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中青年自嘲文化的互动传播分析

2020-09-06 13:48舒竞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社交媒体

舒竞

摘  要  文章以流行于青年群体之间的自嘲文化“柠檬精”为研究对象,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构建“柠檬精”的互动仪式链,分析用户参与自嘲文化的互动仪式,并以此来探讨青年自嘲文化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特征、群体互动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青年自嘲文化;互动仪式链;社交媒体;群体互动;情感能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1-0013-02

自嘲(Self-mockery),即自我解嘲、自我嘲讽,是处于窘境的人们为缓解尴尬氛围而采取的言语策略。自嘲者通过矮化自身形象的方式来释放压抑的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宽慰和精神愉悦。当前自嘲现象已经从现实社会延伸至网络社会,使用人群则以活跃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亚文化群体为主,呈现出青年集体性自嘲的流行趋势。

从本质上看,青年自嘲文化属于网络亚文化,是一种与大众主流文化相抗衡的次生文化。以“屌丝”和“废柴”的流行作为开端,“佛系青年”“真香怪”“柠檬精”等相继涌现,深刻反映出当下网络青年群体对社会生活所持有的焦虑、苦闷态度。在具有虚拟性、互动性、自由性和去中心化特质的新媒体情景下,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博弈日益彰显出强大的扩张力和影响力。

1  微观情境下的社会互动模型——互动仪式链

在众多关于传播与群体互动的研究理论中,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将研究重点转向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并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

“仪式”一词最早出现在人类学和功能主义社会学的研究之中,学者将“仪式”视为人类经验的一部分,用来解释社会整合的方式。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是一种相互专注的情感和关注机制,是人们的各种行为姿势相对定型化的结果,而人们做出这些姿势,则是用来形成和维持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1]。

互动仪式的发生需要四个基本要素:身体在场、相互关注并对局外人设限、共同关注的焦点和共同的情感体验。当这几个要素相互作用之后,参与互动仪式的群体成员便会产生群体团结、个体的情感能量(EE)、代表群體的符号和道德感。

2  自我排解与消遣的客体文化——“柠檬精”

“柠檬精”的字面意思是柠檬成精,用来表达自身嫉妒、羡慕的心情。该词最早出现于2018年的电竞圈,起因是WE战队的粉丝中存在大量不理智的女性粉丝,她们在RNG战队获胜之后,会对此发表一些尖酸刻薄、颇有怨言的言论,于是被人讽刺为“柠檬精”。

2019年初,微博上再次兴起了关于“柠檬精”的讨论,而此时的“柠檬精”已经从贬低他人幸福的代名词转向褒义的祝福,并延伸为自嘲式的网络热词。之后,与其相关的各种文化产品也随之出现,诸如“柠檬精”表情包、网络用语、短视频和周边产品等。

社交媒体在为群体互动提供良好的互动平台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符号的意义交换与传播。微博、微信、抖音和bilibili视频网站成为了广大青年群体参与互动、共享情感的场域,通过共享与“柠檬精”相关的文化符号促使人们的情绪发生碰撞,然后在群体内部持续发酵,最终凝聚为强大的情感能量体。

3  社交媒体中青年自嘲文化的互动仪式特征

3.1  身体共在的延伸:通过社交媒体增强用户共在感

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中指出,群体成员的身体共在是产生互动仪式的基本前提,也是产生群体身份的认同感和群体意识的基础。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物理空间的“身体在场”的先决条件已变得不再适宜,取而代之是基于网络传播所产生的“用户共在”。

对于群体互动而言,互联网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群体成员在物理空间身体不在场的缺陷。凭借共时性的信息技术,分散的用户可以统一聚集在虚拟社区中参与互动,然后采取发布微博、朋友圈评论、上传短视频和发射弹幕等仪式来表述与“柠檬精”意义相通的思想观念。

3.2  关注焦点的扩展:丰富的自嘲内容导致焦点多元化

一种文化群体的形成是需要群体成员有着相似的关注焦点和价值取向,这是产生交互意欲的连接点。然而“柠檬精”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不同身份和不同喜好的人群用“柠檬精”来释放自嘲情绪的地方也不尽相同。

青年自嘲群体不同于柯林斯对宗教教徒的理解,其内部没有统一的条例来硬性要求群体成员去遵守、专注于某个焦点,只要符合“柠檬精”的文化内涵即可。由于不同人之间存在生活环境、社会身份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伴随互动人数的扩充,“柠檬精”的指代含义也会随之变动,任何让人感觉到嫉妒和羡慕的事物都能成为“柠檬精”群体关注的焦点。

3.3  共同符号的增多:设置“局内人”与“局外人”的界限

符号是参与互动仪式的准入门槛,包括流通于群体之间专属的表情符号和语言体系。群体成员需要以这种方式来辨别谁是真正参与互动的“局内人”,而谁是“局外人”。除确认群体身份之外,符号还能被视为文化意象,将情感表达具象化。据笔者观察,“柠檬精”的符号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3.3.1  微博emoji表情

网络文化的发展和网络群体的扩大,键盘符号已经从简单的字符表情、颜文字表情、小黄脸表情逐渐演变为直观的图标表情。这些浓缩了日常生活物品的图标符号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之间沟通与交流的主要符号。2019年1月30日,微博表情符号增添了象征“柠檬精”的“柠檬脸”emoji表情。这个表情符号以柠檬为原型,搭配一张苦涩的人型脸,为其增添了诙谐的韵味。上线不久便收获大量微博用户的青睐,是热衷自嘲“柠檬精”的群体最常使用的表情符号。

3.3.2  表情包

表情包是人的面部表情在媒介上的延伸,用来隐喻自身的喜怒哀乐。通过拆分和拼贴来组合元素的方式,“柠檬精”的表情包大致可分为纯文字、纯图片、图文结合和动态GIF图片和微信“柠檬精”专辑表情包。作为青年自嘲文化群体释放情绪、共享情感体验的连接纽带,“柠檬精”表情包在群体互动中起到了传情达意的作用。同时,符号意义也不再局限于图像表面上的直接意指,更多的是体现在具有深沉韵味的意涵层面,建构起群体成员间的身份认同感。

3.3.3  网络流行语

丰富的语言体系是构成青年自嘲文化的基础元素之一,也是群体之间传递情感的信息载体,发挥着情感动员的功能。例如百度第一贴吧“李毅吧”,就曾用“帝吧出征,寸草不生”的口号来确认群体身份,调动群体成员的情绪。

在互动传播中,青年自嘲文化群体内部延伸出许多与“柠檬精”有关的网络流行语。比如:“真酸”“我柠檬了”“我恰柠檬”“今天也是为别人的爱情而酸”“今天也柠檬了”“此时一只柠檬精路过”“柠檬树上柠檬果,柠檬树下你和我”等。变现改动常规用语之后,但凡带有“柠檬”字眼,或者是间接表示“柠檬精”含义的句子,都可以被囊括在这一套话语体系之内。这些网络流行语既是微博话题讨论区、微信推文留言区、抖音视频评论区以及弹幕区中最为常见的语言符号,也是网络自嘲群体参与互动仪式的表达方式之一。

3.4  共享情感的强化:群体互动的内在精神文化需求

“柠檬精”的流行意味着社会生活发生了某种新的样态,符合人们内在的心理诉求。互动仪式连理论认为共享情感贯穿于互动仪式的全部过程,拥有共享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维系互动仪式链的另一条件。

3.4.1  宣泄个人情绪

受限于社会道德的约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会出于嫉妒就做出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但是网络的匿名特质却放大了人们内心的真实欲望。社交媒体为用户营造了一个既能自由表达观点,又能合理宣泄情绪的互动空间,再搭配多元化的“柠檬精”文化符号,使之完美契合了受众需求。

3.4.2  寻求群体归属感

人类在本质上是一类喜欢群居的生物,在群体形成之前,人们会因为害怕孤立感,而产生强烈的集体归属感。通过传播“柠檬精”的表情符号,能够让抱有相同价值观念的人们迅速聚集,使其感受到来自同类间的舒适与安全,从而在互动仪式的过程中形成群体所固有的归属感。

3.4.3  诉求情感上的快感体验

意见领袖能够制造和引领舆论话题,吸引更多的用户个体前来参与讨论。个人在跟随舆论走向的同时,也能在集体的狂欢氛围中释放被压抑的情绪,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快感。

4  交互式新媒体情境下群体互动的影响

4.1  实现身份认同,加强群体团结

互动仪式的参与者在关注点与情感的互相连带中,能够产生一种共享的情感体验与身份认同,进而形成新的社会定位与社会形象[2]。“柠檬精”的流行现象便是网络自嘲文化群体进行自我归类的结果,对自嘲身份的确认会促使他们自觉服从于群体,从而在网络社交平台引发一系列的集体性互动行为。

4.2  交换符号资本,凝聚个体情感能量

符号资本是“进入互动仪式或群体所需要的文化资本和社会技巧,是成员之间沟通的媒介”[3]。找到与自身的符号资本相似性程度较高的对象进行互动,会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获得情感上的舒适与满足感,最终凝聚成个体情感能量。

针对“柠檬精”的互动仪式链,其所指的符号资本是那些能带给群体成员身份认同感的群体符号,并以发送、转发和打赏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带来物质上的资金交易,还能基于个体的情感能量汇聚为流动于群体之间的巨大力量。

4.3  产生道德感,维护群体符号

在特定情境下,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会唤起参与者的神经系统。遭遇违背者的侵害后,来自人际交往的不适感会让群体产生危机感,为维护群体符号,成员们会采用语言攻击来调和群体互动中的不和谐因素。

“柠檬精”群体内部具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对于有损于集体形象的言论,他们会予以抵制和反击。随着群体互动频率的增加,成员间的道德责任意识也逐渐增强,使得“柠檬精”群体的分享信息和情感的方式呈现出“趋同性”表征特质。此外,群体成員在维护群体符号和群体形象的同时,也能加深对“柠檬精”的喜爱程度,而由此引发的情感共鸣则会一直延续到下一次的互动仪式之中。

5  结语

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了社交媒体中以“柠檬精”为例的青年自嘲文化关于互动传播的特征及影响。首先,社交媒体为用户参与群体互动构建起一个虚拟的际遇空间,为互动仪式提供公共场域。其次,共同关注“酸”的焦点又会引发群体成员之间的情感连带,并在交换符号资本的过程中凝聚情感能量。最后,群体互动所产生的影响是具有双向性的,不仅能实现成员个体的身份认同,使其获得情绪上的快感与满足,还能将这份情感效益反馈回群体内部,在道德感的调动下加强群体团结,维护群体符号。

作为新兴的青年自嘲文化,“柠檬精”已经成为了当下青年群体自我安慰的另一符号载体。需要注意的是,集体自嘲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情感诉求与表现,其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因此,我们需要用理性、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这种兴起于新媒体情境下的生活方式,将目光投射于群体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情况,让网络亚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77.

[2]吴迪、严三九.网络亚文化群体的互动仪式链模型探究[J].现代传播,2016(3):17.

[3]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56.

猜你喜欢
社交媒体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分析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分析
网络事件传播中公众焦点的转移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论社交媒体助推大学生创业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