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及应对策略

2020-09-08 00:19谢娟娟
辽宁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需求供给

谢娟娟

〔内容提要〕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给中国和全球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基本呈现深V型复苏态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本文试图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国经济 供给 需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国内外经济形势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化新格局。疫情的持续蔓延,给中国和全球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如何,不仅关系到中国发展大局,也关系到全球经济的稳定。2020年1—2月份,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均受疫情冲击严重,在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下供给端恢复较快,基本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但需求端的恢复相对于供给端较慢。居民、企业、政府三大主体受疫情影响压力较大。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经济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基本呈现深V型的复苏态势。

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1.全球疫情不确定性变大。全球疫情仍在快速蔓延,疫情拐点未至。全球疫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均超过预期,一些人口多、医疗资源缺乏的发展中国家疫情风险较高。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就是疫情的不确定性,疫情延长了经济停摆的时间,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后续复苏的难度。

2.全球经济深度衰退。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增长动能逐渐减弱。叠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全球商品贸易量、国际直接投资、市场需求均出现大幅下降。企业裁员、员工失业等现象导致居民收入下降,从而削弱居民消费,造成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企业停工、物流阻碍,全球各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全球产业链高度依赖的产业,如汽车、电子行业受影响最大。

3.产业链冲击。疫情的持续蔓延,造成全球经济停摆,必然导致全球产业链受到巨大冲击,产业链断裂风险加剧。现有全球产业链是基于传统水平分工的产业链体系,其逻辑特征是高度关注效率,缺点是抗风险能力弱,此次疫情暴露出传统的全球产业链布局的不安全性和不科学性。疫情产生的产业链断裂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产业链去中国化、产业链搬迁等担忧。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由于下游企业外需明显减少、上游企业停工停产或物流中断等原因出现订单下降、海外断供。

二、中国经济发展迎来的历史机遇

中国经济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我们要坚定信心,直面挑战,把握机遇。

1.中国疫情的有效控制赢得发展机会。疫情发生后,我国集中全国资源挽救人民生命,集中全国力量抗击疫情,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充分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中国最快控制住疫情,最先实现复工复产,最精准出台政策。在疫情有效控制基础上,精准出台六保政策,成功守住经济发展底线,中国疫情的有效控制为稳定全球产业链、吸引全球资源、恢复中国经济提供有力基础。

2.全球产业链重构。面对全球产业链冲击,各经济体重新思考全球产业链布局,在效率逻辑基础上强调产业链安全性。全球产业链重构将在市场规律引导下,从传统水平分工的产业链向垂直整合的产业链集群转变。产业链集群的前提还是水平分工,区别主要在于把水平分工的企业相对聚集在全球某些区域,而不再是广泛分布在每一个地方。产业链集群既发挥了水平分工的效率优势,又实现了垂直整合的安全生产,是更深层次的全球化。

3.中国经济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中国在产业链集群上的竞争优势明显。一是中国经济基础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二是中国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三是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庞大的市场为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针对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历史机遇,从短期、中期、长期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短期策略。从短期看,重点是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疫情给市场主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最多。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力量载体,保护市场主体就是保护生产力。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保护好市场主体,努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通过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好国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上下游企业畅通循环,保护好产业链稳定。

2.中期策略。在外部环境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内需增长大幅下滑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增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发挥好宏观政策作用的三大着力点:一是保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优先稳住就业。受疫情影响,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2月、4月两次突破6%,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未充分就业、隐性失业、农民工就业等问题值得高度关注,返城农民工二次返乡潮、城镇失业风险等不断出现。在稳定现有就业基础上,要努力增加新就业以及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二是促消费。构建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尽快疏通国内经济循环的堵点,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挖掘国内庞大消费潜力,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积极拓展国际循环,主动融入国际市场,打造主动型国际经济循环。三是增投资。增加有效投资,首先要加大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新基建推动产业数字化,以数字经济赋能国内经济循环。其次要加快传统基建投资,结合“十四五”规划要求,启动一批支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重点项目。最后要通过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为构建国内经济循环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

3.长期策略。从长期看,关键在于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一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让一切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创业源泉充分涌流。二是加快产业链集群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圈,根据区位经济优势和特色,围绕国家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大批区域性产业链集群。产业链集群建设的重点是引入、扶持和发展具有全球性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拉动特定区域内产业的垂直整合。三是加速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是加快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際化的营商环境。四是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继续进行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竞争大潮中进退自如。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需求供给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