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传承的建议与策略

2020-09-10 01:39张伟云陈全成钟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传播传承

张伟云 陈全成 钟俊

【摘 要】 “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工作办公室强调了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势在必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推陈出新,提倡多模式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文化的活力和魅力,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从而提高国家软实力。

【关键词】 “一带一路”战略;中医药文化;传播;传承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7-0001-03

Abstract:The office of "one belt and on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emphasized 9 key tasks, includ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spread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It is imperative to better transmit and inheri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ulture.It is necessary to persist in making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and make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 continue to bring forth new ideas, promote the spread of TCM culture in many modes, highlight the vitality and charm of TCM culture, further develop TCM, and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our country.

Keywords:“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ransmission; Inheritance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历史特质、哲学特质、学术特质、文学特质、伦理道德特质等软实力特质。在“一带一路”视角下,应该立足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特质,有的放矢地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1]。中医药学凝聚着哲学智慧和深厚的医学经验,其文化价值在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十分重要[2]。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热点、亮点、突出点,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将能更好地发挥其软实力作用[3],发挥其先进性和独特性[4]。

中医药核心价值内蕴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是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理念和诊疗思维的集中体现[5]。“一带一路”为中医药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和平台[6-7],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中医药事业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路径[8]。

1 中医药文化传播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重医轻文的倾向明显 当今社会出现重中医药本身、轻中医药文化的倾向,中医药的文化特质、人本主义思想、服务技艺被淡化,出现了去文化危機,只重视中医药的临床价值,不重视生命价值、伦理价值、自然价值、文学价值,现代思维方式,丧失了认知方式、思维特点、价值观念[9]。

1.2 高等中医药教育功利色彩较浓 现阶段,我国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更侧重于实用性,致使“科技长腿,文化短腿”。传统文化、中医经典、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不断缩减,从而导致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医思维方式不够牢固,中医人文精神缺失。

1.3 知识产权意识不够,创新力不足 中医药专利、商标被抢占,诸多著作、版权、技术秘密流失。中医药文化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1.4 对中医药文物和典籍的挖掘力度不够 目前,古法技艺濒临失传、中西医药文化差异,严重制约中医药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1.5 科学权威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主渠道缺位,传播形式单一 中医药文化传播或传承的力度不够与科学权威的传播主渠道的缺位及传播形式单一、传播途径受限有关。虽然网络多媒体时代给中医药文化传播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

2 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建议与对策

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前提是正本清源,把握中医精髓,回归中医本质,同时积极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方法,吸收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不断创新[10],实现中医理论的现代重建[11]。

2.1 整理和外译中医药文物与典籍 挖掘中医药的潜在价值,发展现代的综合性研究、现代的数字化研究。结合文献学、语言学、跨文化传播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医药典籍的外译和传播。

2.2 多学科协作 利用多学科现代科学理论,充实中医药理论,为中医药文化注入时代气息,为中医药理论赋予现代科学精神[12]。

利用哲学、传播学、语言学、法学、管理学及中医文化学、中医传播学、中医药管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中医药与哲学社会科学交叉学科[13],为保护好中医药宝库、传承好中医药学术、传播好中医药文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者需要熟练掌握现代传播学理论、方法与技术,认真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播规律。

2.3 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传承中心 结合区域特色与实际情况,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传承中心,组织并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主题活动。定期举办以“弘扬中医药文化经典”为主题的讲座、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开展药用植物资源普查;开设“中医药传承班”;有计划地传习中医药传统文化。

2.4 新技术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 借助传统媒体和新技术、新兴传媒推动中医药文化的线上传播,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力度。创作中医药文化精品,探索文化衍生产品,推动优秀中医药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作品、进网络,逐步深化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

2.5 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探索 中医药文化融合了协调理念,强调统筹协调,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想通;中医药学强调道德伦理,注重医德医风,这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想通。

从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和谐发展观、价值取向[14]等方面发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现代精神文化价值。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应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挥中医药文化在整体观、有机论、和谐观等方面的哲学价值,赋予中医药文化新的时代精神。

2.6 培育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高等中医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责任,是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与传播者的主阵地,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15],高校应该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对自然规律的尊重、顺应意识,发展良好的人与自然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深化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保持中医特色,培养既具备丰富的中医药理论,又有扎实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功底的专业人才。在系统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教育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中医思维模式和中医哲学思辨能力,提高科研素养[16-17],强化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

2.7 拓展价值,寻找驱动力 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传承过程中,要拓展其哲学意蕴及其文化价值,着重体现个体健康观念、内化道德属性、推动和谐共生、促进生态文明等[18]。

2.8 建设国际化合作平台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使其具备与世界多元文化进行交流并推广中医药文化的能力,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19]。

搭建中医药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对外交流,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应及时掌握国际相关前沿动态,紧跟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20-21],不断融合各学科先进思想、技术、成果及进步文化,孕育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国际化发展要求的新教育文化和精神[12]。提倡中医学传统文化特色与中医药国际化并驾齐驱,促进中医药发展[22]。

2.9 借助多元产业化力量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不能仅仅依附于中医药本身,还需要借助影视、动漫、游戏、旅游、服饰、餐饮、工艺品、药妆等[22]多元产业化的力量。

3 小结

中医的发展要遵循自身规律,突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以服务“一带一路”为契机,多模式多渠道传播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推进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参考文献

[1]陈小平,江娜,严暄暄.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特质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4):450-452.

[2] 张其成,刘理想,李海英.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J].中医药文化,2009,4(1):36-39.

[3] 官翠玲.中医药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N].中国教育报,2012-11-02.

[4] 郑晓红.试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普世价值[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108-109.

[5] 杜常浩.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是仁和精诚[N].中国中医药报,2013-02-27(3).

[6] 汪建芬,邢迪,张中朋,等.我国中药产品出口贸易形势及政策法规影响的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8,20(8):915-919,927.

[7] 刘勇,肖伟,乔晶,等.中药和一带一路[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2):91-93.

[8] 黄河.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传统文化传播问题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178):78-79.

[9]《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室.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研究,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二)——南京“中医药传统文化研究论坛”综述[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187-191.

[10] 叶利军.中医药的四大政治功能与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使命[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2):127-130.

[11] 郁仁存.关于中国哲学与中医药学关系的探讨[J].中医杂志,2014,55(24):2152-2154.

[12] 阎聚峰,牛素珍,赵冬云,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文化思考[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20(2):46-48.

[13] 张宗明.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141-145.

[14] 萬可,郑启玮.高等教育哲学视角下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传承性研究 [J].湖北中医杂志,2017,39(9):57-60.

[15] 李炜弘,刘友平,彭成.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对中医药院校非中医药学科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意义[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3):6-7,22.

[16] 付先军,王振国.中医思维模式在中医药院校非中医专业人才培训过程中的作用和途径[J].中医教育,2010,29(4):15-18.

[17] 程林顺,杨静,王艳桥.中医药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意蕴及价值拓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63):717-720.

[18] 杨沛莲,夏萍,郑永臻,等.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现代精神文化价值探析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104-105.

[19] 蒋剑锋. 推动人才国际流动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2) :201-203.

[2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J].中医杂志,2017,58(4):296-296.

[21] 李欣.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探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1):65-67.

[22] 楼宇烈.中医与中国文化[J].中医药文化,2014,9(55):9.

(收稿日期:2019-10-02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传播传承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