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双重效应与中国智能经济发展

2020-09-07 08:23李少昉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摘要: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与进步的核心,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科技力量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必须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得到检验和证实。本文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整合,并讨论在当前经济技术发展背景下与技术和经济相互促进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双重效应;智慧经济

人类社会向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带来了巨大的附加社会价值。在各个领域,都有人工智能的烙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进步。理解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于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工智能双重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人工智能的积极经济影响

人性化思考和工作的人工智能必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影响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工作结构。在这一演进过程中,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底层的高科技产业也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模拟人类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类体能消耗,营造对人类更安全的生产和科研环境。 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正在争相投资各种资源,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力争在下一个阶段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人工智能还在改变人类学习的方式方法。过去,我们通过阅读和实验来积累和验证知识,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库将面临指数级的增长和变化,过去的学习方式和效率将需要被大幅迭代,从而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本体的知识结构需求。

(二)人工智能的负面经济影响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有两个相反的影响,即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第一种意味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一个必然结果是这将导致大量存量劳动力失业或者被迫转型。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未来十年中,美国47%的工人有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风险,在商品運送,物品流通,行政管理和支持等行业都有此类风险。因此,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中低技能的工人带来结构性失业[1]。人工智能的资本要素将不仅替代其他“非人工资本要素”,还将替代工作要素,因此决定某些职位将直接消失。第二是创造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生产率提高会提高其所在的行业生产力,所以从另一方面去思考,它也使社会提高了更多,有一定的积极性。总体分析可知,人工智能技术对总就业的影响不会很大。根据过去两个世纪的数据显示,三次工业革命对市场就业的冲击并没有持续太久。它也是如此,替代一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会创造一些之前并不存在而且对于知识水平要求更好的新的工作机会。

其次,它可能涉及经济与社会安全风险。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这一发展将对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例如隐私和人身安全。一方面,它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安全风险。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收集个人信息和提取数据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存在的隐患及问题也更多。不仅如此,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对它已存的信息进行推算和衍生,从而得到更多地用户信息及相关隐私。一旦只写信息流入有心之人的手中,则可能对人们的隐私和国家经济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它可能造成人身安全风险。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一些决策和行动能力,比如L2以上的自动驾驶功能,如果该功能设计不当或被恶意滥用,因此,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采取错误的行动或产生犯罪行为,并成为对人身安全的巨大威胁。 从潜在风险的角度来看,不仅是智能机器人,还有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等。可以被非法入侵和控制,造成财产损失或用于犯罪目的,更有甚者极端分子也可以使用它来制造交通事故,飞机坠毁或恐怖袭击[2]。

二、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联合发展策略

(一)提高整体开发速度

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许多经济学家也对由人工智能或自动化引起的收入差距可能增加的担忧表示关注,例如,Autor(2015)强调,自动化将促进一部分劳动力。它变得多余,因此我们的主要经济问题将是分配而不是稀缺。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有许多解释。 Berg等人(2016)指出,当前不平等的加剧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由于机器人技术更便宜,每个人的产量都会增加,因此资本对总收入的参与度增加;此外,生产率的工资和熟练工人将稳步上升,低技术工人将受到损害,工资不平等将进一步恶化。不平等程度将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熟练工人与机器之间的互补程度。

如果要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就需要政府一级的总体设计来确定人工智能与智能生产共同发展的方向。同时,需要构建大型项目,培养关键公司,提高研发技能以及支持其宣传和实施。几个部门提高了人工智能和智能生产的联合开发速度。如今,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从如何将其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将其转变为实际生产力以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计划和组织方面出发。政府需要根据全国各地的区域产业,人工智能基础和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来简化主要智能制造行业的设计,引进大型人工智能制造公司,以及加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创新载体的建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为产业进步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实现实体经济的不断转型升级。

(二)培养高端人才

自动化成本的降低是人工智能发展后会到来的必然结果,同时人工劳动力会很快的被机器所取代。而现在的现状就是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机器在极大的程度上取代了人工劳动力,这个问题已经是存在已久的了。自从18世纪末工业化开始以来,人们就对失业问题产生了担忧,从那时起,许多经济学家对该主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以确定技术进步会增加还是减少就业。与以前的技术革命相比,人工智能具有许多共同点,可以解放人力并大大提高生产率。同时,人工智能还具有许多新功能。人工智能与早期技术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最难明显得区别就是它的速度更快,也更具深度,范围也更大。机器及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变化就是让以往很那实现的操作常规化了,机器可以进行自主运作去解决一系列问题:它不仅是人类能力的体现,更是取代和结合了人工技术的优势,同时发展潜力也有了质的提升。技术影响的先例具有影响。专业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过去它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取代了劳动力。

三、推动中国智能经济健康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一)培养相关行业人才

加快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培养,并在人才库的引进与输出方面做好工作,专注于培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全球性人才。在现有基础上,我们必须进行良好的总体设计,根据人才需求优化社会资源分配,从而满足市场需求。但是,由于学科建设的延迟,许多人才无法充分学习达到满足市场的要求,因此,允许在一定间隔内对前沿机构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以应对当前的人才短缺。一方面,高端人才可以改善人才库,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研究机构,大学和公司之间在政策上的合作,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3]。

(二)以人为中心,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和民生领域的转化和应用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支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之一。同时,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和民生领域的转化和应用:一方面,基于科技公司的核心业务,建立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型与应用。鼓励公司和研究机构积极扩大该领域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并将在智能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并进行商业化,以创建信息部门的闭环生态系统的激励措施促进国际一级的人工智能研究;另一方面,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目前已有诸多行业正在不同程度的进行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加速了产品的综合应用和市场验证效率。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完全提高了工业发展的信息水平,并加速了工业智能的更新[4]。

(三)技术指导是方向

人工智能是技术进步的一个方面,也外化为工具或一种应用形式,它仍然必须依靠各种底层技术进步而进步。而所有科研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基础和人才,所以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开发必须首先满足并且反哺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必须以全球技术进步和尖端技术为指导。必须以科学技术作为引导方向。

(四)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训系统,以预防和控制智能经济中的结构性失业风险

自2018年4月以来,截至2020年2月,50余所大学已建立了人工智能学校和研究所,这为中国智能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总体而言,中国的人工智能培训系统仍处于探索初期,需要改进。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可以建立一个从三个层面满足智能经济健康发展需求的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第一,持续提高发展水平。构建人工智能和相关的二级学科或跨学科环境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智慧产业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就业变化可随时动态调整相关专业设置;第二,合格的职业教育机构应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开始逐步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实践技能,使他们成为一线实操人才,而人工智能头部公司今后需要通过与学校的深度合作来强化这一点。同时对于大量基于人工智能产业应运而生的实操型岗位,改善工作场所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制度,改革工作场所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也将解决技术快速发展中的应用型人才稀缺;第三,在K12阶段开展与人工智能学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兴趣教育,以使思维更加活跃。青年团体逐渐推广人工智能教育,奠定未来就业的基础[5]。

(五)对政策法规的支持

为了更快更好地获得“人工智能+”,需要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指導以确保人工智能的产业资源。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财务基础,政府对于技术科研的投入相对稳定安全并且也可以激发市场热情,吸纳更多民间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这种双向支持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资金,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市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此外,政策的制定应包容且有效,对于技术扩展领域和幅度放宽,但是对于应用层安全管理颗粒度要细,这不仅有利于人工智能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将迅速识别和消除人工智能潜在安全隐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体经济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人工智能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已经显现,人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社会的变化。因此,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将逐渐增加,这也是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罗润东,郭怡笛.人工智能对劳动经济影响的研究综述[J].劳动经济评论,2019,12(2).

[2]刘刚.中国智能经济的涌现机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5).

[3]全球主要经济体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观察[J].大数据时代,2019(9).

[4]郭庆春,刘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J].农家参谋,2019(17).

[5]贾晖,苏献华,蔡兴国.人工智能的优与忧[J].通信世界,2019(23).

作者简介:李少昉(1979—),男,山东枣庄人,硕士,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我国智能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用“小AI”解决人工智能的“大”烦恼
当人工智能遇见再制造
AI人工智能解疑答问
人工智能与就业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人工智能,来了
人工智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