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微博语言特点分析

2020-09-06 13:48卢心语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

卢心语

摘  要  人民日报微博自开通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相比起纸质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微博给我们以不同的阅读感受,除话题广泛、篇幅短小、格式特别、图文深度交互等特征外,它的语言风格亦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渗透在微博语言的方方面面,包括词汇的使用、句式的选择以及语言风格的呈现。

关键词  新媒体语言;微博语言;《人民日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0-0036-02

1  经济原则下的简洁性

不同于报纸的长篇大论,微博之微就在其篇幅之短小。要想在往往是个位数的句子中说清楚一件事,首先要遵循的就是语言的经济原则,即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充足的信息。例如:

紙媒:在上海交通大学,除了学子,扎根在洱海治理一线、带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团队十几年如一日的孔海南教授,在专业课中贯穿思政教育的刘西拉、乔忠东教授,打造大学生心灵花园和成长驿站的施索华教授,全力呵护学生成长成才的龚强老师,青年教师代表徐艳如、张娅、刘伟也出现在拉歌活动现场,寓意着几代人的青春之约、几代人的接续奋进。

微博:【青春为祖国歌唱!听交大学子唱出对祖国的爱】……在@上海交通大学,多位教授和学生们一起,用一曲曲动听的歌,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纸媒为我们描画了教授群像,每个中心词前都有一连串修饰语,表达细致具体。微博仅用“多位教授”四个字一笔带过,表达简练。对非关键信息的省略和对句子的浓缩体现了微博报道的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还体现在缩略语的使用上。例如:

【#人民直播#:走,去故宫过元宵节!】……@人民日报 约你一起进宫看看!速转给也想看的TA!

常见的有“速转”“速存”“官宣”“重磅”等词语,用在微博的标题和结尾。这种缩略语在微博中大量存在,使得表达既简洁有力。

2  合作原则下的灵活性

会话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概念,简言之,即交际双方互相配合以达到会话畅通的目的。但合作原则并非一套死板的规定。相反,由于可借助具体的语境,合作原则常常表现出灵活性。微博平台即是一种广义的语境,在此语境中许多词语都被赋予了新含义。如“戳”这个词,在微博语境下是“点击”的意义;“围观”“锦鲤”等词也通过引申、比喻产生了新含义。这些含义离开了微博语境往往难以被理解,在微博上却可以畅通地使用,体现出微博语言的灵活性。

微博语言的灵活性还得益于图片、视频、链接等的辅助。这导致了文字很多时候只承担引介的功能,更详尽的细节信息由图片或视频的内容承载。例如:

纸媒:2019己亥年元宵节期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于2月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微博:【太美!故宫上元夜第一波美图来了】“我的名字叫紫禁城,快要600岁了……今夜,一群博物馆人将我点亮,我在北京的中央,献给团圆的你们,一座壮观的城。

报纸必须记录具体详细的时间“2月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因其隐含读者并非只在当天;微博则因其“零时间”的传播机制而可直接使用“今夜”二字。报纸用“在故宫博物馆举行”说明地点,微博则使用“北京的中央”来表达,结合文字下拍摄于故宫的图片,读者便可得知其所指是故宫博物馆。这些现象说明:由于传播的时效性、超语言手段的辅助等因素,微博对于时间、地点乃至其他许多信息的表达可以更加灵活多样。

3  开放情境下的互动性

开放性是微博传播机制的又一大特点。开放性首先让微博传播变得情境化,一条条微博仿佛在进行直接对话,因此语言浅白通俗,带有口语化倾向,这与以书面语为主的报纸十分不同。开放性也让微博交际变得平等化,在微博上,无论是“大V”、官方媒体还是普通用户,都可以通过留言、转发、点赞来进行交流和互动。在这种机制影响下,《人民日报》也一改严肃正经的语言风格,力求让语言变得通俗幽默,以拉近和网民之间的距离,达到与民众的充分互动。

互动性体现在人民日报微博常用的“点赞体”和“致敬体”上。传统纸媒也使用过点赞和互动两个词,但远不及微博的频度之高。在这两种体中,点赞和致敬的对象既可以是个人、群体,也可以是某种行为、精神。例如:

【中国年轻人的样子!#00后已到达防疫战场#】当80后90后纷纷请战一线,00后也在尽己所能为防疫作贡献……为他们点赞,为中国的年轻人点赞!

【#30句话记录战疫之路#】每一句话,都有它的分量,都让人动容;每一句话,都曾记在心里,再看还是热泪盈眶……记住那些闪光的人们,致敬平凡与伟大。

在对点赞和致敬的呼吁中,人民日报微博既发挥了主流媒体在舆论中弘扬正能量的作用,又达到了和微博网民充分互动的目的,使正能量在网民的接续中传递下去。

相比起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带有较强的语气色彩,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人民日报微博所使用的疑问句往往带有对话的语气,以“你”字开头,向读者抛出;读者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以此形成互动的效果。有时也会省略主语“你”,直接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使得对读者心理状态的揣测不露痕迹,拉近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也营造出互动的气氛。例如:

【春节在家“必考题”看明星们为你支招!】春节回家,是不是总有一些“必考题”不会解答?2019春晚进行时为您献上五年春节三年模拟,教你如何应对春节大考。

【九个热词,带你看博鳌】……众筹、共享经济、文化旅游、人工智能、懒人经济…这些概念,你都熟知吗?不知道的,速速戳图学习!扩散!

疑問句、感叹句和陈述句配合使用让语气生动而富于变化,仿佛朋友间的日常对话,体现出强烈的互动倾向。

4  显著标准下的求新性

显著标准是指力求让表达醒目突出,以达到迅速吸引眼球的效果。由于微博平台本身就充斥着大量碎片化信息,信息的时效性又很强,如果没有足够的点击量,便会瞬间“沉”下去。“刷微博”一词就生动地反映了这种现象。显著原则运用在符号上,比如用【】括住标题,用两个#号括住话题,十分醒目。此外,标点符号的叠用、表情符号的使用也反映了求新、求显著的心理。《人民日报》作为官方媒体,微博的标点符号的运用绝大多数时候是符合传统规范的,这种情况下,显著标准主要体现为语言的求新性。

求新的突出表现在标题。《人民日报》微博的标题和传统纸媒的标题“分流”十分明显,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微博体”标题,典型的是A!B格式和A:B格式标题。在所整理的65条微博标题中,这两种标题格式占有较大的比例,分别达到了15%与17%。

在A!B格式和A:B格式中,A往往较短,是对整条微博主要内容的概括,有时也是表达情感、评价的词语。加上感叹号,表达情感的强烈,以调动起读者的情感、吸引读者的眼球。例如:

【太美!故宫上元夜第一波美图来了】

【好听!2019年春晚歌曲抢先听!】

《人民日报》标题则延续传统标题规范典雅的风格,如《老西关 正青春》、《上元月正好 故宫灯如昼》、《回应现实才有穿透力》等。有的标题善于化用传统诗词,使用排偶句式,形式上和谐平稳,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标题则对整篇报道的内容有极强的概括力,并且犀利精炼,让人读后印象深刻。相比之下,微博标题在求新中反倒显得同质化,有些甚至带有浓浓的“标题党”味。

可以说,随着扩散化、“零时间”、情境化传播机制下的微博平台以及微信客户端、新闻客户端的出现,我们步入了快阅读时代。在这个时代,新闻也被压缩,以适应快节奏的阅读与生活方式。但无须讳言,这也是一个浅阅读时代。如何在浅阅读时代保持语言文字的深度和力度,在求新的同时兼顾传统汉语优美、典雅的特质,而勿使一味的求浅、求新反而造成语言表达的化与贫乏化,这是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像《人民日报》这样具有引领作用的主流媒体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和担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曹梦媛.微博新闻报道的写作及特点——以人民日报微博中的新闻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1):152-153.

[2]秦僮.春节传统文化在微博中的传播机制与话语变迁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
中国奥运新闻报道的文化转向
《人民日报》、《读者》领跑2016报刊发行
《人民日报》否定“文革”释放积极信号
一名乡镇干部的评论稿为何屡上《人民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