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内容审核策略

2020-09-06 13:46张莉婧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监管数字融合

摘  要:出版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多模态、跨媒体数据组成的挑战,导致内容审核面临新的挑战。数字内容呈海量性、多样性、复杂性的发展态势,造成内容审核成本更高、审核效率更低、审核精确度更难以把控等问题,阻碍了内容审核发展进程。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原有数字内容审核工作基础上,采取严把意识形态关、制定统一性审核标准、完善审核方式、推行培训机制等多种审核策略并举,是解决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内容审核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融合出版;数字出版;内容审核;内容监管;审核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本文著录格式:张莉婧.出版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内容审核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20(7):17-20.

导语

2019年8月22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指出“在全媒体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的当下,传统书报刊数字化业务的日漸式微,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1]由此可见,在“四全媒体”背景下,融合出版已成为出版行业大势所趋。在融合出版背景下,数字出版已进入以知识体系为逻辑内核的体系化阶段,[2]研究数字出版技术,研发多种内容形态的数字出版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知识服务是新闻出版行业的共同需求。内容审核是融合出版背景下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模块,同时它也渐渐成为短视频、新闻资讯、直播等平台优先级最高的运营需求。本研究对融合出版背景下数字出版内容的审核策略进行探究,旨在为出版行业进一步优化内容审核工作提供参考。

1.互联网文化产业内容监管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快,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与之相应的监管制度也在逐渐形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要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加强网络生态治理,是宣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需要,也是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1.1内容监管之主要环节

早在2017年5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已明确将互联网内容监管主要职责赋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其他相关行政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根据主管业务领域对负责我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各内容监管主体进行权限分工,主要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数字出版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主要监管主体与互联网文化产业一致。融合出版时代,出版行业进军数字视听领域是大势所趋,[3]数字出版形式更加立体化,传播渠道更加便捷,除基本的事前审批流程外,对数字出版内容监管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内容监管之基本手段方式

随着多样的服务形式、多样的产品形态的不断涌现,互联网文化产业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管理政策文件(如表1所示)。目前,我国互联网文化内容监管方式以行政准入为主,日常监管为辅。

从数字出版的特征来看,数字出版具有数字化内容生产、数字化内容管理、数字化产品形态及网络化传播路径的特征。依据上述特征,规定数字出版的行政准入三重许可资质分别为基本资质、行业经营资质、产品创作资质。其中基本资质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ICP证),经营数字出版的出版企业基本上都必须持有此证。[4]而从事数字出版的企业可依据业务范围办理相关行业经营资质。另外,数字出版企业必须申请产品创作资质。产品创作资质主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等。日常内容监管为常态的监管手段,旨在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的盘查,并及时纠正下级部门的违法违规执法行为,落实法治化。[5]内容审核为日常监管的核心工作,把控内容导向为日常监管的目标。

2.目前内容审核存在的问题

2019年7月15日至7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署约谈了咪咕阅读、起点中文网等12家传播低俗网络文学的违法违规数字出版平台,依法依规采取了严肃批评、全面整改、下架问题内容、停办活动等阶梯处罚,对数字出版平台进行全面集中整治。这体现了政府对数字出版内容监管问题的高度重视,但也暴露了目前各数字出版企业内容审核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如图1所示):

2.1审核成本高

导致审核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海量的数字内容资源,二是审核技术不凸显。

首先,数字内容出现井喷。在融合出版时代,数字内容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基础,掌握着数字出版企业的命脉。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内容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很多数字出版企业的内容资源已经达到了海量级别。具体表现为数字出版企业的存量资源不断增加,同时增量资源也在不断加大。当前发展迅速的自媒体用户上传各类内容成为增量资源来源之一,以短视频平台为例,平均每天有数千万条的短视频内容上传。海量的数字内容资源给内容审核带来了巨大的成本。

其次,审核技术的优势不凸显。当前阶段,尽管很多平台已经引入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转写技术、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相似性监测等机器审核技术,但审核技术应用的优势并不凸显,机器难以理解人类的思维模式,对“变异”的内容资源难以准确识别。目前业界的机器审核技术能力尚未达到可以完全代替人工审核的阶段,人工干预已成行业共识。审核技术作为内容审核的辅助,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审核,内容审核需要人工付出巨大成本。

创新人工审核模式。在专职审核模式的基础上,创新人工审核模式,开创专家审核模式、用户审核模式。邀请特定领域的专家对内容把关,是提高内容传播质量,充分推动协同审核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机器审核和专职审核的必要补充。今日头条率先实行了专家审核模式,邀请各领域专家参与监督平台内容与服务,这也是引入社会意见,优化内容生态的又一举措。用户审核模式,通过给予用户一定奖励,让用户积极参与到内容审核工作中,既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又进一步优化了内容质量。公司对于用户的审核举报能尽快有一个对应的反馈,让用户看到他的举报是有效的,并不是无疾而终的。

3.4推行培训机制,加强审核专业性

数字出版人才匮乏,直接关系出版业融合发展。[9]在冗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去伪存真,内容审核“把关人”显得异常重要。综合各招聘网站对内容审核人员招聘的职责来看,各数字出版公司为创造健康、安全、有价值的数字平台,在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了解移动互联网行业,关心时事,具有良好的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工作责任心强,执行力高,耐心细致”。有的公司由于党员对“高压线”和“红线”更敏锐,提出了“党员优先”策略。以此来看,公司对内容审核人员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内容审核是一项“细活”,审核人员需要将学习和实践结合,在培训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积累审核经验,寻找提升审核本领的路径,做一个专业能力较强的内容审核人员。

结语

目前,出版融合环境下,数字出版的内容审核议题炙手可热,也是亟须解决的难题。随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互聯网信息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等互联网内容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内容审核在数字出版行业得到极大的重视。严格把控数字内容生产导向,依法处理违规违法内容,加强数字文化生态建设,保障内容质量是数字出版企业内容审核工作的核心。然而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内容呈现海量性、多样性、复杂性,给内容审核带来巨大压力,导致数字内容审核工作还有一段路要走。在原内容审核工作基础上,未来数字出版企业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并举提高内容质量:严把意识形态关,引导数字出版传递正能量;制定统一性审核标准,推进国家监管政策实施;完善审核方式,推动协同审核机制;推行培训机制,加强审核专业性。

[1] 2018-2019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发布 [EB/OL].http://www.sohu.com/a/335583901_211393.

[2] 廖文峰,张新新.数字出版发展三阶段论[J].科技与出版,2015(07):87-90.

[3] 张新新.出版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与对策建议[J].中国编辑,2016(05):66-70.

[4] 杨传张,祁述裕.我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监管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2):62-69.

[5] 于格. 我国网络信息内容监管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6] 沈洪豪.全媒体时代数字出版平台内容导向把关模式探究[J].科技与出版,2019(03):138-142.

[7] 张建军,孙滔,孟方.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内容智能审核及在世界杯的实战[J].现代电视技术,2018(08):52-54+145.

[8] 张新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2019年度数字出版盘点[J/OL].科技与出版:1-13[2020-02-20].

[9] 张新新.全方位布局与培养数字出版人才[J].出版参考,2016(06):5-7.

作者简介:张莉婧(1992-),女,河北省唐山市,副总监。

猜你喜欢
监管数字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破次元
融椅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