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异质性的农村人才回流对策研究

2020-09-10 07:45黄林芳
北方经贸 2020年8期

黄林芳

摘要: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人口的聚散真实地反映了地区的兴衰。伴随着人口持续向城市转移,农村流失了大量的人才, 要想农村经济发展提速,就必须引导人才回流农村。人为的控制人才流动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流动规律相矛盾,因此研究人才吸纳主体对人才流动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方向。现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不同产业对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和潜力,以及不同产业对人才学历层次的需求,发现不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潜力,以及对人才的学历层次需求具有显著差异,进而提出优先发展就业吸纳能力或潜力高的产业;提高平均收入水平和社会综合环境;引导不同学历层次劳动力的从业倾向等对策建议,引导不同受教育程度从业者就业倾向来优化人才结构和配置效率的农村人才回流对策。

关键词:产业异质性;人才回流;乘数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8-0054-03

一、引言

随着各地相继推出零门槛落户及家人随迁、租房购房补贴、人才公寓等政策,人才持续向城市进行有序转移,在为人才提供社会福利,满足其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人才的大量流失,加剧了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俗话说“人随产业走”,产业是人才的吸纳主体,推动就业高吸纳、经济高增长产业扩张和规模化对吸引农村人才回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选取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作为分析数据,将149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合并成19个部门投入产出表,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以剔除进口部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城镇就业人口和乡村就业人口计算研究各产业的就业乘数、收入乘数和不同部门对不同受教育程度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以此定量分析不同产业对人才流动的影响程度。

二、方法与数据

(一)方法介绍

(二)数据来源

现数据选取2017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全国就业人员构成表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149部门投入产出表。由于按产业分,全国就业人员构成表仅有19大产业的就业数据,考虑到数据的匹配性,现在2017年149部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将其合并为对应19部门投入产出表。其他变量均由上述两表数据计算得出。

(三)模型构建

3.产业关联度。前向感应度反映了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供给,后向影响度反映了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需求,同时比较前后向关联度可以明确该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出的贡献程度及其差异。

三、结果分析

首先,根据公式(1)计算得出劳动力投入系数(p)和就业乘数(W)。結果如表1所示,就业高吸纳的产业有房地产业、教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等,就业人员吸纳能力弱的产业有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业等。制造业、房地产业、教育业等对就业人员的吸纳潜力较高,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对就业人员的吸纳潜力较弱。其次,根据公式(2)和(3)计算收入乘数(H)和产业关联度。收入乘数反映产业最终需求变化—单位对总收入的影响。制造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收入乘数居前四,对国民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高就业吸纳能力或潜力产业的收入乘数均处在19大产业中后位置。整体来看,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和农林牧渔业的产业关联度很高,分别为5.41、2.27、1.96、1.47和1.39,对国民经济总产出有重要贡献,同时这些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均大于1,说明这些产业对其他产业的需求大于对其他产业的供给。前述就业吸纳或潜力高的产业关联度都较小,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1.96排在第三位,批发和零售业以0.97排在第六位,其余产业的产业关联度都处于19大产业的末尾。

最后,从产业吸纳不同受教育程度就业人员的情况来看,教育业主要吸纳受高等教育就业人员,占80.4%,同样主要吸纳高学历层次劳动力的产业还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和金融业,农林牧渔业对低教育水平劳动力吸纳能力很强,高教育水平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仅占1.7%。在就业高吸纳能力或潜力产业中,房地产业从业人员中,未接受教育占0.6%,初等教育占52.2%,高等教育占47.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主要接收高教育水平就业人员,分别占其全体就业人员的69.9%和76.4%。建筑业则主要接受初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占产业从业人员的87.3%。具体结果见表1。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不同产业在就业吸纳能力和潜力以及对不同学历层次就业人员需求上存在差异,具有就业高吸纳能力的产业大多是服务型产业,这些产业往往同时具有就业高吸纳潜力。在进一步计算19大产业的收入乘数和产业关联度后,发现就业吸纳能力或潜力高的产业的收入乘数及产业关联度都较小,对总产出的贡献小于其他产业,这与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要求相矛盾,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批发零售业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可以满足高就业吸纳,高经济拉动能力的双重需求。最后,我们定量分析了不同产业对不同学历层次就业人员的需求,发现教育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产业主要吸纳高受教育水平劳动力,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则对初等受教育水平从业者有高吸容度。

(二)对策建议

人才向发达地区转移是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为阻止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提升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综合环境,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综合环境,自然能够破除人才流动的壁垒,吸引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因此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优先发展就业吸纳能力或潜力高的产业。因地制宜在农村优先发展高就业吸纳能力、高就业吸纳潜力的产业,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等,同时也要推动制造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建筑业等对经济增长有很强拉动作用产业的发展。此外,也要兼顾与上述产业直接关联的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这些产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水平,能自然吸引人才往农村流动。

二是提高平均收入水平和社会综合环境。 留住人才一方面要防止人才外流,另一方面留住引入的人才,这就要求提高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一个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取决于其对人才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加大对交通、医疗卫生和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公共设施服务能力等方式吸引农村人才内流。

三是引导不同学历层次劳动力的从业倾向。提高人才配置效率,根据不同产业对不同受教育程度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引导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的就业倾向。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才进行分层次的就业培训,保证人才数量和质量与农村发展就业吸纳能力或潜力产业的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相协调。调整不同受教育就业人员的分配状况,高等教育水平就业人员往往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在人才分配上适度向地区经济高拉动产业倾斜。

参考文献:

[1] 孙 健,尤 雯.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8(3):177-178.

[2] 耿献辉.产业吸纳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就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教育科学,2012(2):5-11.

[3] 刘嫦娥,谢 玮.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回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5):73-76

[4] 梁 林,赵玉帛,刘 兵.经济—社会—自然复合影响下的区域人才流动仿真与发展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22):131-138.

[5] 李 敏,郭群群,雷育胜.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22):67-73.

[6] 叶安宁,张 敏.辽宁省农业产业链识别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69-275.

[7] 田家林,顧晓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关系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9):116-122.

[8] 楚尔鸣,曹 策.人才流动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吗——来自技术转移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19(9):99-112.

[9] 赵希男,付永良.小城镇建设的人才集聚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2007(12):37-39.

[责任编辑:王功巧]