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

2020-09-09 07:28
美文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人和事真题同类

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真题解读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着眼考查了核心价值指标体系10个二级指标中的“品德修养”和“健康情感”,隶属于三个一级指标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试题直接聚焦核心素养,引导考生在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高尚的个人品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意识,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时代主题。

1.材料剖析。今年江苏卷作文属于“理论陈述型”材料作文,材料是一段逻辑化阐述,材料内部的各个句子是在进行环环相扣的理论推导,兼具“话题类”“比喻类”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审题立意时需要考生聚焦于材料表述的话题“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并从话题出发,根据材料提示,仔细推敲,深入思考,多角度挖掘和揭示蕴藉于材料之中的真正内涵,然后选准一个角度,切入一个口子,进而发表见解或抒发情怀。材料由四句话组成,句间关系显示出严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首句开宗明义,直奔话题(亦即主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第二句“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是对前一句话题的通俗化解说。其中“自己喜爱的人和事”“同类信息”是对“同声”和“同气”的分析;“关注”“环绕”“塑造”是对“相应”和“相求”的解释,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本义),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影响、感染,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比喻义)。第三句话“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既点明了时代背景,又意味着智能互联网时代创造了便捷,使过去“久而久之”才能实现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当下变得更加频繁紧密、具体可感。第四句话直呼考生,为其列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更加紧密、可感的几种可能与表现,四个修饰语和四个动词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内涵进行了限制,为考生写作设置了驱动任务,即同声同气相应相求的内容或从心所欲(不逾矩),或惺惺相惜(志同道合),或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无法控制),或突如其来(突然发生,意料之外),值得考生“浏览”“点赞”“分享”“感动”,必须是真、善、美,积极有价值的正能量,而不是假、丑、恶,消极无意义的负面东西。在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上进一步明确了考生的思维方向和写作角度,便于抒发真知灼见。

2.驱动任务和写作角度。题目肯定的是追求、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吸引、作用、响应、影响、感染、结合、赞美、同化等价值和意义,突出了英雄、榜样、正能量的带动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尊崇美好,分享感动,塑造考生优秀的精神长相,提倡向善向美至善至美的一种文化态度,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引领作用。

3.立意方向。话题宽泛,考生既可以釆用化虚为实的方法,通过叙写“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等等来诠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可以紧扣话题,化大为小,按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什么”“为什么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怎样才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思维模式,选定一個切入口,展开具体议论。

猜你喜欢
人和事真题同类
玩转高考真题
生与死
精致
中考英语真题演练(一)
高考真题训练之化学反应原理
交变电流高考真题赏析
同类(共4则)
已过去的2015年里想要感恩的人和事?
樱桃手工坊
多思多想收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