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政策演变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020-09-07 08:23黄柳玲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21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体系

摘要:粮食安全是经济稳步增长和政治安全的重要保障,自给自足作为我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为使我国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保障模式,我国在粮食的生产、流通、贸易等方面,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并通过绩效评价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

关键词:粮食安全政策;政策演变;绩效评价体系

粮食是人民生存的基本物资,粮食安全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保障,保障人民群众能在任何时候能购买到,且买得起所需的食品,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措施,社会的稳定发展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的稳步上升,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政策也不断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善、改进。

一、中國粮食安全政策与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概述

(一)粮食安全的相关概述

粮食安全是指要保证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起,且能买到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的食品。由于粮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且获取到足够的粮食也是人类目前最基本的生活权利,是人民群众维持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尤为重要,它会对国计民生、国家经济等造成重要影响。我国作为粮食生产和人口大国,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在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我国选择自给自足与贸易自由化的粮食安全保障模式,以建立我国相关的粮食安全政策,确保我国的粮食能自行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同时通过一定的粮食贸易以保障我国有最大限度且稳定的粮食供应,以确保需要粮食的人们群众,都能买得到、买得起所需粮食[1]。

在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注重可持续性,增强政策精准性”,不断改进农业方面相关政策,有效提升我国的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相关概述

由于粮食安全涉及粮食的生产、运送、储备、贸易等,从粮食生产到粮食获取的多方面问题,所以我国的粮食安全政策需从与粮食相关的多个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且基于给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粮食安全相关政策的制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有重大影响。如在粮食耕地保护政策方面,这会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的播种面积,而粮食播种面积则会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基本产量等,如若生产出来的粮食量过小,则我国将难以实现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方针。

粮食运送、贸易方面的部分政策,也会对我国人民群众获取足够的、所需的粮食造成较大影响,若在粮食流通过程中相关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则会影响不同地区的粮食在其他地区的流通效果,各地区的粮食种类易因流通政策的不便而造成粮食种类过于单一的现象,使人民群众虽能获取到足够的粮食,但不一定是他们所需的粮食品种,进而对人民群众每日所需的营养摄入和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贸易方面的政策设定则更为重要,因为这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是最直接的粮食安全问题,即是否能买得起所需粮食,这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若群众买不起粮食,则粮食方面的经济贸易发展会受到阻碍,进而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规划造成不小的影响和损失[2]。

(三)我国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概述

绩效评价即指通过一定的绩效指标,对相关政策执行的过程、结果进行监督、考核,并根据指标评分等,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以确定相关政策的实施是否有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相关政策进行改进,或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新政策的制定。通过粮食安全政策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对我国粮食安全具体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能使群众与政府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是政府能更好地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进而使相关的粮食安全政策有更好的改善。

二、中国粮食安全政策的演变

(一)粮食价格保护方面

我国目前的粮食价格方面,主要是通过粮食保护价政策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及由政府定价,通过国有粮食企业进行垄断性的收购,避免粮食收购价过低等问题的出现,同时粮食收购保护价方面,现主要以主产区为主要实施范围,给中国的粮食主产地区带来基本利益,避免粮食主产地区出现产粮面积减小等状况,保障我国基本的粮食产量。同时在经济方面,粮食价格保护所产生的费用、利息等,皆由企业收入,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亏损也由企业挂账承担。且相比于粮食补贴政策,粮食收购保护价的基准价,不再由国家进行统一划分,而是由各省市、各地区根据地区发展状况进行基准价的制定。在粮食收购数量方面,也没有限定,但国有粮食企业必须按照保护价进行粮食收购。

(二)粮食储备方面

粮食储备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若我国没有良好的粮食储备,一旦有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则一段时间内我国自给自足的粮食供应状态必会受到一定影响,进而使我国经济等多方面受到较大损失,因此为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建立了相关的粮食储备政策,且由中央政府进行统一调控。在1965年以前,我国的粮食储备皆以军政为主,掌控着我国相关的粮食存储和粮食主权,后为调控余粮,开始有了国家粮食储备和农村集体粮食储备这两种方式,使得各地区的余粮有了更好的存储方式,减少粮食浪费的现象发生,同时能保障我国基础的粮食需求,使人民群众在需要时,都能购买到所需粮食。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在2020年1—3月我国基本处于停工、停学状态,这对我国各行各业的相关工作及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然我国充足的粮食产量和粮食储备量,能使我国在疫情期间仍处于粮食安全状态,通过国家实时调控以保障各地区的粮食充足量,避免各地区出现粮食抢购等状况。因此在此次疫情期间我国能保持粮食安全状态,粮油市场供应充裕,价格总体稳定,供应渠道通畅,市场次序良好,确保粮油不断档、不脱销。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使我国疫情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

(三)粮食流通方面

粮食的流通是整个粮食生产到卖出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会影响到各地区的粮食种类和人民群众具体的购买价格等,因此在1984年以前,我国都以政府为主,进行统一的粮食调动和销售,同时严禁个人或企业进行粮食贸易,粮食的销售、流通、收购等皆由政府统一负责。后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我国将粮食流通政策改为双轨制,即通过政府统销和市场自由交易这两种方式,来进行粮食流通,而这时候的市场自由交易主要以粮食购销企业为主,进行相关的粮食买卖,以促进我国的资金流动和经济发展。

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我国的粮食流通政策也开始向市场化转变,通过粮食流通的市场化转变,使我国粮食经济进入市场化,摒弃过去政府全包全揽粮食流通形式,促进我国粮食企业的发展,改善我国粮食经济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促进粮食市场的多元化,使群众在有粮食需求时,都能买得到、买得起所需粮食。

(四)粮食贸易方面

由于我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因此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粮食流通、贸易都以政府为主,有政府全权把控着相关的权益,后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开始对相关的粮食贸易政策有所调整。首先就糧食的进出口而言,我国通过降低关税,以提升部分粮食的进口量,在粮食出口方面,我国也通过调整出口退税率,以增加我国粮食的输出分配额度。即在粮食贸易方面我国主要是通过调整粮食的进出口税,以改善我国国内部分的粮食种类和粮食数量,同时增加了我国与国际间的粮食贸易交往,促进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间的发展[3]。

三、中国粮食安全政策绩效评价体系

由于绩效评价是我国粮食安全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我国相关粮食安全政策进行调整,或是制定相关的新政策,因此在绩效评价过程中,相关数据的收集、各项指标的选取以及相关数据的处理方式都尤为重要。在数据的收集和指标选取方面,应涵盖粮食生产的相关因素,如粮食生产量、产值、耕地面积等,在数据处理方面,以国家统一的数据计算方式为准,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以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的具体现状,同时对不同政策的绩效评价其具体的评价方式因有所不同。如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绩效评价,通过补贴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有效提升我国的粮食产量,则在此政策的绩效评价过程中,需对相关的生产补贴、收入补贴、最低收购补贴等进行相关的正常绩效评价,对这三项补贴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即需统计实际的生产量、农民收入金额、市场上粮食的最低收购价等,在统计调查各项的补贴值,再将生产量同上一季度或上一年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通过适当补贴后,粮食产量的增值,进而可得出此政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通过绩效评价体系能更好地了解我国粮食具体的生产情况,并根据此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粮食生产、流通、贸易方面的政策调整,能有效促进我国粮食方面的经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发展尤为重要,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粮食生产、流通、贸易等多方面的政策都有所调整,同时也有新政策的制定与发布,通过粮食安全相关政策的改进,使我国的粮食安全能达到自给自足的基本模式方针。同时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对我国具体的粮食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相应的政策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改善,使我国粮食方面的经济发展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曹溢,倪梦楠.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研究[J].青春岁月,2018(11).

[2]王玫.中国粮食安全政策演变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6.

[3]周杨,邵喜武.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演变及优化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作者简介:黄柳玲(1987—),女,广西玉林人,本科,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体系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探究
突出职教服务特色构建“三面—四层—五维”教师绩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