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记住不幸,更努力寻找确幸

2020-09-06 14:04盛玉雷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5期
关键词:加缪虚构论点

盛玉雷

在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中,不少人重新捧起了那些“沉重的书籍”(“沉重”照应“猝不及防”,此情此景,含义丰富),比如加缪的《鼠疫》、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普雷斯顿的《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毕淑敏的《花冠病毒》(记住这些作者和书名吧)……这些疫病灾难类文学作品,或是虚构,或属纪实,但都击中了读者的软肋,也受到了格外的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摆出一些疫病灾难类文学作品,引出话题,属于议论文的“是什么”部分。)

人类总是渴望平安,灾难却从未远离过人类社会。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的作品,很多都是写照现实。(揭示文学作品的本质。)从病毒的肆虐蔓延到市井的人间百态,从英雄的舍命相争到个体的命运起伏(“从……到……”的运用往往是文章内涵丰厚的细节表现),这些细节描写就像是一种“神预言”,与现实发生的状况多有相似,由此产生了极具张力的纠葛:荒诞、无奈、疼痛、分离、真诚、牺牲、成全、坚守……(将“纠葛”细化出这么多内涵,没有相应的积淀能做到吗?)正是在感同身受的情感里、在设身处地地思考中、在意味悠长的警醒里(“在……里……”的铺排揭示了文学与心灵的共鸣处),文学与心灵产生了共鸣,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被打破。这是疫情文学当下流行的精神意义,也是灾难作品长久不衰的现实价值。(总说灾难文学作品具有当下流行的精神意义和长久不衰的现实价值,总领下面三段的分述。属于议论文的“是什么”部分。)

毫无疑问,或许从中读出了苦难。(分论点一)一场疫情,侵害的不仅是人的身体,更有心灵上成年累月的伤痛。加缪写道:“鼠疫带来的梦魇将永远萦绕奥兰人的心头,如这荒谬的世界。”(引用加缪的话印证疫情会带给人永久的身心伤害。)尽管《鼠疫》里的世界是荒诞的,但人们对疾病的恐惧是真实的,对死亡的悲伤是真切的。如果说文学里的情节刷新着认知,那么现实里的情景就是在冲击着心灵。在眼下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中,许多同胞失去了生命,一些家庭遭受了重创,所有人都遭遇了考验……(文学之“真”往往观照着现实之“真”,书写着感同身受,也提醒着不能忘记。)铭记那些犯过的错、经历的痛、面临的困(这组整句,好!),铭记那些离去的兄弟姐妹、骨肉同胞,才能让逝者长眠,让心灵永恒。(“为什么”部分递进式分论点一:毫无疑问,或许从中读出了苦难。)

不出预料,也会从中萌生反思。(分论点二)正如有人说,面对灾难“不哭,也不笑,而是去理解”。在灾难中思索人性与文明,是这些有关疫情的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提炼出反思的关键词:人性与文明。)每一次灾难都是一场噩梦,关键是梦醒时分的沉淀与洞察。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不仅用史家的冷峻记录下了灾情,更洞悉了灾难之后制度的败坏和人性的凋谢。(“制度的败坏和人性的凋谢”,这话太深刻了!)后人由此发出警示:“瘟疫消灭的不只是雅典人的身体,它更摧残了雅典人的灵魂和德行。掩埋在人性深处的脆弱、自私和邪恶在瘟疫的阴影下乘机复出。”(具体阐述灾难之后“人性的凋谢”:脆弱、自私、邪恶。非有相当洞见,不能言及此。)可以说,比瘟疫更可怕的是灵魂的沉沦。越是灾难降临的时刻,越需要呼唤文明之光、坚守人性本质。(拨亮应当树立的东西)(“为什么”部分递进式分论点二:不出预料,也会从中萌生出反思。)

但请相信,定能从中寻觅到希望。(分论点三)灾难,是人类无奈的“悲怆奏鸣曲”,也是闪烁人性光辉的“命运交响曲”。(两“曲”的比喻十分贴切。)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疫情与爱情互相成就;在加缪的眼中,“即使世界荒芜如瘟疫笼罩下的小城奥兰,只要有一丝温情尚在,绝望就不至于吞噬人心”,悲凉之外总是维系着希望。(两个举例都是先引用再阐述,引用得恰到好处,阐述得精简有力。)当方舱医院里跳起久违的舞蹈,当各地工厂中响起机器的轰鸣,当援鄂医疗队受到至高的礼遇……(一句一例,高度概括现实。)蓦然发现,我们不只有肝肠寸断的悲伤,还有高风亮节的精神,更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不只有……还有……更有……”的句句紧追,让希望之光越来越亮。)(“为什么”部分递进式分论点三:但请相信,定能从中觅到希望。)

实际上,无论是神话的浪漫想象,还是文学的灾难哀歌,不管是史家的冷峻直书,还是哲学家的深邃思考,归根结底的母题都是如何认识灾难、記录灾难、铭记灾难、反思灾难。(归根结底出各类作品的母题,由现象到本质。)对作家们而言,“当我们真的写不出优质的灾难文学时,不如就喊一声:加油!这比硬写、瞎写、乱写要强”。(言作家创作要真诚。)而对读者来说,不妨翻开轻盈的书页,阅读其中每一个隐喻;细数度过的时日,记住当中每一种情感。(“翻开”“阅读”“细数”“记住”等用语,暗含情怀。)来一场内心的洗礼、精神的涤荡,让我们不至于健忘,更不至于傲慢。(暗示傲慢更可怕。)“过去的终将过去。”用力记住不幸,更努力寻找确幸,或许这才是阅读灾难文学最该有的样子。(“怎么办”部分提出建议:创作灾难文学要真诚,阅读灾难文学要“用力记住不幸,努力寻找确幸”,点题并归结中心论点。)

(摘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

总评:这是一篇谈如何正确阅读灾难文学的文章。首先由题材决定,文章会富有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作者的阐述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它言及了灾难文学的三个现实价值:让人读出苦难、让人萌生反思、让人觅到希望——非有相当洞见,是道不出这些真谛的。不仅如此,这篇文章还很富有人文情怀:既有拨乱——对待灾难,不能健忘、不能傲慢,不能脆弱、自私和邪恶,也有点亮——我们不只有肝肠寸断的悲伤,还有高风亮节的精神,更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这份人文情怀也是为文者的一份道义。同时它还是一篇很具典范的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井井有条。其中“分析问题”部分是主体,采用了三个整齐而层进的分论点:“毫无疑问,或许从中读出了苦难”“不出预料,也会从中萌生反思”“但请相信,定能从中寻觅到希望”,每个分论点都是先采用四字短语提顿,再采用“或许”“也会”“定能”等虚词推进,显得精简有力;而且从“苦难”到“反思”到“希望”的逻辑安排,让行文有意收束在“希望”的人文曙光中,也是一份温暖情怀的体现。

猜你喜欢
加缪虚构论点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虚构的犹太民族?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
漫画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历史证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