内部利益冲突的大型贸易体来说,这类小型的贸易协定更适合当前的国际局势。而贸易格局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全球经济增速减缓使得对外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力增大,各国很难维持在一个多边强式竞争的贸易格局下共同发展,进而推动联盟弱式垄断新格局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为了保证国家自身的利益。而这种格局的产生绝不是逆全球化的,而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各国为兼顾对外贸易和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是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阶段。

三、世界贸易格局演变对中国的启示

目前,中国正面对世界贸易格局变迁带来的新挑战。一方面,在过去多边强式竞争的世界贸易格局下,中国可以凭借自身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在全球贸易中承担“世界工厂”的任务。但在世界贸易格局逐渐转向联盟弱式垄断时,奉行不结盟政策的中国通过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而随着近年来中国劳动力等成本的提高,制造业有向东南亚外迁的趋势,也危及到中国“世界工厂”的定位。洪俊杰、商辉(2019)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发达国家价值链环流和发展中国家价值链环流的“共轭环流”中居于枢纽地位。①为保证中国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良性互动,中国必须找到在新的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定位,维护中国在新的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利益,保证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李晓(2018)所说:“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也是全球化分裂成本或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必须客观冷静地予以应对。”②中国需要吸取历史教训,对内完善自身制度建设,对外坚持与邻互惠互利,稳健发展。在世界贸易格局逐渐向联盟弱式垄断转化时,中国和世界主要贸易体的贸易额增长速度可能会减缓,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也会相应削弱。中国需要根据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适时做出相应调整,以保证能从对外贸易方面获得最大利益。

第一,中国应努力与更多国家或贸易体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尽量达成一致,签订互惠互利的自由贸易协定。在新的联盟弱式垄断的世界贸易格局中,我国作为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国家,需要更加广泛且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我国已经分别与韩国、澳大利亚、东盟等国家或组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我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亚洲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也要努力和美国、欧盟、俄罗斯等重要大国或贸易体在对外贸易问题上达成一致共识,使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可能产生巨大变化的当下平稳发展,扎实进步。

第二,中国应坚持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系框架不动摇。目前,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作为世界大国,中国有维护世界安定和平的义务。而对中国自身来说,更加开放的世界贸易格局对同时作为进口大国和出口大国的中国才更加有利。联盟弱式垄断下的国际贸易应在全球化的框架下运行,中国需要继续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价值链枢纽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中国应尽力促成WTO的规章制度改革,努力保障多边贸易体系的运行,以保障世界贸易良性发展以及中国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同时,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进程,推动双边、多边、次区域和区域的合作机制的整合升级,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共享发展成果,合作共赢。③

第三,中国应注意自身进出口情况,及时进行结构调整,寻找自身在世界贸易格局中新的定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中国进出口货物分类金额,中国出口金额所占比重最多的分类是第十六类(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其后的按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是:第十一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第十五类(贱金属及其制品)、第二十类(杂项制品)、第六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等。中国进口金额所占比重最多的分类也是第十六类,其后的按比重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是第五类(矿产品)、第六类、第十七类(车辆、航空器、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第十八类(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钟表;乐器;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进口额)等。

从进出口货物分类金额比重情况上可以看出,我国进口比较偏向原材料和车船、精密设备等成品,出口则偏向用金属、化工材料、进口零件等加工的成品。说明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世界定位暂时还没有改变,自主研发、制造高精密设备能力弱。但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转变和中国劳动力、环境等成本的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担任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我国进出口尽量要摆脱外部依赖性、强化内生动力。这就需要我国增加研发投入,鼓励自主创新,支持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逐步摆脱“世界工廠”的初级定位,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第四,国际贸易规则制度有向“三零”原则(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发展的趋向。长远看来,“三零”原则的实现对中国利大于弊,但这个过程将是逐步且漫长的,中国应该为此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FTZ)有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海南,近期又增加了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作为新一批自贸区。中国可以在以上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降低关税,有针对性的进一步降低相应产业的市场壁垒,调整补贴政策,并根据试验区的效果进行相应的制度调整。这些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作为中国进一步开放的试点,收获的经验教训有利于中国在贸易全球化的进程中规避风险。

[责任编辑 国胜铁]

①洪俊杰、商辉:《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共轭环流论”:理论与证据》,《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第42-64页。

②李晓:《全球化分裂:成因、未来及对策》,《世界经济研究》2018年第3期,第3-5页。

③李建军等:《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制造质量视角的经验研究》,《商业研究》2019年第8期,第55-62页。

①英国CDP实际增速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①限于数据可得性,孟加拉国、老挝、斯里兰卡三国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但鉴于该三国可得的数据与中、印、韩数据差距巨大,误差应在可控范围内。

①本节人口及GDP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ldbank.org.c nl。

①李晓:《全球化分裂:成因、未来及对策》,《世界经济研究》2018年第3期,第3-5页。

②王学东:《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到(美墨加协定):缘起、发展、争论与替代》,《拉丁美洲研究》2019年第1期,第1-22页。

③关权:《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与难题》,《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20期,第6-17页。

④周密:《多边贸易格局难被双边协定取代》,《中国经济报告》2018年第9期,第15-18页。

⑤韩剑、王灿:《自由贸易协定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FTA深度作用的考察》,《国际贸易问题》2019年第2期,第54-67页。

⑥苏华:《特朗普政府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冲击及WTO的角色变化》,《国际经济合作》2018年第4期,第4-10页。

⑦ Kamal Saggi, Halis Murat Yildiz.“Bilateralism. Multilateralism. and the Quest for Global Free Trade”,inJournal of hzter-nationat Economics. 201 0.Vol.81 ,No.1 ,pp.26-37.

⑧ Zhao Yujia,“Is There a New Intemational Trade Order?",i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2019,Vol. 12,No.1,pp.93-122.

⑨ Sena Kimm Cnangnon,“The Impact of Multilateral Trade Liberalisa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ome Empirical Evi-dence”,in Economic Affairs,2017,V01.37,No.3,pp.397-410.

猜你喜欢
世贸组织
No.12 世贸组织: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减缓
在世贸组织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区域贸易协定与世贸组织管辖权竞合与协调
欧盟:正式就批准的农药向世贸组织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