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外语教学改革

2020-09-06 13:30李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外语教学高校

内容摘要:审视中国的外语教学现状,学生的语言素质差强人意,学生往往注重应试,而忽略了语言的沟通性实用性,大大地限制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无法满足用人企业单位的需求。本文从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弊端,明确了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并努力探索出提高就业率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校 外语教学 教学策略 改革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1]当今经济快速发展,不断与世界经济相融合,掌握一门外语成为与全球化接轨的必备条件。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外语教育教学实践都存在着或多或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引起重视,从职业教育教学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应将基于就业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引入到高职外语教学中来,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很好的就业市场的衔接。

一.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现状解析

(一)学生外语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参加高考录取的高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但存在知识掌握整体水平不扎实的现象,不能够快速融入到高校外语教学的环境,适应外语教学的要求。另一部分高职生源是从中专、职业中学,这类学生由于学习环境及自身因素问题,通常学习自控能力差,没有学习目标和动机,之前外语基础及其薄弱,对于他们来说,升入大学后的外语学习会更加感觉吃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没有目标,没有兴趣,彷徨迷茫。

(二)学生学习目标局限,无法自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而知识真正的掌握一定是回归实践。但从目前来看,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规划中缺乏远见,把知识目标仅仅限于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等应试考试中,学习的内容仅仅限于书本上的背记,无法从社会应用实践的角度去自主學习,锻炼培养自己的外语综合能力。

(三)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专业知识结构缺失,教学中缺乏目标引导

在当今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中,许多老师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把学习重点放在识单词,记语法的层面,缺乏对现代市场的考察与了解,较少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素养和听说表达能力。此外,在高职外语教学中,许多老师虽然具有较强的语言教学经验,但缺乏专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医学外语等学科,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经验实训能力,一旦缺失相关专业技能,只偏重理论知识,少专业目标导向,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外语教师应告知学生外语人才的真正价值在于走出课堂,融于社会,学以致用。

(四)考核方式陈旧,缺乏职业规划

现如今在很多学校中衡量学生外语程度的往往是考卷上的分数,考级的等级,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听力、口语考核草草了事甚至不举行,考核存在着严重单一片面的现象。如果学校长期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待学生涌入社会工作的浪潮现实中,会出现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现象。而现在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方面也必将会挑选出知识理论充实,实践能力抢手的人才。老师应该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规划,设置多元化的外语素养的考核,这样才能带领学生在竞争激励的社会站稳脚跟。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强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外语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关键因素。提高外语教师团队建设,首先可以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吸收和引进,使得更多的具有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阅历的外语教师加入到团队建设,这也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打下基础;其次,要完善和丰富外语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学习,高职外语教学需要的教师是“双通”+“双师”型人才:“既通晓外语语言知识和外语语言教学技巧,又通晓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和实践能力。”[2],为此学校应设置相关奖励机制和考核,鼓励外语教师积极定期聆听专业课程,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容量;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院校参观合作等形式提高本校外语教师对就业导向的认识与落实;同时有必要让教师适时下基层进行企业实践和锻炼,接触和考察本专业紧密相关的社会现状并探索相关课程模式;此外还应积极动员外语教师和其他课程专业教师的交流和互动,让外语教师多接触行业专业知识,多探讨专业词汇的学习,更准确地把握专业名词的讲授。对于课程教材,教师也应积极研讨,不能仅仅限制于普通外语教材,应该结合本专业课程特色编写适合学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及教材。

(二)改变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知道高职院校主要在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市场岗位需求适时输送多元化人才。而当今许多院校仍是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学生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外语语言教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为主体不断参与其中,面对不同语言表达水平的学生,老师需要因人制宜选择相适应的教学交流方式。创造以“学生交流”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如情景教学法是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自我已有认知激发学生求知欲,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当今市场经济的需求创设相关问题情景,以此与学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可以大力倡导“任务教学法”,也就是“通过提供有价值和真实的语言材料,运用活的语言,使所选任务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学习任务的设计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交际性和拓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解决现实问题和综合语言的能力。”[3]任务教学法中,教师设计组织任务并引导鼓励学生探索完成任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程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做一份商务企划书,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外语辩论赛、情景剧表演等,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给予评分及激励性意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个学生会形成团队意识,也享受着探索语言学习过程的快乐。在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我们要重视考核方式的改革,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行业岗位所需求的知识与能力考试,如四六级考试,专业四八级,日语一级,J-test等考试,通过这类考试学生可以简单地粗略地评判测量自己目前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也有利于外语教师对于学生的综合程度进行一个大概的审视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三)创设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应用专业外语

语言教学一定不能仅仅依赖于书本,语言交流是核心,人与人的交流随着时间、环境、主题的不同而充满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如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但却仅限于模拟情景,具有单一性固定性,学生对于任务可以提前准备,也可以由老师引导,不具有问题的突发性灵活性,在学生的交流学习中无法全面的遇到市场活动中的所有问题。所以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势在必行。首先,学校可以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联系实习基地,突出职业院校办学宗旨和特色,让学生真正理解外语专业所必备的“职业化”,让学生们真正的走出课堂参与到企业实践当中,在生产生活中多交流,多表达,灵活思维,敢于创造。在实习实训阶段,实训基地其实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实际岗位的训练环境,在此环境中可以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是否可以平衡运用,企业也可将实践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反馈到学校,促使学校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更好的促进学院学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对于来校访问的外商外部机构,让学生参与其中,有机会与外国人进行真实情景的口语交流与表达;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闲暇时间寻找实践机会,不断增加锻炼自己口语及听力的机会,提升自身外语综合素质。

总之,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其实是对外语教学提出实用性的新要求。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应该把公共基础外语与实用性行业外语有效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只有让课程改革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顺应当今市场环境发展趋势,才能真正培养出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悦.浅议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0(4).

[2]缪秋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伊辉春.试论网络环境下高职外语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J].教育探索,2009(9).

(作者介绍:李新,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外语教学高校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