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隐喻分析

2020-09-06 13:24安娜
北方文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兔唇追风筝的人弹弓

安娜

摘 要:《追风筝的人》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体小说,向读者展现了主人公的自我救赎之路。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意象隐喻,为小说增加了浓厚的文学美感和深刻的内涵。本人从风筝、石榴树、弹弓和兔唇四个方面的意象隐喻进行分析,力图使读者对这一部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意象隐喻;风筝;石榴树;弹弓;兔唇

《追风筝的人》是21世纪初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所写的一部优秀小说。作者用动人的故事向世人展现出真正的阿富汗及阿富汗人民的民族精神。小說自问世以来受到了众多的关注,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文中讲述了阿富汗少年阿米尔因背叛和陷害他的朋友哈桑,心中感到极大的自责和痛苦。经过多年后,这种负罪感依然存在。在知道哈桑已经被极端分子杀死,唯一的儿子索拉博处于绝境之时,阿米尔毅然选择去救助那个孩子,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最终,阿米尔救出了索拉博,为自己当年做的错事赎了罪,真正找到了自我救赎的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多个意象,让它们贯穿整部小说,不仅增强了文学内涵,更使读者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一、隐喻以及意象隐喻的概述

隐喻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它不只是一种修辞语言,更是种概念体系,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认知模式[1]。意象隐喻是常见的隐喻之一,通过隐喻或者象征的方式体现出来。对于隐喻来说,意象就是它表现的对象,同时也是其运作的依据。虽然意象和隐喻没有必然联系,但通过隐喻表现意象,能使意象具有更加浓厚的美学意蕴[2]。从定义来看,意象隐喻实际就是隐喻的使用者将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具体事务,也就是“象”来喻示其中所包含的深层的含义,即我们所定义的“意”。这种通过意象隐喻来表达更高层次的含义表现手法,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表达比较委婉含蓄,但是意义却更加深刻[3]。在《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作者采用了很多意象隐喻的手法,使小说内容更具欣赏性和深刻性。

二、小说中的意象隐喻分析

(一)风筝的意象隐喻

《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是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小说在一开始就提到了放风筝是阿富汗一项全民热爱的传统活动,充满了竞技性。“规则很简单: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4]能在放风筝的对抗中获胜是一件极其光荣的事情。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非常希望能在风筝比赛中获胜,因为这样会得到所有人的夸奖,特别是他的父亲。这是赢得父亲对他的喜爱的最好的方法。从风筝的实体来看,放飞的风筝在天空自由翱翔,遥不可及。它可以喻示人们想要又无法得到的所有向往的事物。风筝对于阿米尔来说就是遥不可及的父爱。所以他用尽一切努力也要得到。同时,风筝比赛的全民参与行为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民族的象征。后来,在极端分子的控制下,全国禁止放风筝活动,这无疑是在向读者喻示着阿富汗整个民族正在被压制。不允许放风筝意味着不允许人们追求幸福。但在小说结尾处,在美国生活的阿富汗人在举办活动时,风筝又再次被放飞,这进一步喻示着阿富汗人民是不会被轻易打垮的,人民心中仍存希望。放飞的风筝喻示着他们对阿富汗的未来充满希望。在结尾处,本来已经自闭了一年的索拉博在看到风筝后也禁不住有了一丝微笑,这进一步证明风筝对这个民族的重要,对每个人的重要。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放飞的风筝。

(二)石榴树的意象隐喻

主人公阿米尔少年的时候经常和哈桑坐在石榴树上玩耍、念书。石榴树记载了太多关于阿米尔和哈桑友谊的记忆。石榴树的成长喻示着阿米尔和哈桑之间友谊的成长。树干上甚至刻着阿米尔和哈桑友谊的誓言。“放学后,哈桑和我爬山它的枝丫,摘下一些血红色的石榴果实。”[5]石榴树结了果喻示着两人的友谊有了成果。但用血红色来形容石榴籽,又有另一种喻义。血是危险的、残酷的,代表着死亡。血红色的石榴喻示着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友谊充满了危机。石榴树的形容是最早出现在小说中的,这说明在作者心中,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是最重要的。在作者用血红色来形容石榴后不久两人之间的友谊关系就彻底破裂。在风筝比赛后,哈桑为了阿米尔去追逐最后一只掉落的风筝,却不幸被阿瑟夫几个困住,并被侮辱。阿米尔虽然赶到现场却没有施以援手。这件事让阿米尔内心极度自责,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发泄情绪。因此,在石榴树下,阿米尔不断地用石榴击打善良又无辜的哈桑,直到“哈桑浑身血红,捡起一个石榴。他朝我走来,将它掰开,在额头上磨碎”[6]。这一刻,被掰开的石榴喻示着友谊被人为破坏,不再完整。而浑身血红的哈桑也喻示着他将来的命运——死亡。石榴汁如同鲜血一样从他脸上滴下来喻示着哈桑死亡的样子——他被枪杀,头部中弹。在多年后,当阿米尔再次回到家乡,看到那棵石榴树时,树木已经苍老枯萎,但“我见到我所要找的,刻痕模糊,几乎全然消退,但它仍在:‘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7]。刻痕还在,友谊便不会消失。即使哈桑离世,在阿米尔的心中这份友谊还在。石榴树对主人公来说意义重大。

(三)弹弓的意象隐喻

弹弓虽小,却是一种武器。在小说中哈桑和他的儿子弹弓都打得很好,他们都是阿米尔的守护者。弹弓喻示着对主人公的解救。少年时,当阿瑟夫欺负阿米尔时,哈桑为他挺身而出,“哈桑把那根橡皮带满满拉开,弓上是一块核桃大小的石子”[8]。因此,年少的哈桑用弹弓解救了阿米尔少爷。哈桑时刻都在保护着阿米尔。多年后,当阿米尔重新回到家乡,再次与恶魔阿瑟夫对战的时候,在紧要关头,还是索拉博,哈桑的儿子,用弹弓救了他。哈桑在少年时说过的话,哈桑的儿子把它付诸现实了。他用弹弓射瞎了阿瑟夫的一只眼睛,解救了阿米尔,也替自己的爸爸报了仇。弹弓在小说中喻示着对阿米尔的解救。

(四)兔唇的意象隐喻

兔唇代表着残疾,不完美。哈桑一出生就有兔唇。在一个如此忠诚善良的人身上设定这样一个缺陷,喻示着哈桑人生的不完美。哈桑是阿米尔父亲和仆人妻子偷情的产物。出身如此的不堪,永远只能作为下人生活在阿米尔的家里,身份永远不能见光。哪怕阿米尔的父亲给他更多的关爱,请了很好的大夫把他的兔唇修补好,哈桑的脸上仍然有道淡淡的伤痕。在书中,阿米尔为了救出索拉博,不得不与阿瑟夫生死搏斗。而且,阿米尔被阿瑟夫的不锈钢拳套把上唇打裂,也成了兔唇。伤口虽然被修补好,但依然会有伤痕。阿米尔的人生也不再完整。他的不完整除了相貌有所缺失,还缺少了一个真正为他奉献全部的朋友,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个事实永远没有办法改变。

三、结语

作者用《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向世人展现了阿富汗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小说不仅思想深刻,写作的手法也相当成熟,大量的意象隐喻为整个作品增添了极大的光彩。风筝、石榴树、弹弓和兔唇的意象隐喻贯穿全文,含义深刻,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文中还有很多经典的描述,值得每个人去认真思索。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6–99.

[2]王琴,周洁萍.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隐喻解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63–65.

[3]徐静.小说《金色笔记》中的意象隐喻解读[J].学术论坛,2012(6):197–200.

[4][5][6][7][8]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7–91.

猜你喜欢
兔唇追风筝的人弹弓
误会引发的争吵
弹弓手击碎医院十几块玻璃只为好玩
误会引发的争吵
浅析《追风筝的人》中意象在刻画阿米尔与哈桑的关系上的作用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情与救赎
和小菲女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