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写《七律·送瘟神》始末

2020-09-10 07:22吴光祥
世纪风采 2020年4期
关键词:瘟神血吸虫病工作

吴光祥

在中华大地,曾经有过一种流行已久的血吸虫病。只要患上血吸虫病的人都会骨瘦如柴,腹大如鼓,轻则丧失劳动力,重则死亡,而且妇女不能生育,儿童成为侏儒。这种疾病遍及中国南方各省,严重的地区田地荒芜、家破人亡,人口锐减、生产力下降,深受其害的人民群众还把血吸虫病叫做“瘟神”。

毛泽东批示必须防治血吸虫病

长期以来,血吸虫病曾给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十几个省、区、市的劳动人民带去深重的灾难,夺走了众多人的生命。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中,就发现有血吸虫卵。1948年,美籍华人徐藩前往浙江嘉兴步云镇考察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后,在《大公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嘉兴步云镇,位于县之东北隅,人口九千一百。据调查所得,该地居民约百分之六十患有血吸虫病……予曾至该镇之墙头村,此村在二十年前,有十余家约百人,现仅剩一家四口,而此四口中,又见一人已有腹水。其人口衰落原因,均系直接或间接因‘日本血吸虫病死亡。其房屋亦因住户死后无人居住,已为江北的船户拆毁,惟余地基上的旧石础,及破毁棺木数具……”

1949年,渡江战役时,许多北方籍战士也感染了血吸虫病,导致大规模非战斗性减员。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都十分关心血吸虫的防治工作。1950年4月20日,国家卫生部向华东区、中南区下发了《关于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这一年的冬天,血吸虫病重灾区之一的上海市郊任屯村农民联名给毛泽东写信,盼望尽快治好血吸虫病。当时,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肚胞病,害人精,任屯村里栽祸根;只见死,不见生,有女不嫁任屯村。方湾大肚病,女不生育男“怀孕”,田野荒草尸骨盖,湖畔芦花哭亡灵,孤儿寡母苦仃伶。信发出不久,国家就派出了医疗队来到任屯村,不分昼夜的防病治病,抢救病人。

1951年9月9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指出:“中央认为各级党委对于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的缺乏注意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重大缺点,必须加以改正。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对卫生工作人员必须加以领导和帮助。对卫生工作必须及时加以检查。在经费方面,除中央预算所列者外,应尽其可能在地方上筹出经费。必须教育干部,使他们懂得,就现状来说,每年全国人民因为缺乏卫生知识和卫生工作引起疾病和死亡所受人力、畜力和经济上的损失,可能超过每年全国人民所受水、旱、风、虫各项灾荒所受的损失,因此至少要将卫生工作和救灾防灾工作同等看待,而绝不应该轻视卫生工作。”1952年3月,政务院成立中央防疫委員会。

195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钧儒在太湖疗养,顺便到其孙女沈瑜所在单位无锡血吸虫病防治所参观,获悉江南和中国水网地带血吸虫病猖獗。9月16日,沈钧儒写信向毛泽东反映此事,并附上有关南方血吸虫病的材料。毛泽东极为关注,9月27日即在信件上批示:“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大函及附件已交习仲勋同志负责处理。”随后,卫生部门加强了对血吸虫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措施。1954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关于各级党委必须加强对卫生工作的政治领导的指示》中指出:“卫生工作是一件关系着全国人民生、老、病、死的大事,是一个大的政治问题,党必须把它管好。”

随着广大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消灭血吸虫病已成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紧迫任务。1955年仲夏,毛泽东由北向南至各省市实地视察工作,详细了解各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防治血吸虫病的情况。到达杭州后,毛泽东即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开会期间,你们不要搞其他活动,要帮我去了解杭州郊区农民的生活情况。随后,这几名工作人员就深入到杭州郊区的余杭地区调查访问。他们来到一座村庄,通过与当地群众交流得知,现在老百姓分到田地后,再也不受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怀着无比感激之情,也对今后的幸福生活抱有殷切期望。但是因害了“大肚子病”(这是当地群众的叫法)即血吸虫病,又使他们万念俱灰,十分沮丧。工作人员回来后,就把了解到的这些情况如实报告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听后,心情十分沉重。一天夜里,正值卫士李家骥值班。他看见毛泽东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也不休息。于是,李家骥就走到毛泽东身边说道:“主席请注意身体,早点休息吧。”毛泽东忧心忡忡地说:“我睡不着呀。你们这次去看,那么多孩子,那么多年轻人,那么多上了岁数的老人,都得了血吸虫病,我们工作没有做好啊。”此时已经很晚了,李家骥说:“主席,我给你擦擦澡,你早点休息吧。”毛泽东沉思片刻说:“小李啊,我睡不着,我们要想办法,及早治这个病,根除这个病还要想办法。”

毛泽东发出全国总动员

1955年11月,毛泽东再次来到杭州,召集华东、中南地区省委书记,开会研究农业问题。11月17日,毛泽东专门让在北京的卫生部副部长徐运北赶到杭州,报告关于防治血吸虫病的情况。午饭期间,毛泽东一面听徐运北汇报,一面和柯庆施等省市委书记商谈。毛泽东说,广大农民翻了身,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必须帮助农民战胜危害严重的疾病。当徐运北汇报当前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是血吸虫病,而且患病人数多、流行地区广,尤其是还没有理想的药物治病时,毛泽东说:“要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要研究更有效的防治药物和办法。”当徐运北汇报到管理粪便、管理水源、消灭钉螺等任务艰巨时,毛泽东又说:“要发动群众,不依靠群众是不行的,要使科学技术和群众运动相结合。”这时,省市委书记们也插话反映各地发病情况和群众的要求,都赞成把预防血吸虫病工作和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毛泽东说:“对血吸虫病要全面看,全面估计,它是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应该估计到它的严重性。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消灭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防治血吸虫病要当作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挂帅,要组织有关部门协作,人人动手,大搞群众运动。光靠卫生部门是不行的,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由柯庆施负责。”

当天下午,毛泽东和省市委书记继续开会。晚饭时,仍然是一面吃饭,一面议论防治血吸虫病的问题。最后,毛泽东说:我看就这样定下来,由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党内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柯庆施为组长,魏文伯、徐运北为副组长,农业部和重点疫区的省委书记或省长参加,就叫9人小组。有血吸虫病的省、地、县也成立7人小组或5人小组来领导这项工作。9人小组第一次会议要迅速在上海召开,各省立即行动。卫生部要把消灭血吸虫病作为当前的政治任务,依靠党的领导。各有关党委要亲自抓,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并尽快编出通俗小册子,把消灭血吸虫病的知识和方法向群众进行宣传。毛泽东还指示徐运北立即到疫区实地调研。后来,徐运北深有感触地说:“在疫区,我耳闻目睹,进一步认识到血吸虫病的危害,更加体会到毛主席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是完全正确的。毛主席从方针政策到工作方法都作了明确具体的指示,使我受到的教育终生难忘!”

1955年11月22日,第一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到会的有血吸虫病重点地区省市负责同志、预防血吸虫病工作的干部和部分专家教授等。会议首先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阐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带来了群众思想觉悟和组织程度的提高,以及给消灭血吸虫病带来的有利条件。同时,还从会上了解到,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12个省、市、自治区的243个县市流行血吸虫病,患病人数达1000余万,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超过1亿人。这次会议,确定了“加强领导,全面规划,依靠互助合作,组织中西医力量,积极进行防治,七年消灭血吸虫病”的工作方针,明确了“一年准备、四年战斗、两年扫尾”的工作步骤,提出消灭血吸虫病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既要积极治又要积极防,必须结合中心工作,实行发动群众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会后,又召开了血吸虫病防治科研会议,不仅总结了前几年开展消灭血吸虫病的经验,也提出了今后加强科学技术研究要面向实际、面向群众、统一规划,充分发挥中医作用的工作思路。

随后,在南方广袤的大地上,一场史无前例、历时数年的人民防疫战争打响了。省、市、县和乡镇四级不仅迅速建起了血吸虫病防控机构,各省、市、县的宣传机构也在这场送“瘟神”运动中,印发了数以千计的宣传文告,鼓舞人们以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投入到消灭吸血虫的战斗之中。据不完全统计,在1955年以后的20年间,仅中央血吸虫防治办公室组织拍摄的科教片就有4部,摄制的故事片、新闻纪录片各2部。此外,各省、市出版的画册、小说、诗歌、歌曲、连环画、科普读物也浩如烟海。曾任中央血吸虫防治领导小组组长的魏文伯同志,还亲笔写下了《送瘟神三字经》:“血吸虫,害人精,粪中卵,要小心。粪入水,卵變形,长毛蚴,钻螺身……新社会,传佳音,党号召,送瘟神。断病源,要认真。搞防护,不可轻,粪管好,肥成金……”1955年底,毛泽东还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序言中写道:“许多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例如血吸虫病等等,过去人们认为没有办法对付的,现在也有办法对付了。总之,群众已经看见了自己的伟大的前途。”毛泽东欣然写下《送瘟神》

长期以来,人民群众把消灭血吸虫病叫“送瘟神”。毛泽东自始至终都密切关注着全国消灭血吸虫疾病的进展情况。他一面号召、部署和检查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一面向有关专家学者了解和征求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意见与科学方法。1956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把消灭血吸虫病摆在了“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之首位。2月1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成为全党全民向血吸虫病开战的动员令。3月3日,毛泽东接到中国科学院水生动物专家秉志2月28日写给他的信:鉴于土埋灭螺容易复生,建议在消灭血吸虫病工作中,对捕获的钉螺采用火焚的办法,永绝后患。毛泽东看了非常高兴,当即指示卫生部照办。此后,毛泽东到各地视察时,常常告诫当地党政军负责人: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血吸虫病,它的危害性严重性丝毫不能低估。各级党委要挂帅,部门要合作,群众要参与。要人人动手,大搞群众运动。在防治血吸虫病上,一定要坚定必胜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全部彻底消灭血吸虫这个可恨的天敌,直到取得最终胜利。

1956年3月24日,全国第二次防治血吸虫病会议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流行血吸虫病的12个省、市、自治区的负责人,部分地、县代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人员、科技人员、中央有关单位的同志。这次会议,总结了第一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下一步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要求各地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因时制宜。各级党委通过认真传达动员,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规划,采取各种措施,充实防治人员,建立健全防治机构,加强科学研究,教育发动群众,最终消灭血吸虫病出现了新局面。从1955年底和1956年春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在各个疫区蓬勃开展。当时,“全国共有血防专业干部一万六千多名,他们常年战斗在血防第一线,涌现出许多先进工作者,有的在工作中感染了血吸虫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57年4月20日,由习仲勋负责起草的《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正式下发,总结了前一段防治血吸虫病的经验,强调要进行积极防治,采取农业生产与兴修水利相结合、深入发动群众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措施。4月23日,中共中央又发出了《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的通知》,明确提出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并定期向中央作报告。不久,神州大地传来江西省余江县率先消灭血吸虫病的捷报。

当年,江西省余江县是血吸虫病流行区,有6000多位病人,近几十年死于血吸虫病的有3000多人,有些村庄几百户只剩下了几十户、十几户。1956年春,余江县传达毛泽东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后,结合实施农业发展纲要,随即县委紧急动员,制定了“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而且县委第一书记亲自指挥,广大群众踊跃参加,迅速掀起了消灭血吸虫病热潮。经过2年苦战,余江县消灭了钉螺,扩大耕地面积532亩,改善灌溉面积1500多亩,全县6000多病人全部治愈,出现了劳力增强,农业产量提高,逐渐繁荣的新气象。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以《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为题,报道了当地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毛泽东看到这一消息,激动不已。他凭窗遥望,以诗言志,欣然命笔,一气呵成写下了《七律·送瘟神》:

(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泽东写好《送瘟神》诗句后,喜悦的心情难以平静。接着,他又挥笔写道:“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余江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12省、市灭疫大有希望。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现在的招贴画,聊为一臂之助。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一个或者几个帝国主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到疫情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送瘟神》是毛泽东诗词中,唯一为人民健康和医疗事业而写的作品。诗中所说的“送瘟神”,是把民间传说中的司瘟疫之神送走,寓意全国人民一定能够打赢这场全歼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送瘟神》在《人民日報》上发表后,不仅给全国人民传递出了消灭血吸虫病的必胜信心和无穷斗志,而且迅速汇聚成一股排山倒海的巨大精神力量,激励着仍然战斗在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这首描写亿万中国人民消灭血吸虫病的革命史诗,生动诠释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定信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李曼容)

猜你喜欢
瘟神血吸虫病工作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战瘟神
赞抗疫工作者
大疫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