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城市与场地选择

2020-09-08 00:20葛菁
中外会展 2020年5期
关键词:办展会展业会展

葛菁

对于酒店来说,无外乎想利用下半年来弥补一下上半年的损失,这很有可能会引来房价以及酒店会场价格的上调。那么,会展密度大、尤其是项目同期展会密度高的城市,展会期间房价上涨是必然的。

赵先 中国造纸协会会展部主任

关于“疫情后的城市与场地选择”,我的观点大致为以下四点:首先,优先选择疫情轻的地区和城市。疫情轻,就代表着该城市将是疫情最早结束并解禁的城市,这一类城市也将是全国最早恢复居民日常生活、行业复产复工的城市,当然也一定是最早恢复会展正常秩序、最早开展会展活动的先批城市。相比疫情重、解禁晚的城市,这些城市整体上也会有更成熟、更有效的疫后会展相关政策和更便利的办展综合环境。优先选择这些城市,将会减轻展会主办方的负担和工作量,也能够更从容、更便利地开展各项工作。

其次,优先选择会展密度低尤其是同期展会密度低的城市。近期和会展业同仁沟通发现,大家普遍认为,疫情过后会展活动势必将增加相应的防疫、安检等措施,并且有些地方政府目前已开始着手制订相关规定。我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会展的安保规定和措施已经非常严格了,在此基础之上如再增加新的防疫措施,也将大大增加我们主办者人力、物力的投入。尤其当项目期间展会流量过大,那么我们在安保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还会进一步加大。所以,优先选择同期展会密度低的城市和场馆,会有效地节约主办者的时间、人员、资金投入等各项办展成本。另一方面是出于会展期间的酒店会议、食宿考虑。对于酒店来说,无外乎想利用下半年来弥补一下上半年的损失,这很有可能会引来房价以及酒店会场价格的上调。这样看来,会展密度大、尤其是项目同期展会密度高的城市,展会期间房价上涨是必然的。这也将大大增加我们主办者办展办会和参展商、观众参展、参会的成本投入。更重要的是,展会密集的时候,酒店会场很可能供不应求。所以,同期展会密度低的城市,反而在酒店的预订上会更加从容、选择性也会更多。

再有,优先选择外部交通便利尤其是可直达的城市。目前疫情尚未结束,我想,对于很多人而言,,出差可能还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除了防控的要求外,心理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大家都会尽量减少出差。疫情结束初期,很多人对出差还是会抱有一定的抵触或惧怕的心理,即使出差,大多数人更希望选择距离更近、乘机乘车时间更短、直达便利的出行方式和路径。所以,外部交通便利的直达城市会更受大家青睐。

最后,优先选择疫情期间出台有会展补贴奖励政策的城市。目前针对疫情,并不是每个会展城市都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扶持政策。但如果有叠加的这部分疫情补贴,展会主办方又何乐而不为?

长沙市会展办近期也正积极研究,在清付政府给会展企业的费用、提前兑现上年度项目扶持资金、提供高效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新的举措,力促生产自救、加大会展城市营销,通过聚合政企力量,打造几个足以影响大局、一洗疫情阴影的标志性会展活动。

黄浩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

近期,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转好,但对于以人流、物流、信息流为特点的会展业来说,这场疫情几乎成了整个会展业的“黑天鹅”,对全产业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改变。场馆作为会展业的支撑平台和展示窗口,无疑成为了疫情影响的重灾区。以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为例,从2016年11月运营以来,每年都要承接几十个国内外大型会展,受本次疫情的影响,原本档期定在2月、3月、4月的会展全部按下“暂停键”。在此,我想跟各位业界朋友交流以下内容:

首先是场馆面对疫情的举措。截止目前,我们受波及的展览项目超20个,其中10平方米及以上的项目就有4个,上半年项目大多数需延后甚至取消(如与场馆有过多次合作的某超大型全国巡回展,因国际化程度较高,在全球疫情持续恶化及防控形势需要,不得已而取消)。这种情况下,专业的中大型场馆运营方首先需要开展的工作的就是档期重新铺排,我们的举措是“早服务、早统筹、早安排、早布局”。从二月份起,我们的项目经理第一时间与主办进行持续的详细沟通,实时关注需求,对受冲击的2、3、4月展会给予档期重新编排,并对协议的相关条款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整。其次,精准跟踪,根据各主办方的项目规模和行业类别,科学分析,最大效力安排项目,提升场馆利用率。

其次是场馆今后的运营思路转变。目前,场馆的“项目编排”基本完成,而时間的压缩和重新铺排使得下半年“展会扎堆”现象不可避免,可以预想将引发一些新的问题。比如7、8月份是南方的高温酷暑季节,由于办展综合成本较高及参展体验感下降等因素,是往年办展的淡季,举办项目较少。而今年,为保证客户需求,我们将制定更多的服务措施和专项策略来弥补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同时,就北上广一线城市场馆而言,出租率一直较高,上半年延期的项目会给下半年的档期带来很大的压力。大量延期举办的项目是否能在一线城市谈到合适的档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溢出的项目将是我们的机会。

再有就是长沙会展业的复工复产情况。会展业是生产型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对酒店、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十分明显。因会展产业链的恢复周期较长,如何提振行业信心是首要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通过切实有效的举措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刺激市场,激发创造力。长沙市会展办近期也正积极研究,在清付政府给会展企业的费用、提前兑现上年度项目扶持资金、提供高效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新的举措,力促生产自救、加大会展城市营销,通过聚合政企力量,打造几个足以影响大局、一洗疫情阴影的标志性会展活动。

湖南省早在3月10日已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降为二级响应,长沙已初步具备恢复开展局面。同时,长沙国际会展中心5月中旬将举办疫情后的首展,下旬还将有一个全国大型巡回展项目精彩登台。6月初,亚洲规模最大的“2020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后市场交易大会”也将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亮相,奏响疫情后长沙会展业的“最强音”。我们希望通过系列展会,将湖南的暂停键变为“播放键”甚至是“快进键” 。

最后,是主办方今后对于举办城市的选择。我认为未来的主办单位不仅会从政策补贴、当地支柱产业、场馆引展政策、增值服务等方面去对比,举办地的城市活力也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比如长沙作为全国的活力之都、娱乐之都、创新之都,也将吸引全国各主办方的目光。我认为对于会展人而言,并不能简单地将会展业看作一个会展方面的产业,一个简单的养家糊口、赚钱发财的行业,应该从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会展业的定位。会展业背后是庞大的实体经济,每一个題材的展会项目必然带动相关的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的汇集和交流,带动展会所在行业和交通、酒店、餐饮、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我认为疫情过后,对于城市而言,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已经造成的经济方面的损失,而是如何消除人们恐慌心理,让人们勇敢地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恢复城市活力。而会展业就是一个能够激发和提升城市活力、产业升级、促进消费的行业,因此,一座有活力的城市必定能够吸引会展活动,提振行业活力。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作为中国会展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将自信满怀,阔步朝前,全力为主办方做好恢复开展的准备,为参展商提供更好的参展体验,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展服务。

我们选择会展目的地时,要考虑该城市是否有丰富的公共卫生资源,如医院、医生、医疗设备,要看这个城市的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完善,有没有建立必要的、完整的危机管理规划和预案。

柏艳 北京博乾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

疫情之后,人流高度密集的会展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会展活动纷纷取消或者延期,导致了会展项目在下半年的扎堆,主办方在延期后的档期选择上也会面临一些困难。如果要探讨疫情之后的城市和场地选择,那么我们应该先考量相关城市的办展安全系数。

首先,是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和保障。疫情之后,一个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与保障是会展项目能否落地的最必要的基本条件。我们选择会展目的地时,要考虑该城市是否有丰富的公共卫生资源,如医院、医生、医疗设备,要看这个城市的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完善,有没有建立必要的、完整的危机管理规划和预案。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江浙沪等省市就占据了绝对优势,政府在第一时间制定了严密的措施并且保证严格执行,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疫情之后,当地政府对于恢复会展业的决心和举措。当地政府的支持,不外乎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两方面。作为主办,当然是希望当地主管部门能够进一步简化办展报批手续、优化配套服务、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很多城市在引进展会方面花了很多功夫,主办方也很有意前往办展,但却往往被繁杂的公安、消防报批手续给“吓跑”了。而今年,疫情的发展终究会呈现什么样的态势,异地之间是否还会继续采取隔离观察等措施还不得而知,如果还需要主办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地方现场办理各种手续,估计大家都会打“退堂鼓”。

再有,遵循“宜熟不宜生”的原则。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可以尽量选择曾经自身展会举办过的城市,尤其是曾经成功举办的城市作为今年的目的地。拿我们的测绘展来说,2019年是在长沙芒果馆举办的,非常成功,无论是当地会展办的支持、办展的报批流程、场馆的配合度,还是企业的参展效果,都令人满意。那么,如果今年我们继续选择长沙,无论从主办的角度,还是参展企业的角度,都能降低成本,也能继续获得企业的支持。

最后,对于我们而言,会更倾向于选择二三线甚至更小一些的城市来举办展会。这些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而言比较少,外来的风险会更低一些,防控起来也会更加容易,比如说德清这样的城市。其他还有一些条件,比如说城市的特色、是否具有行业优势等等,我认为跟疫情之前差别不大,所以就不再赘述了。

由于不同地区疫情的传播和解除时间特征等呈现出波浪的状态,人员流动和商品的流通还是存在诸多阻碍,使得疫情后的产业恢复和企业的复产复工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薛山 青岛市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教研室主任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15年的“中东呼吸综合症”,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突发性卫生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少疫情的传播,最大程度降低疫情所带来的破坏性,政府部门在启动应急响应的机制以后会出台一些临时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到人民的生活、企业的生产,同时也涉及到出入境管理、公共假期的安排、市场的准入、企业的生产调节等等一系列的临时性措施。这些临时措施的核心就是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限定疫情传播的路径,进而防止疫情传播,而时间与空间恰恰是我们会展业核心的生产要素。

我认为三到五月份是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通过政府的管控和区域间的合作,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部分民生产业的管制措施得以解除。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疫情的传播和解除时间特征等呈现出波浪的状态,人员流动和商品的流通还是存在诸多阻碍,使得疫情后企业的复产复工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影响疫情后期企业恢复生产信心的关键因素。

疫情會增加会展活动的举办成本以及资源协调成本,进而也可能会影响到会展企业的恢复。经过几次大型的突发性的卫生安全事件的历练,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处理此类事件上的能力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医疗技术和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此类事件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呈现出“短期内可控、长期向好”的态势,中央提出在科学防控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恢复经济的指示精神。青岛市贸促会作为青岛市会展业的主管部门,协同会展经济研究会组织对行业企业展开广泛调研,帮助企业反映和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并于3月18日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支持会展业复工复产、强化会展服务协调的总方针,帮助企业用好现行的税费、社保、金融等一系列优惠措施,缩短会展补助资金的拨付周期环节。

另外,对展馆的招商引会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资金补助,多措并举,着力优化青岛市的办展环境。经过“十三五”建设,青岛市已经形成了“四区一带”的会展业发展格局,展馆数量和可用展览面积可以满足会展业恢复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青岛市会展业主管部门积极作为、持续改善青岛市的会展营商环境。政策的加持可以有效协调好会展业在恢复过程中所面临的短期的资源冲突问题,促进会展业的迅速和有序的恢复。我们有信心,也期待与全国会展业同仁一道共克难关、共同成长,努力为在青岛发展的会展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站在参展商和专业买家的角度、去想办法,帮他们克服困难。我们是为行业客户服务的,公司一直提倡“六位一体”的服务,通过行业协会、出国展、杂志、网站、线上商城、论坛等各种渠道为客户服务。

杨平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展部主任

中国畜牧业博览会每年一届在五月召开,今年定于在长沙召开。在武汉公布新冠疫情后,1月16日,我们就迅速开会讨论展会是否要延期,并做了最坏的打算。到了1月23日武汉封城,我们已经开始与各方面的专家和核心企业探讨延期的可能,并且预估了展会的损失,考虑各种的应急方案,最终决定延期。因此,在2月3日,我们就发出了展会延期的通知;2月10日,公布了延期后的日期为9月4-6日,地点不变。

对于档期如何调整,我认为首先是看展馆能够提供的档期有哪些、前后是不是有同题材的展会?第二,我们马上调研了核心客户的需求。第三,我们调研了同时期全国的乃至国际上的同类型题材的展会和会议档期,尽量避免撞期。第四,衡量调整档期后所增加的费用,如相关的酒店价格、服务配套价格等。第五,我们考量了国内其他的影响因素,如是否有政府的会议或农业部的会议同时举办等。

这次展会我们之所以那么快地做出反应,主要出于几点考虑。首先,疫情日益严峻,我们尽早公布延展日期,这能让所有的展商有所准备,让展商自己能有一个考量,让企业能更好地规划是否继续参展。其次,我们考虑为其它同类型的展会让路,因为我们也综合了很多信息,知道大家的档期都在下半年。然后,我们为服务单位争取更多的准备和消化时间。因为下半年他们的业务特别多,我们尽早安排档期,就能让他们提前设计图纸、进行酒店预订等等,让他们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这次能顺利延期,长沙会展办和长沙展馆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一直与我们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调,他们非常务实和高效,我们有信心延期后依然能保持好的展会效果。

对于疫情后在城市选择方面的依据,我认为首先需要考虑当地政府的服务协调能力、管控能力,展馆的软硬件水平,还有当地的产业基础和交通配套等情况。这次疫情就更好地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应变能力和担当能力,以及对展会资源的管控和协调能力,还有展会产业链配套和服务能力。当然,疫情也让大家认识到了新技术、新手段、新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因此,同样也增加了对场馆的新要求,今后,场馆的网络、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新的合作模式。

这次疫情公布的时候,我们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向当地的展会主管部门提出建议保护整个会展产业链,并且要多方举措,提振社会的信心,这是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做的工作。其次我们向展商发出了温馨提示,其实也是我们的一种担忧,让他们尽快确定住宿、预算、搭建、展品运输、人员入境、代理参展等信息,让参展商提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就是增加疫情防控及应对措施。我们已经很早地把应急方案做好,制定了更多的应急预案。

最后,疫情会让大家更注重主办方的服务和应变能力。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一直在打造的“智慧畜博”是一个一直在开发和完善线上平台。疫情让我们增强了线上服务宣传和贸易匹配的手段,简化入场,增加现场服务人员,并争取减免一些展商的费用。目前我们也在考虑与有实力的线上媒体平台、网红等合作,在保证以往展会传统运营营销服务手段的情况下,再增加网上宣传功能和现场的精准对接功能。我们今年的目标就是平稳过渡。疫情会提升一个展会的品质,我认为这是必然的,这时候才能看到真正的客户黏度和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办展会展业会展
会展信息
2020年5月-2021年12月
中国鼓励企业线上办展参展
集中办展聚精华,海博会打造交易型专业展会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