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与实践成果报告

2020-09-06 13:30余军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项目教学情境教学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情境教学”“项目教学”“体验式学习”等教学理念,以“营造真实情境”,推动“文本与生活连通”为出发点,以关注热点事件和“时评审辩式阅读”为抓手,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为目标,是研制和推动中职语文、英语等基础学科“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系统实施方案,是跨学科教学“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实践经验总结。

关键词:情境教学 项目教学 体验式学习

本成果基于“情境教学”“项目教学”“体验式学习”等教学理念,以“营造真实情境”,推动“文本与生活连通”为出发点,以关注热点事件和“时评审辩式阅读”为抓手,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为目标,是研制和推动中职语文、英语等基础学科“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系统实施方案,是跨学科教学“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实践经验总结。在7年多的时间里,成果应用于深圳市近10所学校,建立了相应的教研机制,构建了“一核心、三技能”等媒介素养教育“能力体系”,“六融合、八手段”等“支持体系”,形成了“独立式、渗透式、组合式、融合式”四种常态课程,建设了有特色的“时评读写”“演讲与口才”等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了《思维训练教程》等10本教材,推广了“专题教学”“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模式,解决了语文等基础学科知识分割,脱离生活,核心素养难落实等问题。2018年9月,《中国教育报》以《余军奇:媒介教育的守护者》为标题报道本成果。该成果还在“广东省中职高考研究分会”语文和英语专题大会上向全省推广。

一.成果背景

(一)“信息技能型人才”:时代的新需要

网络等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深刻的影响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媒介与信息素养”成为新核心素养。中职人才教育面临“三个转变”:从“单一专业能力”向“综合驾驭能力”转变,从“技术操作型人才”向“信息处理型人才”转变,从“传统思维模式”向“人机交互思维模式”转变。中职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二)“跨媒介学习”与“思维发展”:政府的新要求

2012年联合国出版了《媒介与信息素养课程方案》,方案指出,“在当今世界,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获得信息的质量”。目前,英美澳等多国媒介教育如火如荼。

2014年,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将信息素养作为中学生八大素养之一。2016年,教育部委托研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理性思维”“批判质疑”“信息意识”“问题解决”列为核心素养的基本点。2017年,国家“高中新课程标准”发布,“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成为多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语文新课标还推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强调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媒介素养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维。媒介教育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武器”。

(三)学生媒介素养堪忧:学校的新挑战

当前师生媒介素养落后于时代发展。中职学生比普高学生上网时间更长,媒介使用的“坏习惯”可能更多,在虚拟世界,“拇指文化”,游戏化等浸淫下,更容易被沉溺(如网瘾),更易思维简单化、自我封闭、消费冲动、泛娱乐化、价值扭曲、主次不分、视觉圣化等。媒介教育是迎接挑战的新方法。

(四)真实情境项目学习:课程融合的新机遇

当前中职课程分科太细,知识割裂。而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往往是跨学科的,是综合的。核心能力也需要多学科来协同培养。打破学科界限,创造真实情境,在问题语境中进行项目学习,让学生获得对意义世界的整体性认识是大势所需。媒介教育正当其时。

二.成果形成过程

本成果依托6个广东省课题和6个深圳市课题,形成时间4年,实践检验时间7年多。2008年11月,主持人关于校园媒体文化的课题被立项为深圳市课题。2009年,龙城高中开设“时评读写”专题课,由此开启研究之路。2008-2012年间,依托普高和职高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形成本成果。期间发表论文7篇,汇编了《学校媒体建设与媒介素养教育》成果集。2012年12月,主持人的论文《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策略》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上,该文2013年4月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标志着本成果形成和实践检验开始。

2013-2019年间,成果先后在十多所学校推广和完善,其间编写教材10部;发表论文36篇,2门课程被评为“深圳市好课程”。2017年,成果總结为《学校媒体建设与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报告》,《新媒体时代校园媒体文化与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报告》《中职语文快乐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成果被中国传媒大学张艳秋教授等专家鉴定为优秀,被深圳市推荐参加2017年广东省成果评选。2018年,成果提炼成《共生媒介教育论》专著,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发行,该专著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三.成果内容

本成果是指导中职语文等基础学科开展跨媒介教育,提升媒介素养,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含研究报告、著作、论文、教材、课例、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是一套系统解决方案。

(一)构建了中职媒介素养教育能力体系

本成果应用媒介教育“赋权”理论、思维建构理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等,通过文献研究和企业调研,认证了中职媒介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中职媒介素养的概念内涵,形成了基于“共生”理念的媒介教育目标、内容等能力体系,策略和方法等支持体系,提出了在中职语文、英语、思想政治等学科进行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教育的“一核心、三技能、六融合、八手段”等系统方案(见下图)。

1.目标:一个核心。本成果以媒介素养教育为核心。在媒介教育过程中,又以发展批判性思维为“核心中的核心”,贯穿到各学科、各模块中,以促进中职公共基础课程连通和融合。

概念内涵:中职学生的媒介素养,包括媒介知识素养、媒介能力素养、媒介方法素养和媒介伦理素养四个方面。

目标体系:新媒介时代,媒介不单是载体或信息,更是虚拟关系、是生活本身。中职教育要在传统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自主自觉的具有良好共生能力和共享精神的“信息处理型工匠”。在此基础上,成果建立了二级和三级目标,形成一个“三级目标体系”(见下表)

2.内容:三大技能。媒介教育的内容很多,归纳起来有三大块,分别是“媒介认识与理解教育”,“媒介参与和建构教育”,“媒介实践与共享教育”,综合培养学生三大技能:媒介与信息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同时,围绕课程内容“由谁来确定”问题,成果创新设计了“由学生发起”,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了多方参与建设的“生本参与式课程内容设计”新尝试。围绕“如何组织”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项目、范例、专题或其它实践活动来实现的组织形式。

(二)形成了“六融合、八手段”等融合式课程支持体系

1.课程:“六融合”。知识和技能只有镶嵌在具体的情境中才更容易理解。在解决真实问题时,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是相互连接、交叉的;现在中职公共基础课脱离专业和就业,对核心素养培养不力。成果探索真实环境下媒介素养“跨学科”教学模式,提出了媒介教育融合式课程“六融合”思想,设计了媒介教育的目标融合、师生融合、内容融合、资源融合、手段融合、学科融合的操作办法。成果还提出了“课程、活动、环境”三种媒介教育实施途径。

2.课堂:“八手段”。知识只有在联系中才显示出意义。学习不应局限于个人内在的脑海中,必须将问题定位在真实世界中,将个人与生活联系起来。成果提出了聚焦热点事件,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八手段”,分别是议题讨论、专题学习、项目学习、案例教学、活动体验、问题解决、模拟训练、实战学习等,期望通过这八种手段,整合“线上”、“线下”等“素材性资源”,“人力”、“物力”等“条件性资源”,实现“以媒介教育为桥梁”的“跨学科”课程,实现教学内容的“跨学科融合”和教学目标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融合。

3.教材:“四原则”与“五方法”。总结了媒介教育教材开发的“四原则”,即“学生立场,生活视野,故事表达,师生共建”;媒介资源整合的五方法,即“分类、组合、改编、连通、创生”。

4.评价:“四重点”与“九标准”。成果建立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监控与评估制度。重视教学之前的“预备性评估”和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估”,通过学生作品、表演、展示、示范、评论、口述、简答题、档案袋等形式评估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重视“真实性评估”,以真实情境和任务为重点,对真实的问题和可能妨碍学习的问题提出诊断。对课程开发,成果提出了“合标、合理、合意”,“好读、好学、好用”,“好教、好改、好评”的媒介课程“三方面九标准”。

四.成果推广与应用效果

(一)成果影响力大,辐射作用明显

1.被政策文件采纳,服务教育决策。成果成为龙岗区教育局出台政策文件的依据,《关于加强龙岗区教育系统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的意见(深龙教[2011]36)》《龙岗区教育局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等均采纳了本成果的观点、方法和内容。

2.成果应用面宽,学生受益显著。(1)成果应用于多所学校。不仅应用于龙岗二职、龙岗中专、深圳市二职等职业学校,还应用于龙城高中、园山实验、光祖中学等初高中。(2)成果应用于多个学科。重点在各校语文学科推广,如龙岗二职、龙城高中结合语文学科,先后开设“时评读写”“阅读思维”“影视欣赏”等课程。成果还应用到英语、思想政治等共公基础课,电商、动漫等专业课程中,如动漫专业结合公共艺术课开设“立体构成”“视觉素养”等课程。(3)成果广泛应用到校园媒体和学生社团活动中。如龙岗职业学校依托校园电视台组织“中专校拍”等多个社团,开设校园“媒体技术”等活动课程。(4)学生思维能力显著增加,高考作文成绩较以前明显提高,参加各类竞赛屡获大奖。龙岗二职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社团建设优秀学校”。

3.成果受关注度高,多家媒体报道。成果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南方教育时报》、《深圳特区报》等12家主流媒体专题报导。《中国教育报》以《余军奇:媒介教育的守护者》为标题报道。《晶报》以《为中小学媒介教育拓荒》为标题报道本成果。《广东学习报》以校长专访《媒介素养,共生教育》为题,用了一个整版篇幅报道了本成果。

(二)成果带动作用强,师生受益

1.成果推动课题研究,教研氛围浓厚。十年来,累计完成媒介教育课题23个,其中广东省课题6个,深圳市课题6个,龙岗区课题11个。

2.成果推动论文、论著、教材出版。成果研制与推广期间出版2本著作,其中余军奇的专著《共生媒介教育论》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公开发表36篇论文,其中核心期刊10篇。

主编或参编教材10本,其中《思维训练教程》上下兩册正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主持或参与的“时评读写”、“演讲与口才”等2门校本课程被评选为“深圳市好课程”。

3.成果推动教学交流,教师成长迅速。课题组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获市级以上大奖11次,其中龙岗二职获得“全国信息化大赛”一等奖2次,获得全国美术成果展评一等奖、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多次。多名教师成长为市、区名师。

(三)省内外推广交流,引领职教课程改革

1.成果在深圳市获广泛认同。主持人成立了“深圳市余军奇名师工作室”和“龙岗区余军奇名师工作室”,以科研、竞赛、讲座等形式开展市、区教师培训。2017年底,余军奇在深圳市教育局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主题报告。

2.省内产生广泛影响,助力中职课程教革。2018年6月,余军奇组织成立了“中职高考研究分会语文专家委员会”,召开了“聚焦核心素养,促进课程改革”等专题研讨会,推广本成果。会后,全省12个市的40多所中职骨干教师受邀担任研究专家,200多位教师加入研究推广团队。

3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推动国际合作。受邀参与全国性培训交流活动。(1)成果参与人员多次受邀在全国师资培训等活动中讲课。(2)2011年12月,成果主持人余军奇受邀参加全球第五届传媒大会,推广深圳传媒教育经验,受到好评。(3)主持人两次受邀到香港,向香港同行介绍深圳媒介教育经验。(4)2015年,受邀到台湾首辅大学,与台湾教师交流。(5)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学校教师先后参与韩国永进、德国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交流活动。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体验式学习项目教学情境教学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