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美如画”介绍清楚

2020-09-06 13:33阮德新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美如画火烧云萧红

阮德新

《火烧云》作为精读课文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习,对接本篇课文学习,课后用3道练习题细化了训练要求:背诵第3~6自然段;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了解的;读读下面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这些学习目标和要求,为我们解读文本指出了方向:课文把火烧云描写得美如画,而这种美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的具体变化中得以呈现的。

一、丰富的“色变”

萧红虽然是用文字来描绘火烧云的景致,但一点也不比高明的画家逊色。她用诗意的文笔,为读者精心尽情地描绘了一幅以红色打底的席天卷地的巨画。

这幅巨画初现时,“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您老是金胡子了”。画面中出现的这些乡村里特有的人和物,是从近处开始着笔,每种景物的颜色变化她只用一笔就完成了,足见萧红是个语言运用的绝顶高手。在展现火烧云初现时天地万物色彩发生变化的场景,萧红选用了一组句式相同的陈述句,十分逼真地把火烧云发生时的一瞬间天地万物所发生的奇特的变化集中呈现。最传神的是老头儿的胡子变成金胡子,就连同前面出现的狗、鸡和老人、孩子都被带进了一层神话世界之中。这就是萧红文字表达中的独特魅力所在,读这样的文字,不由得与她一起抬头看天,眼前那绚丽夺目的火烧云正在升起来呢。

巨画画幅延伸,天空中仿佛铺上了巨幅的锦缎,“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一回,萧红索性以火为笔,恣意涂抹天空,绚烂缤纷的色彩比川剧变脸变得还要快、还要丰富多姿。在她的笔下天空的云彩变幻出更加丰富而绚丽的颜色:红彤彤、金灿灿,梨黄、葡萄灰、茄子紫,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这些丰富、美丽的色彩体现了萧红在语言运用上高度的创造能力:第一类,“金灿灿”“红彤彤”,这两个“ABB”形式的词语表达的色彩的方法不新鲜,两个词语前后搭配,形成了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读来足以让人想象那是神仙的宫殿里才有的境界;第二类,“葡萄灰”“梨黄”“茄子紫”,采用“葡萄”“梨”“茄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加颜色来表达的色彩,使其色彩的细微感就如在眼前,具体、真切、明晰、独特;第三类,“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这类色彩组合既自由又最具创造性,特别是最后一种是把一种颜色(灰色)和一种颜色组合(百合色)后进行再组合,组合的方式是用两个“半”字把两种颜色连在一起,这更能表现火烧云色彩的丰富多样。萧红运用这些手法来描述天空火烧云的颜色,不仅能够清楚地介绍火烧云颜色,而且与采取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描写相比有更强的表现力。

这些词语表现火烧云色彩变化的词语,在课文中是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加以呈现的,集中体现的是具体可感色彩的变化,在这一自然段的结束,萧红还用模糊的方式补充说火烧云“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萧红这里说的“说不出来”“没见过”,并不意味着这些色彩不值得一说,而是说这些色彩比起以上的色彩更丰富、更绚丽,其变化和美丽无法用语言来加以表达,因而更加令人神往了。教学至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上述第三类表达颜色的方法,自行将天空中那些“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创造出来,还可以互相比一比谁创造的颜色最迷人。

二、奇妙的“形变”

在火烧云极多的变化中,除了上述颜色的变化,还有形状的变化。其实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萧红将两者分开进行表述,一方面是行文表达顺序上方便的需要;另一方面火烧云最先吸引人的也正是颜色变化。

在接下来的课文中,萧红放慢了节奏,不再像介绍颜色变化时“一会儿……一会儿……”地变化不停,而是在“一会儿”之后,慢慢推出了一组专门表现一组形状变化的情形,共计推出了三组:一匹马、一条大狗和它的小狗、一头大狮子。

以描写一匹马的形状为例:“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在这幅描绘形状的画面中,不仅摹画了火烧云的形状和变化带给人的视觉享受,而且通过连续的细致观察让这幅生动的画面平添了许多情趣。先看马尾巴的描写,本来马头向南,相应的马尾巴就会向北了,但萧红观察到的是马尾巴竟然是向西的,这说明萧红的目光投过去时,看到了马尾巴在摆动中恰好停在西面的那一刻,所以在后续还交代看云彩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再看马的整体姿态——“跪着的”,能够看出马“跪著”的姿势,本身就是在想象加猜测的结果,也是为后续“等人骑上它的背”留足了想象的空间,这是哪位仙子的坐骑呢?带着这样的想象来读这些充满魅力的文字,能够感觉火烧云的世界更充满了神奇。

这就是萧红驾驭语言的能力,特别善于带领读者进入火烧云的世界神游,好像她有着一根神奇无比的手指,指着你再去看、去观察:那条大狗带着它的小狗,还有那头威武的大狮子……而当你睁大眼睛想看个究竟时,像那匹跪着的马一样,大狗小狗一起不见了,威武的大狮子也找不着了。其实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无论是云彩的颜色还是形状,都找不到开始觉得的那个样子了。萧红是怎样把这种瞬间变化的情形清楚地加以介绍呢?

首先,她在选择火烧云形状的对象时,不是植物和其他静止的东西,而是像马、狗、狮子等一类平时就很喜习惯活动的动物,而且它们的动作本身就很迅捷,因此这些形状自身在想象中相应地就具备了快速变化的可能。

其次,天上云彩的形状本身就是变化无常的,而且往往不同的人看会像不同的东西,火烧云的形状也一样,比如,萧红看到一团云像一匹跪着的马,别人看去或许是远处一座山的影子,但山与跪着的马匹,本身就属于静态的东西。萧红在观察火烧云的景象时,不仅有天真热情的眼睛和敏感善思的心灵,而且还善于把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用灵性的文字表达出来。

课文在最后呼应开头,写火烧云下去的瞬间:“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这个表达似乎告诉人们:世界上那些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就像美丽的火烧云一样,绚烂至极,转瞬即逝。只是萧红从孩子舍不得的角度进行表述,一方面说明孩子十分喜欢、迷恋绚烂之极的火烧云,另一方面也暗示孩子们要学会珍惜那些瞬息即逝的美好事物。

基于以上解读,就可以引导学生有效把握课文是如何清楚地介绍火烧云在颜色和形状方面变化的特点。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凤凰学校(244041)

猜你喜欢
美如画火烧云萧红
雪后泉城银装素裹美如画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火烧云》的“变”
美丽的火烧云
城西九井溪风光
火烧云
双鹅
萧红墓畔口占
火烧云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