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分类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

2020-09-07 07:12路梦君秦慧玲
石油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治理对策现状分析

路梦君 秦慧玲

摘要:我国已开发油藏类型较多,各类油藏类型开发方式迥异,甚至同一类型油藏开发方式和存在问题都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已开发油藏进行精细油藏分类,制定相应开发对策,实行分类油藏治理。

关键词:油藏分类;现状分析;治理对策

引言

通用的勘探开发原则是先易后难、先好后差,国内外对石油天然气的大力勘探开发已持续多年,在油气藏开发中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针对国内油田而言,致密油藏所占比大,加大致密储油层的勘探开发非常重要,其储层评价有利于优选储层。

1分类体系

目前,我国油藏分类指标体系较多,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通常建立不同的分类体系,如按开发阶段可分为稳产型、建产型、递减型;按地域可分为陆上、海上;按岩性和油品性质可分为中高渗透、低渗透、稠油等。本文根据技术和经济指标,基于对中国石油322个已开发油田的分类研究,将已开发油藏划分为“双高油藏”、“双低油藏”和“双负油藏”(见表1)。

表1油藏分类标准

2油藏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储层流体可动性差

致密油藏采收率特点表现在:①原油流动阻力大,动用程度低;②地层能量衰竭快,供能不足;③整体波及系数小,洗油效率低?储层岩石渗透率低,孔隙度小,毛细管力高,流体/岩石界面效应显著,储层流体可动性差,是致密油藏难以开采的重要原因?在致密油藏中,储层流体与岩石表面之间存在的固液界面效应会导致一部分流体成为束缚流体,而能够有效流动的可动流体占比变少?有学者研究指出,对于渗透率小于1mD的储层,其平均可动流体百分数通常低于20%,而绝大部分流体成为不可流动的束缚流体[9]?束缚流体会在岩石孔喉表面吸附形成边界层,进一步降低油水有效流动通道,引起渗流附加阻力?致密油藏储层岩石平均孔喉通常小于1μm,部分喉道只有几十到几百纳米?微纳米级孔喉对流体流动会产生显著的毛细管效应,形成的水膜会进一步削弱储层渗流能力?流体可动性差导致致密油藏在生产开发过程中出现“外来流体注不进?地层流体采不出”的情况?因此,开发致密油藏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关键在于提高致密储层流体可动性?

2.2“双低油藏”采出程度低,单井产量低,面临接替技术不成熟的挑战

“双低油藏”多为低、特渗透等低品位油藏,随着开发程度的深入,油藏整体处于高含水开采阶段,部分油藏水驱情况复杂,平面、剖面矛盾突出,含水上升与递减加快,储量动用程度较低,单井产量低,常规调控措施控水稳油难度大,亟需探索油田稳产新技术、新方法。另外,CO2驱、空气驱、N2驱等三次采油技术仍处于试验储备阶段,“十三五”期间难以规模推广应用。“双低油藏”中致密油和特殊岩性油藏资源品位低、初期产量递减快、总体采收率低。其中,致密油仍处于开发试验阶段,能量补充和提高单井产量技术还不成熟,开发成本较高,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效益较差,亟待转变开发模式;特殊岩性油藏由于储层的复杂性,注水补充能量困难,注水容易水窜,导致油井过早水淹,开发难度大。

3油藏分类治理对策

3.1保障降压增注,兼顾渗吸采油

致密油藏通常水湿性强,或者表现为既亲水又亲油。当存在油水两相时,毛细管效应对致密油藏开发具有重要影响。毛细管力是致密油藏注水阻力;毛细管力又是渗吸采油动力。当注入水沿着裂缝或粗孔喉等相对高渗通道进入油层后,会在毛细管力作用下进入更细孔喉置换原油,即发生渗吸采油。毛细管渗吸采油已经成为提高裂缝性致密油藏采收率的一种主要机理,也是致密油藏压裂后注水吞吐期间发挥采油效益的重要途径。致密油藏界面修饰注水是以牺牲毛细管力为代价的,从而实现降压增注。过于消耗毛细管力不利于裂缝和基块之间充分发生毛细管渗吸采油过程。有学者通过研究油藏注水采油发现,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来实现有效注水并不能获得更高的采收率。致密油藏注水作业过程中毛细管力的合理使用和润湿反转时机选择需慎重考虑,即需要解决如何发挥毛细管力在降压增注与渗吸采油二者间的最佳效益问题。

3.2“双高油藏”深化“二三结合”和转换开发方式,以化学复合驱为技术主导,大幅提高采收率

一是以持续有效挖潜剩余油和大幅提高采收率为目标,将水驱与三次采油的层系井网统筹考虑,适时转入三次采油。二是发展以化学复合驱为主导的三次采油技术,加快稠油开发方式转换步伐,加强低渗透油藏气驱技术攻关,探索提高采收率接替技术。三是加强套损重点区域预防管理,加大套损、套变井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套损对原油产量影响。中高渗透油藏治理以“二三结合”理念与技术路线为指导,立足精细水驱挖潜和层系井网优化持续深挖水驱潜力。三次采油以绿色、廉价、高效的化学复合驱为技术主导,以“扩大波及体系、提高驱油效率”大幅提高采收率为目标。对于“高温高盐”等不适宜化学驱的油藏,重点发展天然气驱、空气泡沫驱或二者相结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稠油油藏治理以降低蒸汽用量,提高热利用效率和开发效益为目标。对于蒸汽吞吐油藏,通过实施多介质复合蒸汽吞吐,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单井产量和油汽比,同时加快蒸汽吞吐中后期油藏转换开发方式节奏,推进多介质蒸汽驱、气体/化学辅助SAGD、火驱等技术的升级换代,发展完善相关配套技术。低渗透油藏治理立足水驱精细綜合调整与井网加密,以“快速恢复地层能量、有效建立驱替压力系统”为注气技术主导,重点推进二氧化碳驱技术、空气泡沫驱技术,建立低渗油藏“稳油控水”新模式。

4 结束语

我国油藏类型较多,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方式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精细油藏分类,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特点,开展油藏分类治理,提高油田开发管理水平均有重要意义。应积极推进已开发油藏分类治理工作,并给予体制机制政策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吴婷婷,张风义,王大为,杨建民,廖辉.渤海稠油油藏分类方法及分类界限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9,15(03):64-68+7-8.

[2]蒋天昊,郭卓梁,彭建,黄天镜,杨光普.超低渗透油藏水驱见效模式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45(06):105-108.

[3]王敏.油藏开发地质勘探的常见问题分析[J].石化技术,2019,26(06):224+226.

[4]高丽君.南梁西区长4+5油藏裂缝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治理对策现状分析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