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者蒋玉斌一“蠢”值十万

2020-09-07 06:47
华声文萃 2020年8期
关键词:动乱古文字甲骨

2016年10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一则“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励计划”公告:破译出还没有解读过的甲骨文的,单字奖励10万元;对于尚有争议的甲骨文作出新的释义的,单字奖励5万元。

自公告发布至今3年多来,仅有一人成功。这个人就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蒋玉斌。

2018年6月2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首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蒋玉斌凭论文《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获一等奖,奖金10万元。

尽管2018年就获得了这项最高奖励,但直到2019底,恰逢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时,蒋玉斌和他的破译故事才开始被大众关注。

此“蠢”非愚蠢

众所周知,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在具体使用时,又可能有不同的用法、意义。破译古文字,学术界一般称为“考释”或“释读”,就是要把不认识的文字认出来,把读不懂的文句读通。

蒋玉斌撰写的论文《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则从形、音、义多个角度对这个字第一次作出了完整的解释。

他的论文摘要是这么开头的:“殷墟卜辞数见用在作乱方国名称前的一字,旧无确释。根据细致的字形对比,该字可确认为‘屯,主要用为蠢动之‘蠢。”

字形是“屯”字,但释读时却成为看似完全没有关系的“蠢”字。蒋玉斌进一步解释,商周时期有一些动乱、不安分的方国,需要通过征伐加以平定。那么,古书上一般怎么称呼这些方国呢?蒋玉斌说:“比如动乱的夷方,就叫‘蠢夷方;动乱的盂方,就叫‘蠢盂方。这样释读了甲骨文‘蠢,顺势也就解决了西周金文的‘蠢,像‘蠢淮夷‘蠢猃狁,这些都是先动乱、后被征讨的方国部族。”

这种解读一出现,文句一下子读通了,而且与先秦古书中的说法完全对应,例如《墨子》中的“蠢兹有苗”、《尚书》中的“蠢殷”、《诗经》中的“蠢尔蛮荆”、清华简《说命》的“蠢邦”等。另外,西周金文的写法稍一变化,就跟《说文解字》中列出的古文“蠢”相合。

为了让读者看得明白,蒋玉斌也尽可能用更加通俗的说法来解释:“‘蠢本来就有‘动的意思,古代把一些动乱、不安分的方国部族称作‘蠢邦等。‘蠢带有贬斥的意味,现在大家所常用的‘愚蠢‘笨拙等意义其实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蒋玉斌的论文一经推出,有理有据,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

20年求学“越难越要学”

蒋玉斌本科学的是中文。在曲阜师范大学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通过文学理论、现代文学等课程接受了很好的思维训练,锻炼了思辨能力;学校学风极好,踏踏实实看了一些书。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文字积累,蒋玉斌逐渐在广袤的中文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古汉语、古文献领域,从此与甲骨文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还是大学生的蒋玉斌就明白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他开始有意识地看古文字学的入门书籍,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占领了他的思想:“特别想知道我们中国汉字的早期面貌,而且当时有个小心思,学甲骨文不是有些难吗?但我偏是越难越要学。”

后来,蒋玉斌考上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生,順理成章选择了甲骨金文文献方向,师从古文字专家董莲池教授学习古文字,主要侧重甲骨文。由于在甲骨缀合、字体分类方面很快就有一些发现,蒋玉斌就更坚定了信心,后来又到吉林大学跟随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林沄先生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这个阶段我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有了一点基础,算是入门了,能全身心地研读古文字原始资料和研究论著。当时我所在的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学术气氛浓厚,能得到名师大咖的指导,并随时受到各种最新观点的刺激。当然其他阶段的经历也各有作用,但都赶不上这三年,时间、精力、环境俱佳。”

甲骨学领域的同行之间常开玩笑说,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是苦中作乐,这也是蒋玉斌从业20年以来的深刻体会,他引用了梁启超的话——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在蒋玉斌的世界观里,只要有兴趣,也就没有所谓的“苦”,只有“乐”。甲骨文中待释读的字还有很多,他期待有一天更多学者能释出更多的甲骨文关键字。

(摘自《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动乱古文字甲骨
甲骨传拓复文献 纸上墨香贯古今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乱七八糟”源于两场动乱
浅谈民主与科学
甲骨整治研究综述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新视野下的文字学教学研究
甲午随吟
古文字讹变问题研究回顾与再探
商代甲骨档案的农业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