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患者预感性悲伤与灵性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2020-09-10 07:45张秋月张青月
天津护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预感灵性负性

张秋月 张青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 肝癌的发病率居于所有恶性肿瘤第7 位,病死率居于第2 位[1]。 鉴于肝癌症状比较隐匿及特点不明显, 临床中大多数患者失去手术机会。 目前健康已经演变为身、心、社、灵的全面全方位健康管理模式。 灵性是一种主观的、 抽象的、个体化的体验。 灵性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本质,即一种幸福的主观感觉,肯定自我价值,以开放的、可接受的态度管理人际关系并拥有内心“能量”[2]。 同时《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提出:医疗模式由“以治病为中心”过渡为“以健康为中心”,实现个体从生至死全程化的照护模式[3]。 有研究显示[4-6]灵性健康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呈负相关,能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预感性悲伤是从癌症诊断到死亡前都持续存在的负性情绪,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文化及社会的一种悲伤反应[7-8]。 本研究旨在探讨晚期肝癌患者预感性悲伤与灵性健康的相关性, 以为今后临床开展灵性护理提供相关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19 年1 至9月选取我院住院的255 例晚期肝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病理诊断为肝癌; ②年龄≥18 岁;③临床TNM 分期为Ⅲ期或Ⅳ期。 排除标准:①对疾病不知情;②认知障碍或神志不清;③拒绝参加本次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依据文献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婚姻状态、医疗费用类型、患病时间及医保类型等。

1.2.2 预感性悲伤量表(Preparatory Grief in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Scale) 采用叶盈等[9]翻译的中文版预感性悲伤量表, 用于评估癌症患者感知死亡后的悲伤程度。 量表包含自我意识、疾病调整、悲伤、愤怒、宗教安慰、躯体症状、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等7 个维度,共31 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4(0~3)级评分法,总分0~93 分,分数越高代表其悲伤程度越高。 该量表总体信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9, 内容效度为0.91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3 灵性健康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hronic Illness Therapy-Spiritual,FACIT-Sp-12) 采用2016年刘翔宇等[8]翻译的中文版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估-灵性量表,量表包含信念、意义及平和3 个维度;共12 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 级(0~4 分)评分法。总分0~48 分,<24 分为低等水平,24~35 分为中等水平,≥36 分为高等水平,分数越高代表其灵性健康水平 越 高。 该 量 表 总 体 信 度Cronbach’s α 系 数 为0.831,内容效度为0.9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质量控制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过程、问卷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并同意后匿名填写调查问卷。 所有资料均由研究小组人员收集,对研究对象填写问卷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要求研究对象在30 min 之内填写完毕。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 份,有效回收率94.44%。

1.4 统计学方法 由双人采用Epidata3.0 进行数据录入,然后导入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预感性悲伤与灵性健康及各维度的关系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晚期肝癌患者的一般资料 255 例晚期肝癌患者,年龄25~85(58.70±10.82)岁;女106 例(41.6%),男149 例(58.4%);有宗教信仰49 例(19.2%),无宗教信仰206 例(80.8%);文化程度:初中以下58 例(22.7%),高中/中专100 例(39.2%),大专/本科54 例(21.2%),硕士及以上43 例(16.9%);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 元为35 例(13.7%),3 000~5 000 元为82例(32.2%),5 001~10 000 元为86 例(33.7%),>10 000元为52 例(20.4%);职业状态:在职54 例(21.2%),离退休201 例 (78.8%); 婚姻状态: 已婚235 例(92.2%),未婚7 例(2.7%),离异9 例(3.5%),丧偶4例(1.6%);患病时间:<12 个月149 例(58.5%),12~24 个月的67 例(26.4%),>24 个月39 例(15.1%);医保类型:农村合作医疗97 例(38.0%),城镇医保147例(57.6%),自费4 例(1.6%),其他7 例(2.7%)。

2.2 晚期肝癌患者的预感性悲伤得分情况 晚期肝癌患者预感性悲伤得分(35.75±9.21)分;依据项目均值进行比较,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意识、疾病调整、宗教信仰、愤怒、悲伤、躯体症状及感知到的社会支持,见表1。

表1 晚期肝癌患者预感性悲伤得分情况

2.3 晚期肝癌患者的灵性健康得分情况 晚期肝癌患者灵性健康得分为(31.93±7.24)分;得分低等水平60 例23.5%, 中等水平74 例29.0%, 高等水平121例47.5%,见表2。

表2 晚期肝癌患者灵性健康得分情况(n=255)

2.4 晚期肝癌患者预感性悲伤与灵性健康相关性分析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预感性悲伤与灵性健康及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预感性悲伤的自我意识、疾病调整、 宗教安慰及感知到的社会支持4 个维度与灵性健康及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预感悲伤的悲伤、愤怒、躯体症状3 个维度与灵性健康及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晚期肝癌患者预感性悲伤与灵性健康相关性(r)

3 讨论

3.1 晚期肝癌患者预感性悲伤的现状 肝癌患者在生命末期,开始出现疼痛、便秘、腹水及水肿等症状[10],不仅引起患者生理方面的不适, 还会让患者潜意识发现生命正在倒计时,从而对症状的恐惧、治疗效果的焦虑、生活的绝望及病症的痛苦,表现为愤怒、怨恨、 自暴自弃等,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11]。辛大君等[12]对388 例晚期癌症患者的研究发现, 预感性悲伤量表最低得分6 分, 最高得分84 分, 平均得分为40.307 分;而Mystakidou 等[13]对200 例晚期癌症患者的研究发现,预感性悲伤量表最低得分16 分,最高得分76 分,平均得分为44.5 分。 本研究中晚期肝癌患者预感性悲伤得分为(35.75±9.21)分,略低于文献报道水平, 可能与研究对象的不同以及本院重视心理评估,积极主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护理干预降低患者心理负担有关。 本研究中晚期肝癌患者预感性悲伤得分最高的维度为自我意识,其次疾病调整,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受“重生轻死”的社会观念的影响,患者在生命末期,仍然期待有效的药物可以控制自己的病情,延缓自己的寿命[14];另一方面,患者知晓自己的病情,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进入“倒计时”阶段,调整自己的人生计划,会考虑去完成自己人生中尚未完成的重要事情或者心愿, 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及价值[15]。得分最低的为感知到的社会支持, 原因可能是家属等社会成员作为患者主要的支持系统,对患者心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其家属的积极感受,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关怀,能够有效缓解照顾者的身心疲惫[16]。

3.2 晚期肝癌患者灵性健康的现状 灵性健康是健康的一部分,属于人类生活世界中超自我体验。 国外研究[17]认为灵性健康是个体适应压力性事件重要的因素,也是个体健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Jafari 等[18]对68 名接受放疗的癌症患者的灵性健康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灵性健康水平越高的患者,能够积极重建自我生命意义及价值,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晚期肝癌患者灵性健康得分为31.93±7.24,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分析原因可能为: ①多数肝癌患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让周围同事及朋友感到恐惧,使患者产生孤独、无助及失落等负性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②晚期肝癌患者多伴有腹水、白蛋白低下等恶液质表现,正常生活受到限制,从而引起生活目标缺失,自我成就感水平下降,意义水平较低[19]。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可以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灵性需求, 开展中国文化特色的灵性照顾模式,缓解灵性痛苦,促进灵性健康[20]。

3.3 晚期肝癌患者预感性悲伤与灵性健康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晚期肝癌患者灵性健康与预感性悲伤呈负性相关,即灵性健康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感性悲伤水平越低。 预感性悲伤反应是晚期肝癌患者极易体验的一种消极情绪,如沮丧、失望、气馁、 意志消沉、 孤独和孤立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7]。而灵性健康属于积极乐观幸福的主观感觉, 可以使患者内心产生抵制病情发展的正面“能量”,帮助患者感受生活的意义,强化对抗疾病的信心及希望,缓解病痛带来的负性情绪[21]。 各维度相关性分析显示预感性悲伤的4 个维度自我意识、疾病调整、 宗教安慰及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与灵性健康及各维度呈正相关, 原因可能在于灵性健康水平高的患者,可以通过宗教信仰及社会支持等方式,来感知和体味生活意义, 从而在应对疾病中调整至积极姿态应对疾病,故呈正相关[22]。 而预感性悲伤的3个维度悲伤、 愤怒及躯体症状与灵性健康及各维度呈负相关, 分析原因可能是低灵性健康水平患者的灵性痛苦更高,更容易引起悲伤及愤怒等负性情绪。因此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尊严疗法及生命意义疗法来提高患者的灵性健康, 解决晚期肝癌患者的灵性问题,缓解预感性悲伤[23]。

4 小结

本研究显示晚期肝癌患者的灵性健康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预感性悲伤处于较高水平,且两者呈负相关。 因此,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和关注晚期肝癌患者的灵性健康及预感性悲伤情况, 通过尊严疗法及生命意义疗法等干预措施满足患者的灵性需求, 帮助患者以积极态度应对死亡,缓解预感性悲伤,平静祥和渡过人生最后阶段。

猜你喜欢
预感灵性负性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天津市2 057 名护生灵性照护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预感
归来吧!精灵(连载四)
新材料作文“保持灵性”写作导引
预感
关于灵性社会工作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